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洗衣机推荐阅读

主页 > 洗衣机 > INTRODUCE

雅安:汉源、芦山部分贫困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2016-06-22 15:43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6 月13日拍摄的依托借鸡生蛋扶贫帮困的芦山钱记鸡业厂房 夏日雅安的乡村,处处生机勃勃,一条条如“玉带”般的通村公路上车辆往来穿梭;层层梯田上地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群众辛勤劳作的身影……一幅农村美好图景诠释着精准扶贫、减贫、脱贫

神雕之萧峰后人 龙腾宇内何宇天 我的天才相公 馨宜旗 洪荒玄冥曲 panemara 嗜血撒旦惹火妻 迷糊丫头穿越记 44ph.com 拈花郎 囚情妈咪

水利扶贫赶走穷困


正是依托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壮大、合作社发展、贫困户增收的多赢局面,使得红星村“产业树”扶贫模式已经形成。

6 月13日拍摄的依托借鸡生蛋扶贫帮困的芦山钱记鸡业厂房

记者 石雨川

微风拂红星,走上致富路。9日,该村“好农夫”农家乐生意格外火爆,老板张元超是本村村民,他一边向前来就餐的客人打招呼,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沾灾后重建新村旅游的光,今年端午这里的生意还不错。”

光有绿意还不够,今年年初,在沿路两边的坡地里,集中新建成不少生产水池,使沉寂多年的山坡开始“变脸”,当地村民奔走相告。

沿着蜿蜒曲折的环山公路径直向上,只见山坡上,石缝间新植的树苗抽出新枝,从山脚到山顶,一直延伸开去。一条新修的水泥路也从山脚蜿蜒穿过山顶,一个个刚建成的生产水池分布在斜坡地上,过不了多久,这些水池将承载着珍贵的地表水滋润片片农田。

一幢幢或杏黄、或白色民居错落有致;农户新居里,自来水、洗衣机一应俱全……走进汉源县富林镇太平村,一幅整洁的新农村画卷徐徐铺开。

太平之变,首先依靠政府在荒山上栽种的经果林。“以前这里的山头尽是石头和野草,刮起风来叫人睁不开眼。”说起以前的情形,太平村党支部书记常华廷眉头紧锁,而现在,一棵棵绿油油的树苗已经布满山体,有风吹来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正如太平村第一书记叶茂松所言,目前太平村新绿化600多亩山坡。

“新建的生产水池不但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用水,也为我们发展种植养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说起这些修建好的一个个生产水池,朴实的庄稼人露出赞许的笑容。

今年来芦山县龙门乡红星村,通过不断摸索和努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钱记鸡业、大棚葡萄、生态蔬菜、优质核桃“产业四宝”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并在全村初步形成了“大户引领、农户参与、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产业树”扶贫模式,以贫困户为“叶”,产业大户为“树”,实现了产业大户和贫困农户抱团发展的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模式。

夏日雅安的乡村,处处生机勃勃,一条条如“玉带”般的通村公路上车辆往来穿梭;层层梯田上地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群众辛勤劳作的身影……一幅农村美好图景诠释着精准扶贫、减贫、脱贫取得的成果。日前,记者来到汉源、芦山探寻脱贫攻坚工作,目睹了山里山外的新变化新气象,感受到了干群凝心聚力、合力攻坚的豪迈气势。

改善了生产条件,如何发展产业?常华廷坦言,村两委和工作组的思路是,采取群众土地入股或引进业主开发的方式,将500亩坡地实行统一开发耕种,计划全部种植成“脆红李”和“红富士”,树下间种秋豌豆,并逐步将观赏、采摘、休闲融为一体,与邻近的太平溶洞优势互补,打造特色乡村旅游,让其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亮点。

“在蓄水池修好之前,你们这里怎么用水的?”

脱贫的希望就在山坡,致富出路也在山坡。

“当然紧张!用水洗菜,洗了菜还要浇地。冬天缺水,几个月都不能洗澡。”

今年下半年,红星村将组织和动员更多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树”扶贫模式参与产业发展,确保到年底全村90%贫困农户通过“产业树”产业扶贫模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实现全民脱贫。

太平村以往高山引水灌溉的方式消耗巨大成本,农田灌溉成为难题,而年初投入160多万元在山间建成了208个生产水池,利用山体落差引水,用最环保的方法解决了灌溉难题。

在精准扶贫中,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财富故事正在雅安的群山峻岭中上演,这些故事的背后,是农民、土地与技术、品牌有效对接,合奏出一曲市场化发展的精彩旋律。芦山县龙门乡红星村就是典范。

“借鸡生蛋”是钱记鸡业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实施“借鸡生蛋”帮扶工程,带动10000户农户养殖生态蛋鸡500万只,解决农户养鸡养不活、无本钱、卖不脱的后顾之忧,使农户年养鸡纯收入达五万元以上。

张元超说,家庭农场正是通过农旅结合、种养循环模式玩转生态农业的,这不仅通过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目的,更推动了农业低碳可持续健康发展。

“修建生产水池不仅解决了旱村旱地的吃水用水问题,而且还为农作物的布局调整奠定了基础。”常华廷说,水对当地农民来说,不仅仅是生命之源,更是致富之源。

“用水紧张吗?”

“原来我们养殖蛋鸡的规模小且分散、经营管理粗放、投入资金短缺、销售渠道单一。”芦山县钱记鸡业负责人钱文回忆。2014年3月,作为灾后重建产业项目,钱文在当地成立了集蛋鸡养殖、选育扩繁、农产品销售、加工、储藏于一体的合作社,秉承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的理念,为入社社员统一规划、购买、销售、生产、品牌,以合作社为“树”,周边贫困户为“叶”,通过“借鸡生蛋”帮扶工程带动周边群众致富,效益明显。

“产业树”结出致富果

富林镇太平村位于汉源中部,其中七成左右为旱地。干旱缺水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没有水,当地栽种的苹果都是引用高山上的水,除此以外,任何经济发展都谈不上。水扼住了当地脱贫奔康的步伐。

“以前都是引高山上的水。”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