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品牌家电推荐阅读

主页 > 品牌家电 > INTRODUCE

家电三巨头升级智造基因:对内智能互联对外并购强基

2016-09-08 12:11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财经网——秉承《财经》杂志理念,严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坚持客观、中道、理性、建设性前提下批评性立场,整合《财经》杂志与财讯传媒旗下20余家媒体资源,融汇

错乱金庸世界 达坎莫莫 大沢佑香 兽交 大沢佑香非洲奇遇记 大地游龙传 大肚吧xxoo 大断崖在哪 大荔县黑社会袁晓亮 大连金贝网 大明星的绝爱小跟班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戴春晨 实习生 易德发

导读

半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受到家电市场低迷影响,美的与格力销售同比增长率出现小幅下滑,只有海尔家电维持3.11%的同比增长。从半年报公布的信息看出,“三巨头”某种程度上探索出了家电业乃至制造业的“调结构”算法:对内采取“智能制造”和“智慧家居”的方式优化生产流程和升级产品,提高质量;对外采取大规模并购的方式,强强联合以延伸产业链,以提升竞争力。

在经济下行和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背景下,白色家电“三巨头”的业绩或一定程度反映了制造业的“回暖”。

半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与青岛海尔营业收入分别为775.2亿元、491.8亿元、487.8亿元,美的集团登上营收榜首。受到家电市场低迷影响,美的与格力销售同比增长率出现小幅下滑,只有海尔家电维持3.11%的同比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销售增长率不太理想,但三大白电巨头净利润增长率都达到两位数以上,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与青岛海尔分别同比增长14.08%、11.92%、21.21%。每股收益方面,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与青岛海尔基本每股收益依次为1.48元、1.06元和0.54元,同比上升12.12%、11.58%以及20.94%,美的集团每股收益最高,青岛海尔每股收益增速最快。

201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经营成本上涨、订单减少、需求不振,制造业内外交困。解决前述问题的思路是,调整产品结构,供给更好的产品,而好产品有赖于研发和更好的生产流程。销量和利润方面的“反差”,反映出三大巨头在结构性调整取得的成绩。

从半年报公布的信息看出,“三巨头”某种程度上探索出了家电业乃至制造业的“调结构”算法:对内采取“智能制造”和“智慧家居”的方式优化生产流程和升级产品,提高质量;对外采取大规模并购的方式,强强联合以延伸产业链,以提升竞争力。

这或许代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

  探测家电制造智造基因

从供给侧来看,三大巨头“算法”最直接体现在:产品变得更智能、更好用,这也就是家电业流行的“智能家居”。

三大白电巨头的2016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显示,个性化定制服务与物联网智能家居是战略高地之一。

在智能家居领域,美的选择强强联手。以构建生态链平台为例,美的智慧家居已与华为、阿里、京东、小米、腾讯等近5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大数据及云服务方面,美的也与IBM、阿里云、亚马逊进行合作,共同实现售后服务智能化、设备单体智能化、系统运作智能化以及跨品类设备联动等功能。

海尔方面,2016年上半年加快白电网器化进程,升级海尔优家APP2.0,提升用户硬件、软件的交互体验,增加用户交互入口覆盖度与黏度。

作为结果,上半年海尔智能白电销售160万台,增长52%,海尔优家APP累计用户数超过1800万,活跃用户数近200万。在用户定制领域,海尔的众创汇通过创意社区模式满足用户社群交互、场景体验、产品定制的需求,在1-6月份间定制产品销售40.2万台,其中Q1销售13.31万台,Q2销售26.9万台,环比倍速增长。

在生产端,三大巨头也在推动智能化升级。

从2011年转型开始,美的集团就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并在行业内首次提出“双智战略”。今年2月份,美的空调首次对外公开其位于广州南沙工业园的全智能生产线。截至去年底,美的空调自动化生产改造已累计投入10亿元,平均自动化率为16.9%,高于行业7%的平均水平。

如果说美的智造的关键词是“智能”,海尔的关键词就是“互联”。海尔互联工厂最大的特点就是可实现大规模定制,即通过制定标准整合模块化资源,搭建定制平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据半年财务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海尔已实现40万台的产品定制。可以说,互联工厂的出现使用户订单直达工厂、工厂直配到用户,让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智能制造,是家电业乃至制造业未来的制高点。三大巨头的利润增长,表明智能制造相比单纯依靠扩大产能、规模的增长模式更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在出清低端、落后产能的同时,增强优质产品的供给,从而重塑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宜提早布局。

 三巨头不同的并购棋局

相似的是,三大白电巨头在2016年都进行了相当大规模的并购活动。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这得益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各国对中国限制较多的产业领域逐步开放,这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制度,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大巨头的并购案中,海尔集团斥资364.6亿元人民币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并购规模最大。其次是美的集团,分别以292亿元并购库卡、33.2亿元并购东芝家电,共斥资325.2亿元人民币。最后是格力对珠海银隆的并购,共斥资130亿元人民币。

三大巨头的并购活动目的不尽相同。

美的集团并购东芝家电,首先意味着40年东芝品牌的全球授权与超过5000项与白色家电相关的专利已落入其手中。同时,这些专利主要分布在日韩等海外市场,将有效延展美的在海外的专利布局。

其次,东芝家电先进的制造能力与工艺水平配合以美的完备的供应链体系,能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

另外,东芝家电发展至今已有100年历史,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美的并购东芝家电不仅能利用其品牌影响力与渠道实力打入日本市场,还能提升美的在全球——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地位。

如果说东芝家电的并购是对现有业务的补充,那库卡的并购则更多是为了推动制造升级,同时布局机器人市场。

美的集团自2015年新成立了机器人业务部门,在机器人新产业拓展上全面布局。自2012年以来,美的集团累计投入使用近千台机器人,自动化改造预计投入约50亿元。

对机器人领域业界巨头库卡的并购将会给美的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领域带来技术优势,实现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制造升级的目的。同时,库卡子公司瑞仕格能向美的集团提供物流服务,提升物流效率。另外,通过库卡负责机器人技术,美的提供品牌影响,二者可以联手开拓服务机器人的市场,提供丰富多样化与专业化的服务机器人产品,实现多元化经营。

相比于美的宏大布局,海尔的并购更为实际。

首先,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并购能通过细分市场拓展、节约采购成本和共享研发技术从而发挥协同效应。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