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冰箱推荐阅读

主页 > 冰箱 > INTRODUCE

未来已来:从“制造”到“智造”的中国实践(4)

2017-10-11 11:56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海尔大规模定制平台“众创汇”上看到,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需求,选择产品的功能、材质、颜色、款式、图案、容积等,有定制需求的部件可以按照个人需求进行选择或自行设计。 比如梯

极度深寒2 瓦莱里奥-皮诺 挽留txt新浪 万凤之王演员表 王的花嫁 王菲惠 王凯杰种子下载 王米迪 引领外汇网 王申已经下班了 王氏点立瘦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海尔大规模定制平台“众创汇”上看到,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需求,选择产品的功能、材质、颜色、款式、图案、容积等,有定制需求的部件可以按照个人需求进行选择或自行设计。

  比如梯形的冰箱、圆形的洗衣机、没有噪音的空调,只要创意发起人能号召足够数量、有相同需求的买家,用户就能平价享受到专属定制产品。记者看到一款用户投票的定制洗衣机产品,总共需要两万人众筹便可生产,现在投票已经超过80%,还需要3000多人就可投入生产。

  这些“个性化”订单直达工厂,工厂通过COSMOPlat智能系统自动排产,并将生产信息自动传递给各个工序生产线及所有模块商、物流商后开始“投产”。每台在生产线上“排队”等待组装的白色家电的外壳颜色各异,前后两台型号、样式截然不同。

  更增强用户体验感和参与感的是,海尔同时把“互联工厂”打造成了“透明工厂”,用户通过手机终端能够实时可视整个订单的全流程生产情况。

  在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目前已经实现100%的产品由用户定制,100%的用户成为终身用户。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实现私人个性化定制,是海尔‘工业4.0’智能互联工厂带来的制造变革,一举解决了大规模工业设计生产和私人喜好之间存在的天然矛盾。”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评价说。

  用户定制背后的“人单合一”

  8月25日,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座谈会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介绍,他们通过实行“人单合一”等“内部双创”模式,集团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快速增长。

  走进海尔总部的创牌大楼,迎面看到一条醒目的红色条幅——“坚定对人单合一模式打造的创客所有制的自信”。

  作为全球唯一一个用户可以参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COSMOPlat可以让每个人自己“制造”家电,这背后的关键就是“人单合一”模式。

  “人单合一”,始自2005年10月,是海尔提出并命名的一种商业模式。起初是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零距离”“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特征,从企业、员工和用户三个维度,对战略定位、组织结构、运营流程和资源配置进行持续动态变革,

  “人单合一”中,“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价值。“人单合一”就是把员工和用户连在一起,使每个员工都成为自己的CEO,并组成直面市场的自组织,让员工的价值创造体现在用户价值的增值上。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人单合一”也已进入2.0时代,有了更新的内涵,即建立一个共创共赢的平台。海尔管理层认为,互联网带来的“零距离”将把以企业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使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互联网带来的“去中心化”则把员工的领导从过去的上级变成了用户,这颠覆了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层制;互联网带来的“分布式”意味着,资源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来自全球,颠覆了企业的内部职能。

  从具体实践上看,“人单合一”的新诉求倒逼海尔对组织颠覆、流程升级,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自主研发、打造了“人单合一”模式在制造业的落地载体,即COSMOPlat平台;反之,COSMOPlat平台为“人单合一”模式提供了验证和支持,所有数据都在COSMOPlat平台上管理和运营。

  “让用户能够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制造,甚至营销过程中去,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才能与用户融为一体,这才是根本。”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创新共创实验室研究员克里斯蒂安·布施去年到访青岛,他认为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可能超越企业层面,成为一种社会模式。

  在布施看来,“人单合一”让每个员工和用户需求结合在一起,非常精准地满足用户需求,而不是生产出一大堆销售不出去的产品,最后形成浪费。

  对于“人单合一”模式所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张瑞敏还举了海尔金融兼并的上海永慈康复医院的例子。“这个医院是上海市政府的医院,经营不善快要破产。海尔金融兼并以后,并不是给它输入资金,而是把它变成了‘人单合一’模式——医患合一。”张瑞敏说,“过去是患者来了,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现在我们按照一个楼层划分,所有部门成为一个整体,都围着患者在转,患者非常满意。现在,它的床位都排不上队。”

  互联工厂:不是工厂是生态

  “互联工厂不仅仅是机器换人和自动化,它已超越了工厂的概念。”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陈录城说,“互联工厂是整个企业全系统、全流程都要进行颠覆,即以用户为中心,全流程资源并联形成共创共赢的生态系统。”

  据介绍,支撑互联工厂生态系统,企业需要具备三方面能力:一是能够实现用户全流程的实时互联。也就是全球的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定制所需要的个性化产品,全流程地参与设计、制造。

  二是要达到用户和工厂的零距离。用户的个性化订单,可以直接下达到海尔全球的供应链工厂,这样就可以减少生产和订单处理的中间环节,把中间这部分价值让渡给用户。工厂的物料通过智能互联、柔性生产产出定制的产品,直接配送给用户。

  三是全流程透明可视。订单生产及配送情况,可以实时推送给用户,用户也可以实时快速查询,通过产品的识别和跟踪,从而实现用户从其定制的订单到工厂的生产,再到物流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实时可视。

  记者在海尔采访时了解到,以上这些能力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组织的转型。“由传统企业组织变成一个平台型企业,包括用户交互定制平台、开放创新平台、智能制造平台等。”

  具体来说,从整个供应链,包括生产、制造、物流、采购等各环节都已转型,由传统串联的节点组织变成了共同面向用户的一个个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和用户是并联的,如果小微企业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那么这些小微企业也没有价值。”海尔互联工厂建设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介绍说:原来用户的需求、体验信息等是通过串联的组织一步步传递,传递周期长,还易造成扯皮现象;现在用户的实时信息可以同步传递到海尔的设计资源、供应商资源、物流资源以及全流程的小微企业,各方事先参与交互,通过提供解决方案,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