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空调推荐阅读

主页 > 空调 > INTRODUCE

中泰有色:进击的氧化铝 蓄势的电解铝(4)

2018-09-06 12:40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首先,供改“副作用”。2017年是供给侧改革政策落地年,以“严控新增产能、清理违规产能、环保错峰生产”为主线,渐次推进,其中,前两项举措均超市场预期,供给端预期收紧+铝价预期上涨,持续刺激运行产能攀升、抢

平安信用卡网上商城 快本712事件 h图片 林由美香 初音未来h图片 骑兵湾 www.688hh.com 云南电视台通联社区 魔道之极2攻略

  首先,供改“副作用”。2017年是供给侧改革政策落地年,以“严控新增产能、清理违规产能、环保错峰生产”为主线,渐次推进,其中,前两项举措均超市场预期,供给端预期收紧+铝价预期上涨,持续刺激运行产能攀升、抢产,ALD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6月,电解运行产能逐月走高,其中,6月达到3850万吨/年,年化产能远超3550万吨的年度消费量,过剩就会不断累积库存,这是一种必然;同时,进入8/9月份,违规产能开始大规模集中关停,而在关停过程中,抽铝水作业导致铝锭的“一次性释放”,驱动库存进一步攀高。

  其次,需求表现不佳。客观看,2017H1需求增速十分可观,同比高达12%左右;而进入下半年,则由于采暖季对于供给、消费两端的“双杀”作用,使得消费端无强劲表现,这也导致春节垒库周期延长,库存绝对量进一步攀升至历史高位。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垒库的驱动因素更大程度上是产业政策导致的一次性因素,而非产业发展规律本身。

  2)今年库存为何去?

  复盘库存演绎路径,SMM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3月19日电解铝社会库存绝对量达到228.6万吨的历史高位,此后开启长达5个月之久的去库周期,去库幅度高达24%(228.6→173.8万吨)。我们认为,驱动库存这一“中间变量”走势的依然是供需边际变化。

  供给端持续不及预期——去库核心驱动因素。2018年是电解铝供给侧改革的收获年,关停违规产能再无产量贡献,同时,新增产能严格受到总量指标限制,产能无序、过渡扩张之顽疾得到根本遏制。此后,在价格以及成本的“双挤压”作用下,市场化去产能接踵而至。

  ①采暖季复产进程不及预期。阿拉丁统计数据显示,电解铝环节采暖季错峰产能约为90万吨/年,采暖季结束后,受限于铝价和复产成本,大部分产能均未明确复产时间节点;真正逐步开始复产是在俄铝事件之后,考虑到复产周期因素,实际贡献产量有限。

  ②新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在电力问题、价格问题以及指标问题“三重约束”下,年初至今,大部分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ALD2018年年初预计全年新增产能420万吨,而年中再次评估之时,已经下调至262万吨,产能预期差高达158万吨,投产进度放缓程度可见一斑,进而产量贡献严重受限。具体项目预期投产进度如下表所示。

  ③市场化去产能逐步发力。今年以来,电解铝环节在价格压制、成本抬升的共同作用下,持续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成本曲线末端产能承受更大的经营压力,此外,产能指标的转移以及行业秩序的规范,使得部分运行产能进一步出清。SMM数据显示,今年累计停产超50万吨(具体如图表28所示),这也解释了7月较6月运行产能不升反降的原因(3750→3731万吨/年)。

  综上,复产、投产不及预期,叠加市场化去产能发力,共同导致2018H1电解铝产量同比负增长。ALD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电解铝产量1786万吨,同比下降3.3%,供给端收缩是去库超预期的核心驱动力。

  出口端则持续大幅增长——去库重要助攻因素。今年国际间摩擦(包括贸易)不断,其中,以中美贸易摩擦和美国对俄铝实施制裁最具代表性,关于中美铝贸易摩擦的详尽影响,可参见我们此前报告(《中美贸易摩擦,有色行业影响几何?》),总体结论是:形式大于内容,影响总体可控。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也印证了我们此前的观点: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H1中国累计出口未锻轧铝及铝材271.5万吨,同比增长11.3%;其中,6月出口51万吨,环比增长5.2%(量仍在扩张),同比增长10.9%。出口端的靓丽表现是去库超预期的重要支撑因素。

  2018H1需求端表现平淡。安泰科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H1中国原铝消费量1788万吨,同比增长约2%,这同正常年份动辄接近两位数的增速相比,表现平淡。我们分析,这其中有以下三方面原因:①实体消费表现不佳,从主要应用领域表现看,H1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0.6%;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5%;空调产量同比增长14.4%;平板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7.6%,主要应用领域出现的增速放缓甚至是负增长,拖累铝实体消费表现。②去年同期的高基数效应不可忽视,2017H1消费同比增速高达12%,这对今年同比造成压力;③铝价下行叠加资金面偏紧,导致产业链持续处于去库存通道,对铝的消费需求形成挤出效应。

  综上,供给端负增+需求端小增,实际上基本面在真实走强,这是支撑上半年去库超预期的根本原因。

  3)后续库存怎么看?

  在关注绝对量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相对量的变化——库存消费天数。当前的消费体量同10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统计了2009年-2018E年中国原铝消费量,以及当年库存水平,通过计算库存消费天数不难发现,国内库存消费天数并未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最高水平在2010年前后),而是位于略偏高位置;而从全球角度看,自2014年后,海外进入快速(年降100万吨左右)去库存通道,目前,已经降至110万吨的历史低位,随之而来的是全球库存消费天数的持续大幅下降。截止2018年8月下旬,已经降至15天左右的历史极低水平(2009年为55天左右),这是全球缺铝逻辑的最直接印证。

  更为重要的是,在供给端受限的同时,下游消费端回暖已初现端倪。2018H2消费增速有望回追。首先,下半年随着各项“稳内需”等政策渐次落地,下游需求有望迎来边际好转;其次,资金面或将边际宽松,补库需求也将拉动原铝消费;再次,低基数效应将发挥作用(2017年下半年消费增速在3-4%区间)。安泰科统计数显示,2018年6/7月,同比已经出现回暖态势,单月消费量分别为332.5万吨、324.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5%和4.1%,前7个月累计增速也回升至2.5%。具体如下图所示。

  而从中长期来看,原铝消费稳定增长的确定性最强。众所周知,相对其他基本金属而言,铝具有偏强消费属性,当宏观经济处于景气周期时,铝消费增速通常表现亮眼;当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其消费往往也不会很差。从历史数据看,较其他基本金属,铝消费中枢增速一直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即便今年上半年表现相对平淡,但仍优于铜(↑1.9%)、铅(↑0.4%)以及锌(↑0.2%)。

  从全球铝终端应用结构来看,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用铝提升空间最大。德国、日本以及北美等发达经济交通用铝占比均超过30%,其中,日本高达44%,而我国仅为20%左右。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