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小家电推荐阅读

主页 > 小家电 > INTRODUCE

家电巨头们如何探寻转型变革的良方

2017-02-11 13:46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欧浦钢网行情资讯,集钢铁行情,钢材价格走势,钢铁价格走势, 钢材市场行情,热轧板卷,冷轧板卷,镀锌,中厚板,带钢,彩涂,螺纹钢,钢厂等钢铁资讯

嵩县田三红 狎戏户奴 庹宗康婚礼 怡口莲广告陈丹妮 闵紫英 泷泽雅美ed2k 濡湿女王 濠江岁月 刘德华 濠江岁月刘德华

美的2016年也积极拓展全球业务版图。上半年,一向以稳健著称的美的开启了奔跑模式,东芝白电、库卡、Clivet三起国际并购震惊中外。

家电业早已是国内众所周知竞争最充分、利润最微薄的红海,尤其在经历了互联网企业的持续冲击后,以海尔、美的、海信、格力为首的家电四巨头,正走出不一样的路径。

总体来说,2016年,格力、美的、海尔、海信的海外业务表现都十分亮眼。其中,美的集团海外收入为313.3亿元,占比最高达到40%,美的海外出口累计增长约14%;而青岛海尔的海外收入提升最快,同比增长31.33%至140.08亿元,主要受益于GE家电的并入影响;格力电器方面外销增长24.354%至107.24亿元,主要源于海外空调业务。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家用空调品牌总共向全世界出货接近7.4亿台,而格力电器出货量超过1.7亿台,以23.1%的占有率位列第一。

与海尔“变轻”不同,格力却在“变重”。

刚刚上任一年的刘洪新格外低调、沉稳,不过,这一年来,海信集团的经营业绩较之以前却显得甚为高调。2016年前三季度,海信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85亿,同比增长6.53%,可利润却有53.6亿,同比增长53.31%。

那就是立足格力主打的空调主业,从家用空调到中央空调,甚至是移动空调、特种空调等,然后看似跨界进入汽车领域,那也只是看中了其在新能源电池及存能上的技术,从而打造一个家庭能源中心。

年末岁初的中国家电市场一点也不平静。

不过,虽然四大家电企业都有着共同的并购大背景,但是在今年的具体并购之中,却走着完全不同的道路。

欧瑞信息咨询公司统计,家电的全球市场份额方面,海尔位居全球第7位,GE位居第19位,收购后的海尔GE联盟将跃居全球第5位。海尔为了拿下GE家电事业部,共花费了55.8亿美元。

在刘洪新看来,在经济隐现危机、市场一片萧条下,企业利润的大幅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信集团中“隐形产业”的崛起。

虽然早在2012年海信董事长周厚健就宣布智能化转型战略,但在此后长达四年时间里,海信的智能化转型更多的停留在产品智能化引爆上,特别是在彩电和冰箱的智能化上走的比较早。不过,海信的智能化转型,一如其企业一贯以来的低调、务实甚至偏保守的风格。没有典型的冒进,也没有高调的生态圈创新,更多的还是在单品上的市场竞争力引爆。

今年以来,海尔的智能化转型正式进入物联网时代。当前海尔正在加速借助互联网、智能化转型,一手抓智能网器的迭代和网器生态的落地,加速从量增到利涨的变革。包括收购日本三洋白电、美国GE家电业务,均是夯实家电产品的竞争力;一手抓互联工厂的落地和推动,通过面向用户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变革,从而探索物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模式。

一方打嘴仗,一方底气足。

大家最陌生的,应该是海信的刘洪新。2015年10月,刘洪新接替64岁的于淑珉出任海信集团总裁。

而今年1-9月份,海信B2B类公司销售收入占比为27%,利润占比达38%,得益于此,海信集团同期实现了销售收入785亿,同比增长6.53%,实现利润53.6亿,同比增长53.31%。

