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4日,来自全国的2022名徒步爱好者参加“迎冬奥”活动,从八达岭徒步走向海坨山。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会议,
战国兰斯辉夜姬 佘妍妮 冷将军的极品娇妻 缥缈艳神 沙展芬 神偷疯子 金瓶双娇 异世狂龙神 群扑网 田中佑辅 画神图录 沃玛教主之异界纵横 |
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冬奥组委建立后的一次重大事件。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筹办任务,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冬奥正向我们走来,各项筹办工作也在积极有序地推进中,作为主办城市的北京和张家口也将因此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近日,京华时报记者深入2022年冬奥会主会场延庆和张家口等地,了解冬奥会对普通百姓生活带来的种种改变。在筹办冬奥会同时,一个环境更舒适、发展更均衡、生活更美好的家园也将逐步形成。 深山里冬奥梦 昔日闭塞深山成“冬奥之翼” 徐振兴最近很忙,忙着为自家的农家院改菜单、换菜名,“既然有拔丝土豆这道菜,能不能我们搞个拔丝冰块?”徐振兴说,自己琢磨,菜名必须跟冬奥有关,跟冰雪运动,哪怕是跟高山滑雪比赛中的一个翻身动作有关…… 徐振兴是延庆人,家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的大海坨西大庄科村,这个村子有23户人家,100多口人,多以务农为主。农家院有7户,因为西大庄科村紧邻松山自然保护区,属于深山区,过去,这里只有一条土路贯通山上山下,交通十分闭塞。这里的农家院生意并不火。 2022年冬奥会花落延庆,大海坨成了奥运高山滑雪项目的比赛场地,同时按照延庆已经制定完成的《延庆冰雪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25年,构建起“一轴、两翼”的产业布局,“两翼”分别是以奥林匹克冰雪旅游小镇为中心,串联古崖居、龙庆峡等景区的海坨山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带和以长城休闲文化古镇为中心,串联八达岭滑雪场、岔道古城等资源的八达岭滑雪旅游产业带。 徐振兴家所在的西大庄科村就在其中一翼上——“海坨山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带”。瞬间,这个村子不再安静,尤其是像徐振兴一样的7户农家院的经营者预感到,生意来了。 农家院也要传播冬奥文化 徐振兴意识到自己必须行动起来,再加上身边还有很多有正能量的兄弟姐妹支持他,父母做他的坚强后盾,他有了满满的自信。他成立了文化传媒公司,并为公司起名为金诚佰德,其含义为:人一定要有德,一定要有人和。他说诚信为人和,讲诚信,讲道德的人多了才能干事业,他要打造一块金字招牌。就这样,去年9月26日,他的文化公司开业了。以文化和婚庆为主打,他带着自己的团队,翻开了新的一页。 徐振兴说,传播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对于自家的农家院,他也说,不仅是吃好,而且要吃出文化、吃出奥运特色。 徐振兴的父母在务农之余开办了林馨农家餐厅,以农家特色主食和山野菜招待中外游客,炒菜方面父母亲自上阵,徐振兴和弟弟则帮着经营餐厅。 “中外游客来了,必须要体现出咱这里的特色,我就想着如何将我们的农家菜跟雪结合起来,我们要利用冰箱,把菜做好。比如我们这里是高山滑雪的比赛场地,高山滑雪里有个翻身的动作,我琢磨着把这些运动的项目放到菜品里。” 徐振兴说,作为冬奥举办地的青年人,应该干一些实事,如今他带着村里的80后、90后正在学英语,“全世界的人都来我们这里,我们要学好英语。” “冬奥来了,我觉得身上的责任更多了,我做的每件事,都要展现咱北京人,咱们延庆人的文明样貌。” 塞外冷与冬奥热 延庆的错位发展新路 北京延庆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格外不一般。2015年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延庆正式撤县设区。 冰雪,一头牵着延庆的历史,一头系着延庆的未来。 30年前,延庆创办龙庆峡冰灯艺术节,从此因“冷”而“热”,打开了封闭的山门,走出了错位发展的新路子。 以前,每逢冬季,延庆就会习惯性进入“冬眠期”。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在仔细分析了地区优劣势后,1986年延庆创造性地提出了“冷凉战略”,变地区劣势为优势,着手打造北京地区第一届“冰灯艺术节”。 延庆人远赴哈尔滨取经,并邀请哈尔滨冰雕专家来延庆帮忙。1987年1月19日,延庆龙庆峡首届冰灯艺术节开幕,接待游客24万人次,填补了北京冬季冰雪旅游的空白。 如今延庆的冰雪产业经过30年发展,已在北京地区独占鳌头。 作为北京最远的区,由于通讯、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加上风大天寒,山高路远,过去,延庆被认为是北京的“塞外”。30年后的今天,2022年冬奥会从申办进入筹办阶段,延庆冰雪产业三十载积淀,迎来历史性的重大机遇,正走向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30年冰雪游经济效益90亿 经过30年发展,延庆已形成以赏冰灯、嬉冰雪、泡温泉、登长城、品民俗为代表的冬季旅游品牌项目,极大丰富了北京市的冬季旅游。以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为例,在不到100天的时间内,延庆举办了冰雪赛事、冰雪培训、冰雪旅游、文化宣传等4大类20余项活动。据统计,不到3个月时间,已有超过150万人次游客到延庆赏冰滑雪品民俗,冰雪旅游收入超过8238万元,是去年整个欢乐季的两倍多,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冰雪旅游文化催热了延庆的民俗旅游经济。在柳沟民俗村,一盆火盆锅豆腐宴让几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富裕起来。据井庄镇相关负责人介绍,2003年,柳沟村全年接待游客6478人,收入17.3万元;刚刚过去的2015年,来柳沟的游客已经近90万人,是2003年全年接待量的近140倍,全年旅游接待收入5976.51万元。除了柳沟,龙庆峡冰灯周边的韩郝庄村、卓家营村等民俗村也受益“冰雪”,民俗旅游开展得红红火火。 据不完全统计,30年来,延庆共计接待冰雪旅游人数2600余万人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90亿元,带动周边2万余人就业。 延庆的历史机遇 延庆发展借冬奥之风 成功申办冬奥会,点燃了中国人的冰雪激情。据相关分析报告,中国1/3以上的地区适合开展冬季运动,发展潜力巨大。北京2022年冬奥会有望带动3亿人参与冬季运动。 作为未来的冬奥赛场,延庆如何拥抱冬奥会?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