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洗衣机推荐阅读

主页 > 洗衣机 > INTRODUCE

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变革 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2)

2018-09-01 10:04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投资关键性作用持续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投资不但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1995-2017年,第一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9.2%,第二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7.8%

山东海红快递查询 186ai 初音图片 色人格第四季 51gxqm 天天色综合网站 小妞刘小阳 yy微风 赖长青简介 360007基金净值 生于忧患的事例 葬爱家族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投资关键性作用持续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投资不但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1995-2017年,第一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9.2%,第二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7.8%,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7.9%。2017年,第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59.4%,比1995年提高2.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占比为3.3%,提高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占比为37.3%,降低3.7个百分点。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短板领域投资不断加大,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13-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4.6%。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比重为13.5%,比2012年提高2.8个百分点。2013-2017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7%,快于同期工业投资6个百分点。2017年,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4%,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出口结构调整优化,贸易竞争力不断提升。出口商品结构从以初级产品为主转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出口总额中初级产品比重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17年的5.2%,工业制成品比重由49.7%上升至94.8%。贸易方式呈阶段性演变。改革开放以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一度迅速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和产业实力的增强,一般贸易比重持续上升。2017年,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占比上升至54.3%,加工贸易占比下降至33.5%。目前我国贸易伙伴已达231个,贸易市场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在传统贸易市场继续巩固的同时,与东盟、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贸易往来快速发展。2017年,我国对东盟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为12.5%,比2000年上升5.5个百分点;对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为6.8%,上升4.4个百分点。

  三、区域结构优化重塑,新的增长极增长带蓄势崛起

  改革开放40年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不同地区比较优势有效发挥,区域发展协同性不断增强,发展新空间进一步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三大战略”为引领,统筹推进四大板块联动发展,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出沿海与内陆各具优势、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地带,东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抢抓改革开放机遇,率先发展起来,对推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52.6%,比1978年上升9.0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1530美元,已经接近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东部地区腾笼换鸟,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陆海统筹等方面先行先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中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对全国经济发展形成新支撑。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逐步解决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国家相继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随着各项支持性政策的逐步落实,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缩小,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2001-2017年,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实际增长11.1%和11.6%,分别快于东部地区0.1和0.6个百分点。2017年,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1.0%和20.0%,分别比2000年提高1.9和2.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5.9%和26.5%,分别提高10.8和8.0个百分点。

  “三大战略”稳步推进,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添新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渐次推出、扎实推进,不仅为转型发展的我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提供了“中国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实施顺利,开启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投资合作新空间。2013-2017年,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33.2万亿元。2015-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486亿美元。京津冀协同发展硕果累累,雄安新区正式设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成效显著。长江经济带以省际协商合作为重点,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合作步入新阶段,初步形成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2017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为9.7%,长江经济带占比为43.7%。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加强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国家级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等功能平台次第开花,区域发展活力日益彰显。

  四、城镇化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城乡互促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40年来,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系列政策推动下,我国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逐步实现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转变,城乡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力提高和工业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978年末的17.92%上升到2017年末的58.52%,提高了40.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4个百分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和推行居住证制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2017年末,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2.35%,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到16.17个百分点。随着产业发展向城市集中,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增强。2017年末,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量的比重达54.7%,比1978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

  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城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城市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城镇化进程提速,以城市群为主体的空间格局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为龙头,以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等大型城市为主体,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补充,以广大乡镇为底基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镇网络体系。1978-2017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发展到661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由101个增加到298个,县级市由92个增加到363个,建制镇数量由2176个增加到21116个。轨道交通和城市地上地下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棚户区改造和园林绿地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功能和宜居水平不断提高。2016-2017年,全国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成1300多万套,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300多万户。2016年末,城市人均公园公共绿地面积13.7平方米,比2000年末增长2.7倍。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