中国家电行业今年在资本层面释放的力量,足以改变全球家电市场的品牌格局。

2015年,格力电器营业收入为977.45亿元,同比下降29.04%;净利润为125.32亿元,同比下降11.46%。随着空调市场的不断下滑,作为全球最大家用空调企业的格力,多元化的步伐明显加快。

对于智能化业务,方洪波早有预测:未来家电设备可能会被家用服务机器人取代,智能电视、智能洗衣机、智能空调正在风行全世界。

不同“出海”模式

在海尔持续创新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张瑞敏确立的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管理实践中,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张瑞敏在管理领域的不断创新赢得全球管理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被写入美国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张瑞敏也因此成为首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在世界家电产业发展中,很多国际企业早就默默地开始了转型,其中以日系家电产业为首,都开始谋求摆脱“家电企业”这一标签。他们均将其目光瞄向了新能源、人工智能。

通过此次交易,海尔接管了GE家电部门的人员以及在美国的基础业务,同时还将获得知识产权和“GE”的品牌,可作为海尔正式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立足点。海尔收购GE家电事业部,属于家电业内的强强联合,在国内家电市场持续疲软的情况下,海尔是希望通过这一收购,来开拓北美市场。

从1985年抡起锤子当众砸冰箱开始,张瑞敏身上就贴上了非常鲜明的“变革”标签。过去十几年,我们听到的跟海尔有关的新闻几乎都是有关海尔管理变革的。在海尔的变革过程中,张瑞敏提出了很多颇具张氏色彩的词汇。

现今的中国家电市场,海尔彻底颠覆过去的格局玩起了“新概念”,格力摆脱了单一的产品线实现产品的多元化,美的更是不甘落后,从跟随者逆袭为超越者,而海信从家电业务起步,到今天高科技板块多面出击,已然从家电企业向科技企业成功转变。

担任海信集团总裁之后,刘洪新也是埋头苦干,他曾说,要下大力气做好三件事:一是把海信手机做起来;二是把智能交通、光通讯、医疗电子等科技产品发展壮大;三是把智能家电的增值服务做好,电视、冰箱、手机未来都有增值服务的空间。

过去的一年里,海尔仍然坚持互联网转型,继续走轻资产路线,就是所谓的海尔“变轻”。海尔要成为互联网企业,主要是基于智能家电,核心是打造开放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订制的智能产品与服务。同时,海尔也将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为消费提供智慧家居解决方案。

但随着2015年刘洪新的上任,海信的B端业务逐渐浮出水面:城市智能交通,光通信,宽带接入网,商业POS机,医疗电子……今后这些业务将以统一的B2B业务板块形象在公众面前亮相。

业内曾笑称,美的是“千年老二”,但其实美的在电饭煲、电风扇、电磁炉等小家电领域遥遥领先。

海尔这家出生于1984年的企业,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一家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张瑞敏功不可没,在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上独树一帜,也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管理大师。

在日系家电企业中,松下先收购了日本锂电池企业三洋电子,随后便在新能源领域有了不小的斩获,其中知名案例就是,成为风靡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而索尼公司一直在人工智能业务着力,从多年前开始,就开始频频不断的开始机器人的研发。

不过,当媒体问及海信的刘洪新给自己打多少分时,他说只给自己打60分。他自嘲,海信是一家又“笨”又“慢”的公司。

从格力与美的领跑,到现在海尔与海信迎头赶上,差距越来越小,此前发生的故事其实就是各家企业在转型路径上的不同选择。

今年3月,美的集团集中向外部展示其基于智慧家居下的物联网新布局,推动从家电产品的快速智能化,向智能家电的互联互通协同。同时,还基于智能制造开始将产业链触角从家电的智能制造、智能化设备到智能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高端制造装备产业的布局。与海尔一样,美的也发布智能家居战略,由空气、水、食物与营养等多个生态圈构成。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无疑是个强势的女性企业家,强悍与强硬一直贯穿于董明珠的格力生涯。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硬,使她自1994年底出任经营部部长以来,领导的格力电器从1995年至2005年,连续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她因此也获得“家电女王”的称号。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