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犯法,不犯傻 杜长棣:从银行贷款,一是企业使用上会不负责任;二是往往用不正之风解决问题。但从一个私人老板手里拿2000万,就不是靠关系能解决的了。他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效益。 荣事达不缺这2000万,但这2000
cf 兰 旱冰鞋视频 桓台一中校歌 水中色综合网 ipz-208 糊涂小子行大运 叶咲梦 皇族天赐 高城ゆい 反琼瑶之还君明珠 |
不犯法,不犯傻 杜长棣:从银行贷款,一是企业使用上会不负责任;二是往往用不正之风解决问题。但从一个私人老板手里拿2000万,就不是靠关系能解决的了。他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效益。 荣事达不缺这2000万,但这2000万可能给荣事达带来无形资产,给荣事达树立可信任的感觉,这是2000万甚至2个亿都买不到的。 我认为荣事达和私人资本的嫁接,也是公有制的一种结合。1993年小平同志南巡就提出:姓资姓社的问题不要争了。公有制是个框,什么经济形式都可以拿到这个范围里面来,不要搞“地盘论”,“总量说”,关键是看控制力。不管吸引多少外资,不管吸引多少民营资本,荣事达还是公有制,这个主体是不会变的。我认为既可以做到不犯法也可以做到不犯傻,还可以做到不争论。 主持人:这次荣事达不仅没犯傻,而且创出了一种新的模式。 陈荣珍:我感觉民营资本是很好经营的。民营企业不同于私营企业,不是一个人的,它也是公有制的一种形式。它发展到一定程度,也要化解投资风险,也需要对效益比较好的项目参股,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所以民营企业家投资是揭开了新的一页,虽然他的资本量不大,但影响很大。 刚开始,大家认识也不是很清楚,对公有制和民营资本合作有疑惑,我们按邓小平理论办事:发展是硬道理。干起来再说。 民营企业的机制有一些国营企业没有的优点。你看他的车间、设备干干净净;工人是月薪制,多劳多得;总经理、副总经理都是聘用的;经营权和决策权分开,在这种机制下企业可以搞得更活。我们下一步还要开发公司,这是一条探索性、开拓性的道路。 杜长棣:“十五大”以后观念发生很大转变,其它资本的引入源源不断。荣事达吸收外商投资是本着“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以自己的存量资产去吸引外商的增量资产,不仅仅吸引了资本,也吸引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现在荣事达来吸收民营企业的投资,为什么对内不能搞合资呢?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区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投资者对资产的高度责任心。 荣事达成功的经验,就是老板把这块公有制的资本,看成自有资本一样,把荣事达的产品看得比(私营)家庭作坊式的产品还重要,集团的制约机制、激励机制都公开化,做到“阳光下的效益,阳光下的分配”。 主持人:我想吸收民营企业资金有另外一个好处,你和外商合资总有一种压力,提防外方将来可能要增资,可能要吞并,但吸收民营企业不存在这种压力。 陈荣珍:与民营企业合资也会有压力,但和外商不一样。 杜长棣:民营企业合资是为了增值,但外资(尤其是跨国公司)都有经营战略目标,特别是市场目标。
各算各的账 各赚各的钱 主持人:政府一直致力吸纳社会上的“游资”,几次降息想激活消费市场,把银行储蓄变成社会性投资,但没成想激活了股市。 杜长棣:盘活存量,现在是一个很时髦的词,到底怎么盘?荣事达盘活存量的轨迹:就是把存量资产货币化。把49%的股份卖给人家,把可能的风险转移,把资产盘活、兑现,把存量资产变成货币形态,这样企业的活力才能体现出来。 这一点很多企业做不到。他能这么做,一是靠企业的经营业绩;二是靠老板的信誉,归根结底就是把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组合到最佳状态,而不是把破烂摊子甩给另一个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就是在盘活存量问题上越盘越死。 政府应该建立一种向企业倾斜的制度,企业想干的事情,一旦论证可行就全力支持他,市长要出政绩,企业要出效益,社会要求发展,三者应该统一起来。 陈荣珍:香港公司占的股份我已经把它收回来了,当初它收购我的资产非常开心,我买回来它也非常开心。它购买我的股份是因为我的企业经营得好,能赚钱。现在我买回去,它又可以赚一笔。 而我把钱收回来和美国人合资,我赚的钱会更多。投资不是在算计对方,应该是“ 各算各的账,各赚各的钱”。在双方谈判的时候,应该站在自己立场上。中国很多企业搞合资总想在合作前就赚对方一把,耍点小聪明导致合作不愉快。 实际谈判过程就是谈恋爱,是过程不是目的,结婚以后仍然要培养感情。合资前站在投资方立场上,寸土必争;合作以后企业是大家的,凡事都应该站在企业的立场上。 杜长棣:荣事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和别人合资的时候绝不丧失控制权。 陈荣珍:控制有多方面的原因。它对你的信任度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你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相当高。如果管不好,人家就要来管。在合资过程中,由于经营不善,股份结构发生变化的例子在我们国内有很多。所以在合资合作成功以后,关键是把企业运行好,赢得投资方的信赖。 所以我们感到压力很大。不管来自何方的资金,只要进到我们手里,就要让它增值、获利,做不到这一点你的股权结构就可能会变化。 荣事达不管怎么样,总保持自己的一块,中美合资一块,和三洋合资一块,荣事达自身一块,“三足鼎立”,外方要增资我们相应的也可以等额增资。我们内部运用这种对立,运用好了对我们非常有利。 当然,我们既要利用外资,也要防范风险。搞合资,不要一锅端,有多少钱一股脑都放进去。中方要占一个控制地位,一定要做到平等获利风险共担。不管是任何一家世界上的大企业,我们都是平等的投资人。 杜长棣:在竞争中求得平衡,不是平衡了再竞争。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