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冰箱推荐阅读

主页 > 冰箱 > INTRODUCE

未来已来:从“制造”到“智造”的中国实践

2017-10-11 11:56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我国无疑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大国”之后,制造业“强国”成为新的目标。那么,从“大国”到“强国”,路径是什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牛鼻子”,在“

极度深寒2 瓦莱里奥-皮诺 挽留txt新浪 万凤之王演员表 王的花嫁 王菲惠 王凯杰种子下载 王米迪 引领外汇网 王申已经下班了 王氏点立瘦

  文章导读:我国无疑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大国”之后,制造业“强国”成为新的目标。那么,从“大国”到“强国”,路径是什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牛鼻子”,在“两化”融合这一“主线”之下,我国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5 年来,智能工厂在许多企业落地生根。

  《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39期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曹煦 | 北京、青岛报道

  责编:陈惟杉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39期)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 25日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世界上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模型,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强军征程扬帆远航武器装备模型……一件件反映我国制造业成就的实物模型亮相展厅。

  5年来,一件件“大国重器”横空出世,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拿出了耀眼的成绩单:

  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百万千瓦级自主三代核电装备“华龙一号”,亮出了中国制造的又一张“名片”;

  国产航空发动机突破瓶颈,运20、歼20服役,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我国航空工业取得历史性突破;

  世界最大水泥运输船圆满交船,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将在上海开建,第一艘国产航母和新型万吨级驱逐舰相继下水,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正向造船强国大踏步迈进……

  成绩的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众多高技术、高附加值、顺应转型升级趋势的新产业,已成长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有力拉动着经济增长。

  2013年至2016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8个和1.4个百分点。今年1—7月,这一优势更是扩大为5.3个和4.1个百分点。

  新产业快速成长,关键在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瞻远瞩和战略谋划。

  2015年,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制造强国建设第一个十年描绘了蓝图。

  5年来,中国制造业规模全球领先,增加值和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均居世界第一,目前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体系。

  我国无疑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大国”之后,制造业“强国”成为新的目标。那么,从“大国”到“强国”,路径是什么?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牛鼻子”。《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为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我国制定并组织实施了50个规划及专项行动计划,形成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政策体系、组织保障和工作机制。

  在“两化”融合这一“主线”之下,我国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施智能制造专项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建立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打造了一批数字化车间,初步形成了若干可复制可推广模式。5年来,智能工厂在许多企业落地生根。

  其中,在民用领域,颇具代表性的便是已建成8个互联工厂的海尔。目前,在海尔的一家智能工厂生产线上,每15秒钟就会诞生一台洗衣机。互联工厂中,工人人数减少一半,而产能增加2倍。在柔性生产线上,可以安排50多个型号的产品,是以前的5倍。互联工厂生产效率提升60%,用户定制占比达10%以上,其中,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已实现100%的产品由用户远程定制并监控。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科院原院长路甬祥看来,21 世纪前半叶,工业制造文明将进化为网络协同智造文明。“中国制造业发展转型正迎来与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制造服务转型交汇的新机遇、新挑战。”

  什么是智能制造?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

  多位受访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将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是智能制造区别于“流水线、机器化生产”的主要特征。

  而在工信部部长苗圩看来,智能制造更明确、更直接,就是要研发出一批智能化的产品。比如现有的工业机器人只是程序控制的装备,下一代机器人应该是具有一定“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他举例说,“比如说有一个人如果误操作了,很可能被机器人伤到。如果将来在机器人身上实现人工智能,那么它发现附近安全距离内有人的话就不会去操作,这就是智能化产品的标志。”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分析认为,作为《中国制造2025》核心的智能制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研发出一批智能化产品;二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生产和管理过程实现智能化;三是在微观的企业层面,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和共享,建立工业互联网或物联网。

  “中国智造”背后的国家意志与现实需求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也正是从2015年开始,“中国制造2025”连续3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2016年则是进入到“启动实施”阶段,2017年则提出“深入实施”。

  《中国制造2025》包括“1+X”的规划体系,截至目前已全部发布,其中“1”指《中国制造2025》,“X”指11个配套文件,11个配套文件中,有一份专门针对智能制造,即《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认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应该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说,“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