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是1994年初柯达开始计划对中国的感光材料产业7家公司进行全部并购,经过和中国政府长达四年的谈判,最终在1998年签订了著名的“98协议”,根据协议,柯达直接和无锡阿尔梅,汕头公元,厦门福达成立合资公司,柯达
股权登记日是什么意思 民谣吉他调音 星野美优 凤舞天骄女尊 侍从丹尼 大哥色导航 温州新中国电影院 王逗逗 邪恶动态图27报2期 |
于是1994年初柯达开始计划对中国的感光材料产业7家公司进行全部并购,经过和中国政府长达四年的谈判,最终在1998年签订了著名的“98协议”,根据协议,柯达直接和无锡阿尔梅,汕头公元,厦门福达成立合资公司,柯达占据70%-80%的股份,同时其余3家上海感光,天津感光和辽源胶片不直接签订合资协议,但是事实上也成为合作关系。 中国只剩下乐凯一家民族感光材料企业。 通过98协议,中国感光材料领域由此对柯达开放。 柯达利用中国公司的本地化产线,可以获取内资待遇,同时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对富士这样的外资企业,由于中国对进口彩色胶卷,征收高额关税,到2004年4月1日起,才降到每平方米征税120元,而之前是170元。 日本富士尽管在技术上不弱于柯达,但是在价格上完全无法竞争。 “98协议”后,柯达在中国影像市场的业务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已占有了市场份额的70%以上,而富士、柯尼卡等品牌的份额,合起来也不到25% 2003年,乐凯也与柯达合资,柯达以1亿美元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20%的股份。柯达自此可以说实现了中国感光材料产业的全产业收购。 单看柯达对中国感光材料的全行业并购来说,是非常成功的, 不过,历史的黑色幽默就是,2000年之后,数码相机的时代逐渐到来了,胶卷的使用量不断下降。在数码产品冲击下,柯达的感光业务在全球范围来看不可避免走下坡路。 2007年,柯达不得不出售了乐凯的20%股份给中国公司,此时出售价格仅为4.02元每股,而2003年柯达购买乐凯股份时为8.3元每股。居然还亏损了。 2012年,柯达开始了破产保护流程,至今柯达仍然健在,不过早已不复当年的风光。 而乐凯集团,则在2012年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收入麾下。 感光行业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幸运,因为全行业衰落了,所以也彻底的消灭了外资在该产业的绝对优势,但是对于我国被收购的其他行业来说,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中国日化产业---失去的二十年 我们说失去的二十年,一般都是说日本,其实中国也有一个失去了二十年的产业,那就是日化行业。 相对于其他行业国产品牌的大发展,日化行业的中国民族品牌在外资并购中损失严重,至今仍然极其弱小。其背后的原因是,在和外资合作过程中,对国产品牌缺乏保护意识。 活力28这个知名品牌,当年可谓家喻户晓,“活力28,沙市日化”是当时电视上耳熟能详的广告,连小学生都会背诵。 然而这个品牌仅仅六千多万人民币就出售给德国美洁时公司五十年使用权,而德国方面却把所有渠道资源和广告用来推自己的“巧手品牌”,当中方意识到问题,七年后收回活力28品牌时,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品牌一落千丈。 同样的还有小护士,美加净,羽西,大宝等 2003年小护士被法国欧莱雅收购,尽管欧莱雅现在并未关闭该品牌,但目前消费者只在一些低线城市还能看到该品牌,而在当年,小护士是中国前三的护肤品牌。 本土品牌丁家宜2011年4亿美元出售给跨国日化巨头科蒂集团,之后业绩下滑退出中国市场,创始人庄文阳在2015年将其辗转买回重新运作,但品牌已经元气大伤。 1990年,美加净在全国护肤品市场的占有率高达20%,同年,上海家化在政府招商引资的指令下,“美加净”商标被庄臣以合资方式收购,作价1200万元。1994年,上海家化花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2004年,美加净开始重塑尘封10年的品牌,但已错失发展的宝贵时机。 2012年,份额位居中国第一的国产面膜“美即”品牌, 当年的销售额达到13.49亿港元,增长了41%,净利润为2.05亿港元,美即面膜销售回款13.53亿元。 2013年8月15日,国际日化巨头欧莱雅集团宣布收购美即控股全部股份,总价为65.38亿港元(当时约合51亿元人民币)。之后美即控股退市。 中国丧失了最大的面膜品牌,不仅如此,美即如今发展也并不好,其销售额出现暴跌,至今未恢复到2012年的水平。 2007年,德国著名日化巨头拜尔斯多尔夫公司出资3.17欧元收购当时中国最大的洗护发企业丝宝集团旗下丝宝日化85%的股份,拜尔斯多夫一举拿下当时国内最大的洗护发企业——丝宝集团旗下舒蕾、风影、顺爽和美涛四大护发品牌。随后,拜尔斯道夫将丝宝剩余15%的股份也全部购买。 2004年6月,世界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L’Oreal)收购“羽西”化妆品及其品牌。 更为著名的是1954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华牌牙膏的品牌使用权,这家诞生在上海的老牌国产品牌,其使用权无限期被联合利华拥有。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