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小家电推荐阅读

主页 > 小家电 > INTRODUCE

崇明岛生态佳迈向“生态+”(长江构建“绿长廊”)

2016-08-07 12:10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距离上海中心城区一个小时车程,便从国际大都市切换到田野风光。过去三年,崇明岛上PM2.5平均值仅为35;森林覆盖率20.5%,40多万亩林地占了全市林地总面积的1/4

02128283888 024game 027旅游新闻网 027武汉旅游招聘网 0xc000006 0xfe0816 0度终极幻想19楼 16kk 2006年黄海炮击事件 202.199.255.100 2222xb 226美容 2g最新lzr

  2010年,上海市政府公布的《崇明生态岛建设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设定了建设世界级“现代化生态岛”的具体目标,反复论证筛选的27项指标,成了约束崇明的硬杠杠。

  在陈家镇新城,“生态+数字产业”正全新组合:满眼绿植与水面的低密度园区,楼宇都有很高的低碳节能标准,核心业务指向以数据产业为核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园区负责人很自豪:“我们在做人与自然的拼贴画,10年后这里会是中国最漂亮的开发区,也为上海未来预留了一块新型发展空间。”

  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能和访客谈论海德格尔哲学的沈竑,在崇明竖新镇仙桥村创业,建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禾偕生态水产园。从农民手中流转过来的农田,种了水稻,稻下养甲鱼、小龙虾、牛蛙、黄鳝,“稻虾鳖蛙共生”模式生产出的“虾恋米”“稻香鳖”“禾偕虾”等产品,均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每亩稻田均产50公斤小龙虾、50公斤牛蛙、50公斤甲鱼以及250公斤水稻,收益超过1.5万元。

  崇明县县委书记马乐声把崇明的发展之道,归结为“生态+”——“好生态可以+各种产业,也可以+社会建设、+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早些年的崇明,也曾“村村冒烟”,服装、化工、建材、小家电企业效益不错。进入新世纪,崇明逐渐清晰了生态岛建设的目标与规范,一些污染型企业逐渐被关闭。2009年10月长江隧桥通车,许多人以为孤岛面临“大开发”。然而,2010年生态岛建设展开第一轮三年行动,投资140亿元,除了在森林覆盖率、环保、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加法外,其他做的全是减法:劳动密集和污染企业关了175家;送上门的上亿元投资项目,因未通过产业导向、能耗和环境影响审核关,硬生生被叫停;上万条河道逐个清理,农家土灶、乡村生活污水都被管起来或改造;农村退耕还林,农田化肥、农药集中供应、降低使用强度;商品房开发必须选用生态材料,建设高速公路沿线必须种上可以消解汽车尾气重金属成分、过滤路面雨水的植物群,安装遮光板以防车灯干扰候鸟……

  体育服务业也在“生态+”背景下崛起。崇明县体育局局长龚耀飞忙得不可开交。国际自盟将顶级职业赛事女子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亚洲唯一一站设在崇明,5月6日开赛;每年都有超过10万人参加各种骑行活动。路跑者们闻风而至,参加全程、半程、超长时间、超长距离的各种马拉松项目。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崇明体育公园、水上运动中心等多种设施纷纷在建。

  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新世纪初,上海市就给崇明定了位,特别是坚持至今的三轮“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崇明生态岛建设已到了由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的临界点。上海既在崇明岛小心翼翼保护着敏感的长江河口生态系统,更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绿色跨越发展之路。

  转眼间,生态岛建设已进行到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十年磨一剑,生态立岛理念深入人心。崇明人明白了,生态发展不是“修修路、种种树”,而关乎持续发展和幸福生活。

  好空气,真的可以当饭吃

  每年,在崇明东滩湿地栖息或过境的候鸟近百万只次,被记录到的就有290种。

  崇明县农委主任袁刚说,崇明农田化肥使用强度已降至350公斤每公顷,主要农产品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42个、绿色农产品认证84个、有机农产品认证221个。绿色生态成了崇明农产品的金字招牌、上海市民放心的“菜篮子”。越来越多的农业投资者纷至沓来,猕猴桃、火龙果、奶油草莓等高档水果四季更替,藏红花、石斛、灵芝等名贵药材纷纷落户。因为生长环境不能有任何污染,藏红花在很多省市不能引种,如今国内市场90%都是崇明产。

  “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凡是与生态岛建设不相符的任何项目与产业都要拒之门外。目标关乎长远,底线关乎现实,目标不坚定,就会守不住底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每到崇明,总会这样强调。

  “崇明有生态优势,绿色产品容易获消费者信任。”沈竑说。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01日 04 版)

  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管仕忠带领乡亲们也用绿肥种地、立体养殖,利用闲置房屋开办农家乐;改装太阳能路灯、建设沼气集中供应系统,管住垃圾,整治环境,村边地头植树种花——好空气、好水、有机农产品,加上城里看不到的满天繁星,不出三年,仙桥村就成了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游客激增,村民日子红火。

  好生态,从做减法开始

  县旅游局局长张立新深有感触。崇明旅游并无人文名胜优势,但他敢说,“在平原地区,我们的环境是最漂亮的”,这两年,不少旅游企业都来考察投资项目,节假日的游客多到让长江隧桥交通拥堵。崇明正在创建全域5A旅游区,全县一镇一树种一花品打造环岛生态廊道,1万多条河流完成水系改造后加上景观建设,“有了多年厚植的生态资源,旅游业的开花季节才开始。”

  距离上海中心城区一个小时车程,便从国际大都市切换到田野风光。过去三年,崇明岛上PM2.5平均值仅为35;森林覆盖率20.5%,40多万亩林地占了全市林地总面积的1/4;已发现7种“1%水鸟物种”,日益成为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一大重要驿站。

  好产品,实实在在赚大钱

  “好空气真的可以当饭吃”,崇明县县长唐海龙说,生态岛建设注定会释放更多“生态红利”。

  “环境在一点点改变。”守护这里16年的东滩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汤臣栋说。十多年前,这片中国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还被看作围垦造地对象,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横生,捕鸟人则搭起了高脚屋、定置网……如今,除了监测研究,人迹撤尽,滩涂成了“鸟的天堂”。光是2013年始建的东滩生态修复项目,上海就投入10.3亿元,25平方公里的退化湿地修复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今年即将完成。

  生态养殖成本高,沈竑的有机米、生态水产品卖得不便宜,种了半辈子田的仙桥村党支部书记管仕忠直说“看不懂”:好好的地不种庄稼种苜蓿“养地”,新长出来的蚕豆不收当“绿肥”,还能拿到政府生态补偿金;同济大学师生把废弃的田间大棚改造一下,老外和城市白领们就肯掏高价来住,坐在田埂上吃小龙虾、喝咖啡……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