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洗衣机推荐阅读

主页 > 洗衣机 > INTRODUCE

汇鸿集团:集百家之长 成汇鸿之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2018-09-01 10:04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江苏外贸事业的发展,江苏汇鸿国际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起飞以及江苏外贸事业的发展。期间,历经多次合并重组,如同涓涓溪流汇成大海之势,终成长为江苏最大的省属外贸集团。 壹 1974年1月1日,这是江苏省对

大岛优子种子 rosimm吧 宅男福利 麻仓优下马 官海无涯 星优乃 郭大建 咏弓下半句 宫廷官女长今的誓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江苏外贸事业的发展,江苏汇鸿国际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起飞以及江苏外贸事业的发展。期间,历经多次合并重组,如同涓涓溪流汇成大海之势,终成长为江苏最大的省属外贸集团。

1974年1月1日,这是江苏省对外经贸史志上的开篇之日。这一天,国家外经贸部正式批准江苏建立外贸口岸,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包括江苏针织、江苏土产、江苏医保在内的一大批省级专业外贸公司应运而生。她们,作为汇鸿集团的前身,亲历与见证了我国国门初开、从计划分配到市场主导的历史性转变。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这一艘艘省级外贸公司的舰船在波涛汹涌的国际贸易浪潮中遭遇到西方跨国公司和综合商社的联合阻击,其经营规模和实力远远不足以与之抗衡,部分外贸公司的经营遇到严重困难,有的甚至债务缠身。

1994年,江苏省纺创立大会暨首届股东会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推进江苏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江苏省人民政府于上世纪90年代作出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将各类省级专业外贸公司合并重组组建综合性大型外贸企业集团,全力打造能够自由游弋于国际商海的“航空母舰”。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条条涓涓细流逐渐汇聚成河,开启了江苏省级外贸的集团化经营时代——

1996年12月18日,由江苏省针棉织品进出口集团公司,江苏省土产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集团公司三家外贸公司联合组建成立江苏汇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并被赋予进出口经营权。

2000年12月18日,以江苏省轻工业品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省畜产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基础组建成立的江苏开元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并被授权为国有资产投资主体。

与这两家外贸集团几乎同步成立的,还有舜天、苏豪、弘业、东恒等其他外贸集团,一时形成了江苏省内十大外贸集团你追我赶,齐头并进,共同开拓国际贸易市场的发展格局。

开启了集团化经营的汇鸿集团和开元集团在成立之初,便遇到了子公司债务危机以及“非典”等重大挫折。“十五”期间的前两年,汇鸿集团部分子公司甚至因历史债务问题被冻结账号,业务急剧萎缩,人才大量流失,企业面临着破产的境地。

面对严峻考验,集团领导班子果断作出决策,在帮助子公司一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企业的业务转型。技工贸一体、金融投资、多元发展、股权激励、薪酬改革……这一系列“组合拳”一经打出便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十五”后三年,汇鸿集团开始逐步发力,进出口总额和营业规模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逐年递增,到2005年,一举取得了进出口总额超10亿美元的历史性突破,跻身全省十大外贸企业集团前三甲;2009年,集团进出口总额首次名列省属大型外贸企业第一位,营业收入达110亿元人民币。

2004年6月30日,江苏纺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这期间,开元集团的发展也是可圈可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批准,开元集团旗下的江苏纺织面向社会公开发行5,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并于当年6月3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这是汇鸿、开元两大集团平台中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也为日后汇鸿集团的整体上市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开元集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于2005年与尼日利亚金门集团共同筹建了开元国际(尼日利亚)工业园,主要生产空调、冰箱冰柜、彩电、洗衣机、摩托车等家用电器及轻纺、建材类产品,成为江苏外贸企业在海外进行实业拓展的标志性品牌。

2010年4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再次做出重大决策,将江苏汇鸿国际集团与江苏开元国际集团强强联合,合并重组,加上前后一段时间吸纳合并的轻工资产管理公司、东恒集团等外贸系统的相关优质资源,共同组建全新的汇鸿集团!

此时的汇鸿,核心架构,蔚然成林:中锦控股、中鼎控股底蕴深厚;中嘉发展、汇鸿股份蓄势待发;粮油、医保、莱茵达等你追我赶;房地产、外经、会展等各具特色。2010年当年,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超350亿元人民币,年进出口总额一举突破50亿美元,成为当之无愧的江苏外贸事业的排头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各项改革的重大举措连续实施。汇鸿集团作为江苏国资“混改”的样本,一举一动备受瞩目。

汇鸿集团的此轮改革有三个关键词:资产重组、混合所有制和整体上市。即对集团现有资产和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和适当剥离的基础上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由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通过向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汇鸿集团股东发行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汇鸿集团,最终实现汇鸿集团主要资产和业务的整体上市。这一做法不仅在江苏省内是第一家,在全国也属首批,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不多,是一道全新的课题。

“作为江苏省国企改革第一股,汇鸿集团的整体上市没有回头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据参与这一过程的主要负责人回忆,“没有别的方法,必须主动作为、大胆尝试”。

从收到江苏省国资委的实施意见后,集团就开始对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业务结构、股权产权、债权债务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通过必要的分立和剥离,从而将内部优质业务和资源注入上市公司,实现集团的主要资产、主营业务整体上市。通过一系列科学规划和组织实施,最终集团72%的资产、76%的业务和70%的人员都进入了上市公司。同时,引进民营资本2.8亿元,对土产公司进行了增量改制。

2015年7月,证监会批复核准汇鸿集团重组方案;12月,向6家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20亿元,汇鸿集团在省属企业中率先实现了整体上市。上市公司总股本由原来的5.16亿股增加为22.4亿股,利润增厚50倍。集团也由全资的国有企业转变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上市公司,成为向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过渡的公众集团公司。

现代化的汇鸿冷链全球食品体验中心外景

汇鸿集团的整体上市,为企业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集团依托上市公司平台,充分发挥战略管控、资源配置、资本运作三大功能,加快转型升级战略布局,企业发展稳中向好,经营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规范治理能力、创新转型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整体上市更为集团的广大干部职工带来了深刻的思想洗礼。在改革重组过程中,广大干部职工的国企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强化,集团上下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汇鸿集团的整体上市没有辅导期,从一个传统国企直接成为上市公司,可以说是“强行入轨”,干部职工的工作标准、工作作风和工作效能等都在短期内得到了全面提升,有效汇聚了改革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正能量。

汇鸿集团在历届广交会上均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