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落架创国内最高、最复杂的单支柱起落架纪录。滑行是飞行的前奏。对民机而言,在完成首飞前要经历低、中、高地面滑行试验以验证滑行震动状态下机体结构、各系统工作是否正常,飞机刹车效率以及滑行中的转弯能力和
加运美快递单号查询 吴迪昂 吴江大众网 吴述纲 武林外传璀璨星辰 五情天 舞姬恋风传漫画 悟空大冒险金手指 细头银击节碎 夏宫泽 夏华明 |
起落架创国内最高、最复杂的单支柱起落架纪录。滑行是飞行的前奏。对民机而言,在完成首飞前要经历低、中、高地面滑行试验以验证滑行震动状态下机体结构、各系统工作是否正常,飞机刹车效率以及滑行中的转弯能力和保持直线滑行的能力。AG600飞机底部为船底外形,机翼为上单翼。为保证船身式机体的水动性能和不破坏汲水舱的底部结构设计,主起落架不能像其他运输机或民航客机收藏于机腹或机翼内,而是收藏于机身侧面主起落架的整流罩内。悬臂外伸式高单支柱起落架布局对气动外形、滑水性能、飞机侧翻角、收放运动机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设计过程中,通过风洞试验、水动试验等,不断优化,使起落架收藏空间尽量紧凑,最终确定了整流罩外形;通过CATIA三维建模及运动仿真技术,不断优化起落架收放机构的形式及收放路径,最终确定了主起落架收放机构的形式及收放路径。同时,为满足AG600飞机的水陆特性,机轮刹车严格考虑防水密封,防盐雾腐蚀;具有良好的湿态刹车性能,刹车装置采用碳/陶刹车盘,目前在大吨位飞机上应用还是首次。 航空工业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奇迹之一,飞机的横空出世,为现代社会插上了翅膀,而将飞机与“救人于水火”联系在一起,又为飞机赋予了新的使命。 2017年4月29日,AG600首飞机组按滑行任务单进行了滑行,并实现了180度转弯,这标志着AG600首次滑行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接下来的滑行试验及首飞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航空人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和勇于争先的团队精神,支撑着这架飞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任务繁重的试验与攻关,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航空报国”的责任与担当。 飞机在水面高速滑行和自由起降,需要克服强大的水阻力和波浪干扰,这是船身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技术难题。借鉴船身外形设计机身是第一步,工程人员将机身下部设计成“V”型船身设计,从机头到机尾呈多曲变截面形状,这是AG600飞机最大的特征。它能使飞机像船一样在水面自由漂浮而不倾覆,具备良好的横向稳定性。同时为了克服飞机在水面滑行过程中出现不可控制的“海豚运动”和弹跳、摇摆情况,飞机船身采用大长宽比设计,这极大地降低了降落时水面载荷对船身的冲击,提高了水上飞机在水面滑行时纵向稳定性。 众志成城 砥砺前行 2013年4月25-26日,在珠海组织召开了初步设计评审会。评审认为,飞机主要性能指标达到立项批复性能,可转入详细设计工作;7月5日,在上海召开首次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TCB)会议,标志型号审定工作全面启动;11月17日,工信部召开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通过可研评审;同年12月,项目可研批复。 首飞成功后试飞员走下舷梯。 为了攻克难关,壁板喷丸成形负责人高国强带领技术骨干扎根研制一线,了解第一手情况并反复研究对策,进行问题揭摆、分析,与团队成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将问题一一罗列并逐一梳理,经过连续一周的头脑风暴,最终拿出了一致认可的解决方案。 在首次滑行之前,机务必须提前完成保障设备转运工作,他们每天早上4:30上班,转运飞机至滑行场地,并做好滑行前准备,等待飞行员接收飞机滑行。滑行中要进行轮胎测温,如果遇到超温现象还要给轮胎降温。珠海的4月底已进入暑季,白天烈日高照,机务的年轻人顶着烈日,一晒就是一天,暴露在外的皮肤晒得脱了皮,就穿起长袖工装。高温酷暑之下,流下的汗水又钻进了晒脱皮的地方,晒伤的地方又疼又痒。他们就是靠着这股子精气神儿保证了AG600首次滑行,也为下一步的试验试飞积累了工作经验。 在部装和总装过程中,跟产队及时协调、处理现场技术问题,在飞机试制过程中有效衔接设计与制造部门。三年来,跟产队员常年驻守在生产一线,为了配合现场装配的轮班工作制,经常晚上十一点才回到住处,有时为了配合生产需要甚至通宵达旦。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生产装配中出现的各项技术难题,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超差、代料等问题及时做出反应,迅速制定解决措施,为各部段、各系统构件、全机总装的生产、装配保驾护航。同时,为保证单据处理快速流转,提高适航协调速度,派驻人员常年在上海实时协调局方,提升了单据的审批效率,使各现场单据能得到快速落实解决。 2017年12月,中国珠海。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通飞)总装厂房里,一架大型飞机正在进行紧张的研发和试制工作。 在AG600型号研制过程中,航空工业通飞借鉴国内其他民用飞机项目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基于模块化、有效性管理的工艺构型管理方案,为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中计划物料清单(PBOM)的管理提供可行方案;实现了供应商工程更改控制及主制造商内部工程更改控制的方案及构型纪实控制,为AG600及我国“主-供”模式下大型通用飞机研制的构型管理奠定了基础。 AG600飞机项目是我国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它按照“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采用单船身、悬臂上单翼布局及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选装4台国产涡桨6发动机。全机共有5万多个结构、2万多个系统零部件、100余万个标准件。研制这么大的特种飞机,对于航空工业通飞来说是第一次;对于航空工业而言,研制这么大体量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的特种飞机,也属首次;放眼世界,类似型号的飞行器也是不多见的。 首飞前的突围 项目研制工作全面启动后,高度重视适航工作。航空工业特飞所专门组建了适航管理机构,承担适航技术、管理与监督职能。2010年1月,特飞所与民航局上海审定中心就安全保障合作计划(PSP)条款进行了研讨,形成PSP草案;7月28日,通飞与中国民航局签署了PSP。2012年2-4月,各专业先后完成了联合概念定义;5月23-26日,先后召开了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和总体技术方案评审会,评审认为:总体技术方案合理可行,可以转入初步设计工作。 大胆探索 创新引领 2017年2月13日,AG600 |001架机发动机试车成功;4月25日,完成全机地面共振试验;4月26日,完成全机67%静力试验;4月29日,AG600在珠海进行了首次地面滑行试验。 为保障AG600飞机部件及总装试制工作顺利开展,2014年,特飞所/研究院各专业(部门)联合华南公司质量、工艺近百人参与了部件跟产工作。先后成立了西飞、成飞民机/成飞、陕飞、华北公司、哈飞、复材、特种所、起落架跟产队;2015年,随着总装工作正式开始,特飞所/研究院又成立了珠海现场001架总装跟产队。 通过AG600飞机气水动布局的设计与创新,不仅满足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顶层设计需求,也使得设计团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为将来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灭火和救援任务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同时填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研制领域的一个空白。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