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洗衣机推荐阅读

主页 > 洗衣机 > INTRODUCE

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品牌消費的時代變遷(2)

2018-07-24 12:08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原來,劉經理的選擇背后隱藏著不小的“玄機”:2000年以后,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中國也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此時,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制造的中心之一,單就制造能力而言,已經位於全球前列。很多洋品牌都是

先帝天马 黄蓉肛虐记 荒野行动pc版怎么全屏 相泽唯衣 元井あきな 观月雏乃重口味 快手陈山 邪恶动态图片福利 橘梨纱avdebut 162207基金净值

原來,劉經理的選擇背后隱藏著不小的“玄機”:2000年以后,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中國也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此時,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制造的中心之一,單就制造能力而言,已經位於全球前列。很多洋品牌都是在中國制造,甚至是由中國廠商代為生產,然后“貼牌”出口到全球市場的。而在品質上,國產品牌已經絲毫不遜色於大部分洋品牌。

然而,受消費者固有觀念所致,國人一直視外國品牌為高端、優質的代名詞。同時,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中國人的腰包已經鼓起來了,對洋品牌的消費能力也大幅提升。這也讓2000年初期,部分外國品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迅速提升。

以數碼相機為例,佳能、索尼和尼康三大品牌為首的日本數碼相機已經佔據了中國市場70%以上的份額,如果算上奧林巴斯、富士、鬆下、理光等品牌,日系廠商在中國數碼相機市場的佔有率超過80%。相比之下,中國數碼相機廠商的市場份額則不足5%。

“那時,相當一部分的國人願意花更多的錢來購買更昂貴的外國品牌,一方面買得起,另一方面也覺得更有面子。這實際上是為了滿足自己高品牌高品質消費價值觀。而因為利潤率更高的原因,商家也鼓勵顧客購買洋品牌。實際上,業內人士都知道,很多洋品牌跟國產品牌的生產企業都是同一家。”劉經理說。

既然中國企業本身的制造能力並不弱,為何還要給外資品牌“代工”?這是因為在“以洋為貴”的消費氛圍中,外資品牌普遍具有“高附加值”,在生產成本、工藝處於同一水准的情況下,外資品牌的售價要大幅高於國產品牌。因此,雖然其中的差價大部分被外資品牌獲得,但中國企業也能從中獲得收益。

如果說國內消費者對家電、數碼類洋品牌的熱衷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那麼國人在海外的消費則更能看出其對洋品牌的態度。

當時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大陸游客在海外最熱衷於購買名牌奢侈品,他們在巴黎老佛爺百貨和香榭麗舍大街路易威登旗艦店內平均每人每小時花費約500歐元。

由此可見,在20余年改革開放歷程逐漸“富起來”的國人對洋品牌的熱衷程度。

2010年代

品牌消費更加理性自信

如果是現在,兩款功能相近的產品擺在你面前,一款是國貨,另一款是洋貨,你會選擇哪個?

對於這個問題,正在北京市朝陽區蘇寧生活廣場慈雲寺橋店一樓選購手機的王瑞福和李文輝有著不同的看法。

王瑞福剛一來到商場,就直奔華為手機專賣店,並且也沒有去試試外國品牌的打算。“如今國產手機的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都不輸外國品牌,我們對此都有信心。更重要的是,作為中國人,當然要支持我們的民族品牌。”王瑞福說。

李文輝則有不同的看法。雖然已經決定購買一款國產手機,但他表示這是就各個國內外品牌產品詳細比對后作出的決定,跟品牌國別屬性沒有太大關系。“通過試用,我發現國產手機品牌無論在外觀設計、功能還是使用體驗上都能夠較好滿足我的要求。雖然也有一些地方不盡如人意,但綜合考量性能和價格,購買中國品牌是最劃算的。”李文輝對本報記者說。

李文輝還表示,在購買手表、皮包、衣物時,他大多時候會選擇外國品牌。“洋品牌不一定都比國貨強,但在這些領域,目前洋品牌比國貨還是有明顯優勢。”

而對於國產品牌和洋品牌哪個更有“面子”,李文輝說,如果是奢侈品,洋品牌當然比國產品牌更受認可。但對於手機、家電等大多數產品來說,中國品牌與洋品牌都涉及不到“面子”問題,更多還是綜合考量產品性能、質量和價格本身。

雖然有人堅定支持國貨,有人仍然熱衷於“洋品牌”,有人則更多考慮性價比本身,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8000美元的當下,國人在品牌消費觀念上變得更加自信、務實和理性。

這反映在國內市場的許多消費數據中。阿裡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目前阿裡巴巴零售平台消費品16個大類中,2017年中國品牌市場綜合佔有率超過71%。其中,中國品牌在大家電、家具、家居日用、建筑裝潢四個大類佔據80%以上市場份額﹔在食品、箱包配飾、醫藥保健等九個大類中佔據6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運動戶外、3C數碼、美妝個護三個類別上,中國品牌市場份額僅為47%。中國品牌在各大消費類別的份額,基本與個類別自身的生產制造能力相匹配。

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攀升、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費觀念的改變,中國企業不僅在國內站穩腳跟,同時加快國際化步伐,開始以自主品牌的方式走向海外市場。諸如華為、聯想、海爾、格力等品牌,也贏得了世界不少國家消費者的認可。

國產品牌世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也為國人更加自信、理性地進行品牌消費增添了底氣。而在形象“包袱”越來越小的當下,中國品牌則更多是在質量建設、創新能力等方面加速前進,以求進一步提升品牌建設水平,塑造更多被國人乃至世界認可的中國品牌。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7月20日 第 10 版)

(責編:鄭浦麗、胡洪林)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