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小家电推荐阅读

主页 > 小家电 > INTRODUCE

一双好跑鞋应该长啥样?

2016-05-16 21:01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图①:不同品牌的运动鞋。 图②:去年7月,马拉松运动员陈盆滨在“100天挑战100场马拉松”活动中,顺利到达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内第100个马拉松终点。 图③:北京

腕肠 秦王的宠姬 品色楼 万腾阁女教委主任 9se9se 月笼寒天水 地仙圣斗士 wearqi 酷酷太子妃 0度终极幻想19楼 亥伯龙树 冷酷总裁与乡巴佬

  图①:不同品牌的运动鞋。
  图②:去年7月,马拉松运动员陈盆滨在“100天挑战100场马拉松”活动中,顺利到达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内第100个马拉松终点。
  图③:北京市民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参与跑步运动。
  人民视觉

  四月春光明媚,陪伴家人或约上好友到公园里跑步,这种生活方式很潮、很炫,也很受欢迎。然而,在商场逛一圈,找一双合适的跑鞋并不容易:国外品牌价格不菲,动辄上千元;国内品牌虽便宜,却感觉不够“高大上”。不同品牌的跑鞋,“含金量”差别有多大?作为“后来者”的国内运动品牌,能否迎头赶超?今天我们就带您走近几家制鞋企业,探寻怎样用“匠人精神”造就好品牌、带动新需求。

       

  鞋楦不对,怎能“合脚”

  国内运动鞋企业是“后来者”,想要“后来居上”,单靠模仿肯定走不远也走不通,还是得踏踏实实搞品牌研发

  “买到一双满意的跑鞋,我会感觉很幸福。”上海市杨浦区某高校学生、跑步爱好者廖凡对记者说。两年前,在同学影响下,廖凡开始跑步。从每天5公里到10公里再到参加马拉松,他把跑步看成一种“放不下”的生活方式。

  在廖凡眼中,跑鞋之于跑者,就像一位好友。打开鞋柜,他如数家珍:不同的跑鞋,分别适合夜跑、公路跑、场地跑、马拉松等。只是,他的跑鞋全是国外品牌:亚瑟士、安德玛、耐克、新百伦……

  “穿国外品牌的跑鞋实属无奈。”廖凡说,国外品牌跑鞋的性能好,可价格也高。比如亚瑟士的一双专业跑步鞋,起步价就要千元,对于他这样的学生不是一笔小数目。国内品牌的跑鞋虽便宜,但跑友们普遍不太看得上。

  相比国外品牌,国内运动鞋是不折不扣的“后来者”“跟跑者”。国内运动鞋行业起步初期遭遇不少尴尬,例如,用于模拟人脚的鞋楦,是生产运动鞋的必备工具,国内一些企业一度拿皮鞋的鞋楦生产运动鞋,或者用欧美人脚型的鞋楦生产内销的运动鞋。如此产品,怎能合脚?

  在国产品牌运动鞋企业看来,想要“后来居上”,单靠模仿肯定走不远也走不通,还是得踏踏实实搞研发,生产出响当当的“拳头”品牌。一些国产品牌率先完成了从代工、模仿到研发、创新的转型。

  2005年,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运动员几乎清一色穿国外品牌的运动鞋。这不能怪运动员,国产品牌确有差距:如果国产品牌连运动员的脚型都摸不清,就想让运动员穿国产品牌的鞋子,别说运动员心里犯嘀咕,企业自己都没底。

  找到差距就有了努力的方向。2005年,安踏成立运动科学实验室。一年时间内,实验室对联赛运动员的脚型做了一次全覆盖分析,并结合每个人的技术特点,量身打造运动鞋。一年后,95%的国内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穿上安踏的运动鞋。随后的调查显示,运动员对安踏运动鞋的满意度达到93%,高于对国外品牌87%的满意度。

  经过多年追赶,如今国内品牌跑鞋的“含金量”究竟如何?

  “一双安踏四五百元的跑鞋,不会输给千元左右的国外品牌。”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负责人阮果清很有底气地说,做出如此判断不是“凭感觉”,而是有科学的数据支撑。阮果清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每天跟各种运动鞋打交道,用科学的方法透视每双跑鞋,“明白自己差在哪儿,才知道如何追赶。”

  在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内,一双跑鞋正在经历这样的测试:运动员穿上测试跑鞋,站上跑步机。工作人员在运动员跑步时涉及的重点肌肉处贴上“肌电”探测器,并连接到数据终端。当运动员跑出不同速度时,肌肉发力、受力、冲击等数据实时传递到终端。有了这些数据,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判断跑鞋的支撑、减震等性能。

  “安踏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做好每一双鞋、每一件衣服。”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说,中国自古就有很多匠人,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够坚持、不够自信。国内品牌虽然起步晚,但专心致志做好鞋,一样可以实现赶超。去年,安踏成为首个进入百亿俱乐部的中国运动品牌,销售了4000多万双运动鞋,超过耐克在中国市场的运动鞋销量。

  “第一感觉”,胜在细节

  国外品牌的运动鞋,无论是颜色搭配还是款型设计,总有一些“惊喜”。反观国内品牌鞋,款型设计多属“大路货”,颜色搭配往往有些“俗”

  在商场,是什么吸引消费者走进一家鞋店并做出购买决定?

  “样式新颖,颜色漂亮,穿着舒适。”北京市朝阳区某国企员工林筱回答。

  在林筱看来,不少国内品牌的跑鞋,第一眼就能看出差距。国外品牌的运动鞋,无论是颜色搭配还是款型设计,总有一些“惊喜”。反观国内品牌,款型设计多属“大路货”,颜色搭配往往比较“俗”。

  中国运动鞋需求总量增长的同时,方向也在发生变化,典型表现为“一鞋多用”到“一鞋专用”。人们以前买的跑步鞋,并不只有跑步时穿,而是覆盖了休闲、运动等多种场景。如今,消费者更加关注鞋子的专业性能。款式设计上,人们更加注重外观,相信“第一感觉”。

  国内品牌的运动鞋能否满足需求新变化?

  “从99%做到99.99%,高端品牌胜在细节。”安踏总裁郑捷说,国产运动鞋完成“从0到1”的突破后,想要“超车”,必须聚焦新消费,做好每个细节,带来不一般的体验。

  款式设计要“瞻前顾后”。所谓瞻前,就是要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在销量表现好的产品基础上加以改进。同时,研究国外品牌的“爆款”,找到别人款型样式的优势。所谓“顾后”,更多表现为创新。安踏有一批毕业于美术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的团队,他们结合最新流行趋势,拿出走在同行“前排”的创新产品。

  国产品牌的运动鞋,以前可能更多是“瞻前”,而现在“顾后”占比越来越大,逐渐接近行业发展的前沿。

  看得上更要穿得爽。消费者试穿国外品牌的运动鞋时常碰到类似困扰:明明尺码合适,为何前脚掌或足弓处觉得有些挤?原因在于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脚型差异。

  鞋子前掌宽度、足弓高度等与脚的匹配性,决定了其舒适性。安踏创新研究中心总监王有承介绍,2010年,安踏开始搜集中国人的脚型库。目前,安踏已在全国各地搜集到4万多脚型。依托脚型库,安踏可以生产出更合中国人脚型的鞋子。

  脚型数据也为销售提供了参考。分析脚型数据发现,北方人前脚掌比南方人更宽。因此,北方地区可以增加宽松型鞋子的订货量,南方地区可以增加修长型鞋子的订货量。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