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距离家电下乡政策红利期的开启已经过去了10年,我们看到今天的冰箱无论在节能水平、智能化程度、功能细分、制造工艺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进步。现阶段,虽然市场增长趋缓,但中国现有冰箱市场规模在年销量在4
人造人间奇凯达 郭林祥 永丰党建 serendipity 再次重逢的世界 upgrade 韩语歌 |
“今天距离家电下乡政策红利期的开启已经过去了10年,我们看到今天的冰箱无论在节能水平、智能化程度、功能细分、制造工艺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进步。现阶段,虽然市场增长趋缓,但中国现有冰箱市场规模在年销量在4500万台左右,这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冰箱市场,这依然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市场。” 从品牌来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冰箱企业的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当年家电下乡时涌现的很多冰箱品牌已不见踪影。 第一阶段是政策拉动型。2009-2011年间,冰箱内销大幅增长,从2008年的2600万台跃升至2011年的5900万台。 中怡康品牌中心总经理左延鹊以“高增长不再,需辩证理性适应窗口期”形容当下冰箱行业走势。 热门新闻排行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蓝科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今天的电商已经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采销体系,电商渠道所呈现的消费者订单数据,最终会影响到企业对于产品和市场的预判,甚至会关系到企业的战略定位。”在中国家电网近期的走访调研中,大部分冰箱企业也纷纷反映出类似现状: 根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8年,冰箱线下市场累计在销品牌数为119个,与2017年同期相比减少4个;前十品牌的零售额份额为93.0%,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2.6个百分点。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最新评论 从外部环境来看,2013年市场高峰过后,冰箱业进入横盘调整通道,2014-2016连续三年出现量、额齐跌的态势,2017年以来则一直延续量稳额升的“新常态”。进入2018年以来,家电市场的外部发展环境日趋恶劣。 第三阶段是市场化主导,冰箱行业开始回归内驱力。2016年至今,随着政策影响退出,行业回归市场主导“主旋律”,冰箱市场的量额波动幅度逐渐缩小。 中国家电网调研显示,多数冰箱企业也认为,根据目前冰箱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洗牌过程还将持续下去。 从企业层面看,中国家电网调研显示,多数冰箱企业对2019年的冰箱市场走势持谨慎乐观态度。相关冰箱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虽然今年Q1冰箱市场出现量额齐降的态势,但整体来看,维持市场销量增长的因素没有太大变化,2019全年总销量还是会维持基本稳定。 (责任编辑: HN666)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王雷) (中国家电网总编吕盛华) 双修内功与渠道建设将成常态 京东家电冰箱采销部总经理吴双喜表示,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看,延续了2017年以来多门冰箱和大容积冰箱的高速增长态势,连续打开了该市场未来的产品升级空间,这也反应出了消费者对于中高端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高。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但就冰箱市场来看,虽然仍面临上游成本居高不下,换购需求释放缓慢的局面,但受房地产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却越来越小。 “近年来,冰箱行业进入一个‘稳态’发展阶段。”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王雷指出,虽然每年的市场增量有所起伏,但整体变化不大。不过如果将冰箱产业视作一片大海,海面虽然风平浪静,深处却暗潮汹涌,孕育着澎湃的变化力量。 如果站在家电行业总体背景下看,冰箱走势低迷并不突兀。 一季度冰箱行业同比下滑3.6%,这会影响冰箱全年走势吗? 从需求结构看,数据显示,早在2016年底,国内居民平均每百户冰箱拥有量已达到93.5台,受高渗透率和低人口增长影响,国内冰箱市场销量增长开始趋向于结构升级下的更新换代需求。 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 行业洗牌加速 看全文 渠道融合是2018年的关键点,也将在2019年持续深化。线下市场的下滑更多的是转向线上消费,两者之间的规模差距已经越来越小,渠道之间的竞争开始白热化。 产品结构调整需要智能化助推 随着5G时代来临,智能冰箱或迎新风口。不仅能凭借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辨别食物种类,分析提供储鲜建议;还可以实时监控食材的新鲜状态,自动给予提示;同时兼具智联食谱推荐功能以及在线购物功能。 十几年前,家电专业大连锁卖场占据主导地位。不过,随着网购平台的崛起,线上销售逐渐成为家电零售主渠道。 高端化趋势愈发明显、双修内功与渠道建设、产品结构调整需智能化助推,这三个方向将是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在冰箱市场相对低迷的情况下,专家问诊开出的一副“良药”。 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成为第一推动力,冰箱企业也更强调以产品升级去推动冰箱的更新换代。 从市场表现看,根据中怡康推总数据显示,2018年冰箱市场零售量规模3148万台,同比下降6.2%;零售额为930亿元,同比微增0.7%。 (中怡康品牌中心总经理左延鹊) 线上市场方面,2018年累计在销品牌数为138个,与2017年同期相比减少3个;前十品牌的零售额份额为86.7%,与2017年同期相比提升0.4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