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自以为是”,觉得自己能力够强,而张瑞敏要求海尔人“自以为非”。每天从零开始,就像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研究问题就会客观理性。
冰心 寄小读者 动漫美女被h 四川电信赵麦庆 雨后小故事吧 kayden kross 合集 妮可罗宾同人h 水中色综合 男生女生向前冲走光 yy啪啪啪 戳美女屁屁 佐佐木渚沙 |
张瑞敏:我最大的对手永远是我自己 发布时间:2018-04-12 10:22:35 很多人“自以为是”,觉得自己能力够强,而张瑞敏要求海尔人“自以为非”。每天从零开始,就像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研究问题就会客观理性。 林恩马上回想起,20年前她提过的问题:“你最大的对手是谁?” 张瑞敏的回答是:“我自己。” 过去20年,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回答:不断挑战管理认知的边界,争取让海尔变成一个“无限的游戏”。 从美国遥望海尔:另一种管理实践的存在 文:刘铮铮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中国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美国人应优先考虑了解它。中国对人类现代面临的问题解决之道对我们非常珍视的文化品质构成强有力的挑战;中国人的生存能力可能远胜于我们。我们应了解与中国的分歧所在。这是符合我们共同面对的人类首要利益的惟一方法。” 费正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1955年创立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从那以后,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顶尖学府,逐渐开始重视对中国问题的研究。 是巧合,也是必然 1998年,同样是哈佛大学教授林恩·潘恩撰写了案例《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成为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案例。张瑞敏还受邀到哈佛商学院讲课,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大学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1998年,张瑞敏登上哈佛讲坛 那一年,“下岗”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词。1月,上海申新纺织第九厂的工人们,砸碎纺织机架,将废铁送到上海钢铁三厂,丢进熔炉里。随后,三千多名工人“下岗”了,这就是著名的压产第一锤。20世纪90年代末期,那个时代的“供给侧改革”和“产能出清”,曾经这样上演过。 而林恩的案例,描述的是海尔对一家资不抵债企业的兼并整合(可以理解为以市场手段去产能)。红星电器厂曾是青岛市重点企业,一度还是中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陷入了困境。1995年,红星电器整体并入海尔,海尔接管了3000多名员工,以及所有债务。 与一般兼并整合不同,海尔派去的第一批人来自企业文化部门,通过注入海尔独特的文化和管理(如“日清日高、以市场为中心、目标分解量化到人”),激活了红星电器这条“休克鱼”。3个月,红星电器扭亏,5个月,盈利150多万元。两年以后,由红星电器更名而来的海尔洗衣机,成为行业第一品牌。 2018年3月,也就是《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发布20年之后,张瑞敏与林恩在哈佛商学院再次见面。看得出来,两人都有些激动。 张瑞敏与林恩·潘恩 20年前,哈佛商学院还不太关注中国企业,林恩是自己到青岛的,在众多中国公司中发现了海尔。来自异国,迥然不同的视角,独特的价值判断,反而容易披沙拣金。就像她之前,埃德加·斯诺写过《红星照耀中国》,比尔·波特写过《空谷幽兰》。这两个美国人,前者发现了一种新力量的崛起,后者发现了一种古老文化现象的传承。 2016年,海尔收购GEA(通用电气家电)。收购之后,海尔没有空降高管人员,只是与原有团队充分沟通,让他们接受“人单合一”这种新的理念。切入点在组织结构和薪酬制度的调整。 原来GEA是典型的串联结构,从研发到制造到销售,部门界限分明,出了问题没有人负责。现在变成并联结构,如推出一款新冰箱,研发、生产、销售人员组成团队,大家都对结果负责。 原来GEA是委托代理激励机制,只有少部分管理人员拥有股票或期权。因此,工会强烈要求给员工涨工资,无论业绩如何,每18个月必须涨一次。海尔的办法是,跟工会沟通,原来的固定工资,拿出部分作为浮动收入。如果业绩不好,浮动部分要压缩,如果业绩很好,不但可以拿到全部浮动部分,还可以分享额外的利润。 GEA也组建了各种“小微”。2017年,某衣个小微从前一年的亏损300多万美元,变为盈利1248万美元。当年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改造的是中国国内的洗衣机厂,现在海尔整合GEA,最先见到成效的也是相关的业务。 20年前,张瑞敏把GE作为学习的榜样,现在却在帮助GEA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这是巧合,也是必然,中国企业将在全球有所作为,不是海尔,也会是其他公司。 见到林恩前一晚,张瑞敏在哈佛商学院进行了公开演讲,演讲题目是《创建物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这样前瞻性的命题。 3月7日,张瑞敏在哈佛公开演讲 过去20年,不只企业实力在易位,管理思维也在易位。海尔没有想过在GEA培养所谓“接班人”,而是要把GEA变成平台,让人人都是自己的CEO。或者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板。员工发现了市场机会,可以组建创业团队,成立公司。外部风投机构看好项目,愿意投资,创业团队必须跟投,这样就有了股权连接。 但海尔要做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控股公司。一般控股公司只问子公司要利润,海尔要做的是创业平台,有股权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创业公司创造更多的用户资源。平台还会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如财务、人力、法务等。海尔现金流充裕,但不会给创业团队投一分钱,全部创业资金需要自筹或从外部风投机构募集。如果投钱给创业团队,反而可能让他们失去积极性。而团队创业一段时间,如果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又得不到外部资金支持,必须解散。 用户是衣食父母,股东不是 林恩知道海尔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问企业转型成为创业平台,如此深刻的变革,股东有何反应。张瑞敏的回答坦诚:“一开始不理解,因为变革不可能很快反映在利润上,股价也不太好。但从2016年开始,小微企业的利润开始显现,超出股东预期,股价也有了较大幅的增长。” 掌舵海尔超过30年,某种程度上,张瑞敏就代表了这家公司,但他对股东的态度,自有不同。他不同意美国公司“股东第一”的说法,认为应该是“员工第一”。因为“让员工发挥积极性,用户才会满意,用户满意了,股东才会满意。老是按照股东的要求,命令员工做事,反而达不到股东的要求”。只有自我驱动,才能取得最好的结果。 海尔的创客所有制与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的最大不同,是创客只有创造价值才能分享,而且是动态“所有”。同时,他们都处在动态优化过程中,如果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或者跟不上公司发展,就得离开。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