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本研究中,资源作为基础有效地推动了女性家庭权力的提升,但通过上文的描述发现,这种提升是由女性主体性被唤醒所推动的,所以老年女性与年轻女性在家庭权力的增加方式上有区别。而LZH、LWF等无论如何也不愿逾越
先帝天马 黄蓉肛虐记 荒野行动pc版怎么全屏 相泽唯衣 元井あきな 观月雏乃重口味 快手陈山 邪恶动态图片福利 橘梨纱avdebut 162207基金净值 |
在本研究中,资源作为基础有效地推动了女性家庭权力的提升,但通过上文的描述发现,这种提升是由女性主体性被唤醒所推动的,所以老年女性与年轻女性在家庭权力的增加方式上有区别。而LZH、LWF等无论如何也不愿逾越传统规范,愿在与丈夫相处时始终处于家庭权力结构中较低的位置,文化的规范理论也许可以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所以,立基于理性人假设基础之上的西方理论在解释中国现象时还需回到中国的情境中。 [4]M.Swain.Gender Roles in Indigenous Tourism:Kuna Mola, Kuna Yala, and Cultural Survival[A]//V.Smith.Hosts 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C].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89. (二)女性家庭权力的变迁是资源、文化与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7]P.A.Nilsson.Staying on Farms:An Ideological Background[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 (1) . 旅游对传统文化的突破推动女性获得家庭权力。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家庭中的权力主要是通过性别、年龄、辈分及亲属等级确立的。性别原则确定了女性在家庭中从属地位;亲属的等级秩序则将女性排除在财产的继承之外;辈分与年龄的原则,则又确保了女性在老年阶段能够获得不同于早期阶段所可获得的更多尊敬及赡养。这套体系建立在传统的财产家长支配与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双元制度之上,而这两个制度通过经济的控制与文化的教化将子辈限定在年龄与辈分的秩序之中,保障了在家庭中长辈对子辈的权力。在旅游发展后,女性对家庭的经济依赖被打破,家庭小型化,老人对年轻人经济的解锁,夫妻间亲密关系得以发展,都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与突破了传统的亲属等级秩序、辈分与年龄原则。旅游活动的离土不离乡却又使得这些突破无法产生地理边界的穿越,所以其突破是有限的。不过即使是对原有秩序局部的暂时偏离,也对个体摆脱男性家长的控制与习俗的强制规范有显著作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旅游弱化了传统文化中的继承制度及其年龄秩序,而这恰恰推动了女性家庭权力的获得。 中农调查/ Rural Survey
(三)女性家庭权力变化机制:资源、文化推动意识发展 [9]Gerald W.Mc Donald.The Assessment of a Decade of Theory and Research:1970-1979[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1980, 42 (4) . 四、女性家庭权力变化原因及机制 家务分工一直被女性主义学者作为家庭压迫的主要面向进行讨论,并指出家务使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被排除在社会生产之外而形成对男性的经济依附及从属,也奠定了男性在家庭中的权力基础。且有学者指出家务分工还体现了家庭内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具有深刻权力内涵。[24]
在西江,女性在旅游中获致的资源为女性获得自主权、决策权提供了物资条件,拉动着女性家庭权力向着平权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传统文化却极力维持传统权力秩序不被破坏。在这一张力下,资源的获得打破原有的性别秩序,这种打破最终能否实现则取决于两性意识的觉醒,换言之,意识的变化才是女性获得家庭权力的关键。所以在西江千户苗寨,性别关系是在一种传统与现代意识交锋的往返过程中螺旋上升的,其中,意识是关键要素。
恩格斯指出,在妇女社会地位由高变低,由与男性一样平等的主体变成被压迫的对象的历史过程中,妇女自主独立及自我意识的丧失,其实质是妇女主体性的丧失。因此,要改变妇女在家庭中受压迫的地位,就要充分发挥妇女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女性的主体性。在中国,妇女的解放与世界上很多国家不同,她一开始就是由男性所倡导的中国民族革命的附属物,所以这场革命最后的结果形成了中国女性主体意识的缺乏。[25]所以,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获得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二、案例地及研究方法 国内关于家庭权力的研究多在西方文献及理论架构上发展假设及验证。这种研究取向虽符合逻辑实证主义所强调的科学精神,但遮盖了人类非理性与偏见的存在。源于20世纪中叶的资源理论首先将人假设为理性、利己的人,它以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与欧洲社会为蓝本,以交换中为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原则建立。这一理论建立在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把所有的事物都理解成资源要素,人变成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工具与手段,本质属性被要素掩盖,人自然就成为失去主体意识的客体对象。所以该理论普遍认为家庭中妻子的从属是因为她们的职业、教育及收入低于丈夫,从而不得不在经济上依赖丈夫。忽略了两性能动性的存在,虚化与搁置了女性的主体意识,这种取向难免滑向物本主义。所以,若我们用西方的理论架构来分析中国家庭,其实是承认了西方理论中无视女性自主性及主体意识的预设。但研究表明,无论是从外部的文化环境还是从妇女个体而言,这样的预设是有失偏颇的。 (三)旅游参与鼓励女性突破了传统两性家务分配规则 三、旅游对苗族女性家庭权力的影响 [10]R.E.Cromwell.&D.H.Olson.Power in families[M].Beverly Hills, CA:Sage, 1975. 一、相关文献及理论述评
农村研究Rural research
[11]B.C.Rollins.&S.J.Bahr.A Theory of Power Relationships in Marriage[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1976, (38) . 女性因为交流能力、性别特征使其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优势,获得收入,逐渐增加自信及主体意识,可以增加其在家庭中讨价还价的能力及他们对家务的协商和家庭事务决策的能力,其家庭权力逐渐上升。社区作为女性社会化的场所,旅游参与影响着女性对传统文化不断突破,社区文化对女性自主性的束缚减弱。女性的旅游参与并不能完全扭转女性的从属地位,但就增强女性主体性而言,旅游具有积极的正效应。 五、结论与讨论 [18]H.Rodman.Marital Power in France, Greece, Yugoslavia, and U.S.:A Cross-National Discussion[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1967, 29 (5) .
平等或从属:旅游参与与女性家庭权力——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作者:廖婧琳 责任编辑:中农网 信息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8-04-13 浏览次数: 122次 (一)旅游参与唤醒了女性对资源的拥有与控制意识 (一)家庭权力及其相关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