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尔是传统家电企业的代表,作为1984年起家的家电业老大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得不从传统家电...
天佑阿哲 yy人事部 luciano rivarola 上海海洋大学夏瑶 动漫少女邪恶图 07kkk最近10天更新 2017yy年度盛典 外星人陈山 蛇女幽魂之食人狂蛇 影铸火炬 蔡念慈 |
海尔是传统家电企业的代表,作为1984年起家的家电业老大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得不从传统家电企业转型到互联网企业。张瑞敏的危机意识极强,因此在他的带领下海尔从2005年便开始探索互联网转型之路,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海尔一直在尝试变革。 海尔转型的阳谋有三。 一、打造平台 有观点认为在信息爆炸时代,原动力不再是规模和范围,而是平台。事实确实如此。 所以企业启动智能家居计划必定会借助平台,据悉海尔在2015年便搭建了一个跨行业、跨品牌、跨平台的智慧生活生态圈,并正式推出了首个以人机智能交互为亮点的智慧生活平台——U+智慧生活APP。 修炼三年,海尔除了不断迭代升级U+智慧家庭云平台外,还依托顺逛社群交互云平台和COSMOPlat工业云平台,三大平台齐头并进驱动海尔的生态体系。据了解在海尔全球化的生态体系中,顺逛社群交互云平台可以让用户的需求与小微团队之间对接,用户还可以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平台COSMOPlat上获得解决方案。 如此一来用户在体验多入口、全场景的海尔智慧家电后,或许还会衍生出新的社群交互,驱动海尔平台持续迭代升级。 青岛日报曾报道,“在乡镇市场上,用户社群在顺逛平台上交互出了具有特渍洗功能的迭代产品方案“云熙”,因为是用户参与并且真正解决了用户的痛点,产品上市后,整个乡镇网络1天抢单16万台,相当于过去4个半月的量,不仅如此,平均单价同比翻了一番。目前,顺逛平台已经拥有了60万微店主、1.6万+个用户社群,实现了“线上店、线下店、微店”的三店合一。”也因此2017年上半年顺逛平台交易规模就超过2016年全年,达到了21亿元。 要么拥有平台,要么被平台拥有。海尔依托自身发展建立起了三大支撑平台,并且从制造、产品、营销三方面着手布局,海尔“三高”(高增长、高份额、高价值)的业绩或许在平台的运营中能得到充分解释。数据显示,海尔家电在U+智慧家庭OS云平台的全球用户数量达到了5000万,累计覆盖的设备型号数达到了1000+。 但不得不说的是,海尔驻足的红海市场还有其他势力的存在。就拿海尔的强劲对手美的来说,据了解美的在2015年也斥资11亿元打造了开放的创新平台,即美创平台。另外相关媒体消息称今年3月份美的宣布要从家电向更宽广的“工业互联网”领域转型。如此看来此次美的的转型明里暗里都给海尔添加了压力枷锁,尽管美的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入场有点晚。 二、跨界合作 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是商业战场上极其常见的一种结盟方式。 据悉2015年初海尔便开始与魅族跨界合作,魅族手机可以支配几乎所有海尔的智能家居产品,同时魅族也对海尔开放了apps系统级别的权限。二者以入驻与开放的方式结交,试图在市场能多分一杯羹。 很多人认为海尔与魅族的合作是对标“美的+小米”,事实确实如此。面对竞争者跨界的战略性改变,一向很少对外交流的海尔不得不硬着头皮向魅族抛出橄榄枝。然而考虑不周,海尔与魅族合作的决定做得太仓促,导致忽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即用户量。 搜狐网曾报道,2014年小米MIUI覆盖了近8500万用户,美的2014年的预计销售收入为1400亿元。尽管海尔在2014年的营收超过了2000亿元,但是魅族2014年手机出货量却只在400-500万台之间。尽管当时的海尔已是国内第一大家电,但魅族与小米之间的悬殊相对较大,或许是由于魅族跟不上海尔的脚步,才导致了二者之间并没有碰撞出多大的火花。 但是魅族之外,今年3月份2018海尔智慧家庭战略发布暨成果分享会上,海尔宣布与互联网巨头百度达成战略性合作。消息一出市场炸开了锅,强强联手引起了不少关注,海尔的智慧家庭平台加上百度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二者跨界合作是否真如消息所说可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与生态呢?或许这将取决于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海尔与百度的碰撞,能否对比之前与魅族的合作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 三、全球化经营 海尔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家电企业,不仅如此,其在十几年前就坐上了国内家电龙头老大的位置,并且在海外的知名度不亚于本地品牌。数据显示,海尔旗下AQUA品牌2017年在日本商用社区洗衣机领域占有高达75%的市场份额,成为日本当地最受欢迎的高端品牌。 海尔集团副总裁李华刚曾在海尔2017成果会上公开了海尔的数据,2017年海尔集团营收达2419亿元,同比增长20%,全球经营利润增长41%,海外市场的营业收入占了集团的40%。且观研天下发布的《2018年中国家电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前景发展预测》曾显示海尔在海外营业收入占比最高可达到整个收入的45.22%。据了解,海尔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共拥有54家海外工厂,各品类的年产量台数达到了2000万台,如此优秀的成绩着实让海尔尝到了不少甜头。 此外,海尔多元化布局起步早且速度快。在多元化的业务体系布局中,海尔从家电产品的智能化制造方向,开始往整个中国制造产业的智能解决方案转型,并且已经进入到全球化经营的新阶段,开始引爆全球市场。也就是说,海尔不光是要做中国的家电老大,其目光已锁定“世界第一家电品牌”的荣耀位置。 海尔虽然在全球化经营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是面临很多对手。于国内来说,美的、格力的势力不断扩大对海尔在市场占有带来不小的威胁;于国际来说,日本的索尼、韩国的LG等,竞争力也不在话下。 可见无论国内国外,海尔所处的红海中,竞争相当激烈。总而言之一路走来,海尔的转型并不容易。 行业站位落后,海尔外患不少 海尔并不是唯一吃螃蟹的人,国内其他品牌佼佼者不容忽视。 相关媒体曾报道,海尔如今的成绩得益于十年前国内家电市场的“爆炸式”发展,当时海尔最大的竞争者长虹、春兰等企业倒在国有企业改制的问题上。竞争者的暂时倒戈让海尔一时缺乏竞争对手,这不仅为海尔的膨胀式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海尔的国际化先行带来了机遇。 如今,站在智能家电的风口,家电企业近两年发展势好,美的、格力、格兰仕等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海尔市场占有率的领先地位。据最新的2018年中国十大家电企业排行,美的第一,格力第二,而海尔落后位居第三,可看出目前的格局对海尔的市场运行是造成一定威胁的。 企业列强的势力不断剧增,再加上市场竞争日趋恶劣,海尔来自国内市场的收益亦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而为了对抗竞争对手施加的压力,销售费用的不断增加似乎也不可避免,这将给海尔的运营带来沉重的负担。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