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小家电推荐阅读

主页 > 小家电 > INTRODUCE

聊聊外资对中国制造的并购(2)

2018-04-15 09:36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你收购的成功就意味着我们的失败, 你告诉我,我们中国有多少自己的品牌生存下来了?有多少好的品牌今天不存在了?因为我们的品牌基本上都卖完了,我们成了外国的加工基地,所以我们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有多少人了解

股权登记日是什么意思 民谣吉他调音 星野美优 凤舞天骄女尊 侍从丹尼 大哥色导航 温州新中国电影院 王逗逗 邪恶动态图27报2期

你收购的成功就意味着我们的失败, 你告诉我,我们中国有多少自己的品牌生存下来了?有多少好的品牌今天不存在了?因为我们的品牌基本上都卖完了,我们成了外国的加工基地,所以我们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有多少人了解中国?高露洁在中国生产,但是原来就是中华。当然还有无数的品牌。

2004年我没办法,我就跑到省里去向书记汇报。虽然我们才130多个亿,但是我告诉他,我们格力电器有未来。

第一,中国的家电企业,企业的结构都是按照外国人的结构来设计的,它的名称都是事业部,这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日本。我记得那时候我当总经理,别人劝我赶紧改名,因为“人家都是总裁,总经理显得档次不够”。总裁也好,总经理也好,空调不好,什么裁都没有用!

所以当时找张德江汇报的时候我就说,

格力电器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研发能力,说老实话,我们的研发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我们坚守十几年,我们改变了。为什么改变?是因为我们坚守,我们相信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们成功了。

第二,格力电器从1997年开始,我们没有银行贷款。曾经我这个无贷款,很多人质疑我,说我经营的不好,要资本运作才是好企业,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企业不行了,我们的利润增长了50%。

当时,我们卖与不卖,发生了很大的争执。当时省里跟书记汇报完了,书记还没表态。但是我想我是在为国企打工,我觉得作为一个国人我坚持了我自己的理想,也可以说我们坚持了自己的原则。

但是一定要卖,我们就没有办法了,非常不高兴。半个月以后,省里来了调查组,调查完以后决定不卖。

我们用十年的时间,2004年到2014年的时间,我们给国家的税收是150亿。如果我们卖完以后,我们国家还有这么多的税收吗?我们国家格力这个品牌就没有了。而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外国的,所以我们中国人养成了崇洋媚外的习惯。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董明珠说的这家外资企业就是美国开利,它是世界五百强,也是当时全球最大的空调企业之一。

当时不只是董明珠,董事长朱江洪也表示反对并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充分说明当时卖掉格力的决定并不是企业经营者的意愿,而是相关领导的决策。

实际上,仅仅2017年,格力预计就能实现净利润200亿,上税200亿人民币。

如果当初九个亿卖掉格力,会给我国造成多么大的损失!

在家电行业,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像格力那样,像我国小家电企业,也是最大的炊具企业苏泊尔,目前就已经是纯正的法国品牌。

2008年苏泊尔被法国SEB(法国赛博集团)公司收购控股50%以上的股权,

2014年9月,苏泊尔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由苏显泽变更为法国人Frdric VERWAERDE。

之后由于不断增持,目前SEB持有苏泊尔80%以上的股权,而苏泊尔集团只占股权的0.01%,已经完全退出。

国资与洋资---中国啤酒产业

中国的啤酒产业,也在当年的改制大潮中一度被外资控制

2004年,哈尔滨啤酒被百威啤酒的母公司美国安海斯-布希(现为百威英博)收购了99.66%的股权。到目前为止,哈啤仍然是纯正的外资企业。

我周末晚上在深圳逛超市,就会不时买哈尔滨啤酒,心理活动是东北经济增速下滑,作为个人也要多少支持下,只是知道哈啤已经成了外资,心情不免有点复杂。

另外的两大啤酒公司,青啤和华润雪花也是如此。

2005年,通过不断债转股,安海斯-布希持有的青岛啤酒股份于达到27%。

这一年,安海斯-布希派驻青岛啤酒的董事Stephen J. Burrows ,安海斯-布希CEO,有了中文名“伯乐思”,还成为青岛啤酒的副董事长。

2009年,日本朝日啤酒以6.665亿美元从已经改名叫百威英博的安海斯手中购入青岛啤酒19.99%的股权。

华润雪花啤酒(旗下雪花,金威)也被南非啤酒公司SAB米勒入股49%的股份。

哈啤,青啤,华润雪花这些中国最好的啤酒企业,基本都被外资持有股份。

根据新华网的报道,到2014年,中国的啤酒产业,唯一纯正100%中国血统的啤酒公司只剩下燕京啤酒一家。

当然,对于中国而言,只要品牌还在持续经营,还是有翻盘的机会,

2015年以后,事情发生了逆转,

2015年百威英博与SAB米勒这两家全球第一、第二的啤酒公司宣布合并。中国通过反垄断审查的方式,迫使SAB米勒不得不放弃雪花啤酒的股权。

2016年3月2日,华润集团以16亿美元回购了49%股权,自此雪花和金威两大啤酒品牌回归中资。

2017年12月20日,复星国际联合中国财团回购日本朝日啤酒手中持有的青岛啤酒17.99%的股权,代价合共约66.17亿港元,青啤的外资也基本被清退。

持股青啤多年的朝日啤酒退出了,我感觉喝起青岛啤酒更爽了。

与青啤和哈啤命运类似的,还有中国最大的碱性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

2003年被吉列公司收购,南孚被控股之后,为了避免和大股东吉列冲突,被迫从增长迅速的海外市场退出,延缓了进军海外的步伐。

2005年南孚被并入宝洁公司,然而宝洁并不想主推南孚电池,而是试图借助南孚电池的渠道力推自己的金霸王电池品牌。

由于南孚电池管理层始终保持独立经营,业绩和市场份额良好,长期在中国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因此尽管宝洁为了利益,努力试图扶持自有品牌金霸王,却也始终无法胜过南孚品牌。

2014年11月底,鼎晖投资以约6亿美元从宝洁公司手中收购南孚电池78.775%的股份。这个世界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之一的民族品牌,终得回归。

从南孚,青啤,雪花这些出售又回归的例子,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那就是只要自己够强大,保有足够的股权或者强大的品牌力

即使出售了部分股权,也还是能够保持话语权,后面还是有翻盘回归的机会。

对中国进行全行业并购

中国历史上,由一家外资企业对中国该产业所有企业进行并购的案例,恐怕是空前绝后了,但是真的有一家公司几乎实现过,那就是美国柯达公司。

中国的感光行业企业并不多,90年代大约有7家,给相机提供胶卷,

由于技术落后,体制僵化和经营不善问题,在市场竞争中和外资相比处于劣势,中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二被日本富士占领,另外美国柯达也占有部分份额。

而中国这些国产厂家,在外资竞争下,技术不如人,管理不如人,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

柯达看好中国市场,试图扩大在中国的份额,彻底打败日本富士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