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家电新闻推荐阅读

主页 > 家电新闻 > INTRODUCE

潮起粤东粤西:广东再造沿海增长极

2019-03-12 16:17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 广东在行动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广东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然而,高光下也有暗影,在发达的珠三角之外,粤东粤西粤北还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广东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一心

天赐良机 天伦之乐的意思 天伦之乐是什么意思 天塌地陷 天王老子 天字成语 田猜一个成语 田打一成语 通家之好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 广东在行动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广东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然而,高光下也有暗影,在发达的珠三角之外,粤东粤西粤北还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广东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一心病。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势,广东又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精准施策,从各地发展基础和自然资源禀赋出发,打破从地理方位和行政区划来简单划分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的传统思维,通过打造沿海新增长极,推动广东全域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李博)

  又一份工作没谈下来,董文彬有些失望。他在广州一家摄影器材公司上班,老家位于汕头。父母最近总催他回去,他也想回,但没能在老家找到满意的工作。

  最近看到的这份不错,可工资还是太低,月薪6000元,差不多只有他在广州的一半。“我的心理价位是8000元,但人家说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行情,最后只能算了。”

  职场行情不同,折射出两地的发展差距。广东珠三角经济高度发达,GDP占全省80%,而面积更大的非珠三角地区一直发展滞缓。

  粤北毕竟是山区,可粤东粤西地处沿海为何始终发展慢一拍?尤其是顶着经济特区光环的汕头,以及拥有得天独厚天然深水良港的湛江。

  汕头、湛江两地在历史上皆有过光辉岁月。抛开特区不说,汕头在建国前后曾在发展上领一时之先,我国第一家感光材料企业就诞生于此,公元胶卷早年曾一度闻名海内外。湛江旧称广州湾,过去也曾是广东省第二大城市。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进程提速,珠三角依靠港澳拉动,制造业飞速发展,但粤东粤西距此均有数百公里之遥,难以受到辐射。同时,全国其它沿海城市相继崛起,粤东粤西先发优势逐渐减弱。

  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广东正为消除区域发展失衡付诸新的努力。最近,广东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试图打破过去简单划分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的传统思维,更精准立足于各功能区的基础和禀赋,推动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优势互补和差异化协调发展。

  这一战略不仅强调要强化珠三角引领带动,更空前地对沿海经济带寄予厚望,明确要将这“一带”打造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无论是粤东粤西还是广东,这都是一个再也不容错失的机遇。

  特区与良港曾经辉煌

  如今,提起粤东粤西,很多人大概只知道美食和旅游,然而两地的经济发展均有过高光时刻,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许多个“第一”“巨头”便诞生于此。

  回溯这段历史,不得不提起林希之。1952年,在汕头市区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年仅31岁的林希之难掩喜悦,捧在他手上的是中国第一张性能接近进口的感光印相纸。

  林希之被称为中国感光工业之父,从这间不起眼的实验室开始,又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感光材料生产厂,并相继研发出我国第一张印刷制版胶片、卫星云图接收纸和新闻传真照片等。随后,贴着“公元牌”商标的各类感光产品,源源不断从汕头走出,占据海内外庞大的市场份额,巅峰期其感光材料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约十分之一。

  历史之所以选中汕头,有偶然也有必然。林希之本身是潮汕人,怀有以科技报效家国的情怀,彼时汕头的工业基础在全国来看极具优势。

  1860年汕头港开埠之后,这块位于东南沿海的土地开始工业化积累,一时抢占先机。1864年便有日本人在此创办船舶修理厂,1878年又有香港英商在此创办糖厂,这之后扩建成为汕头的第一个现代化工厂。1905年,华侨陈炳秋在汕头创办中国首家罐头企业,带动汕头罐头产业兴盛长达数十年之久。

  汕头工业历史博览展的策展人之一、早年曾在汕头区办企业工作多年的陈成人说,受外商带动,汕头地方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外商用机器榨糖,我们也开始用机器榨油。

  民国时期、建国之后以及改革开放初期,汕头也有不落人后的表现。上世纪50年代起,凭借着先发优势,在当年在国内生产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汕头快速建立起了较为先进的感光材料、超声仪器、电子器件、机械等行业,工业生产能力一度在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

  改革开放后更是活跃,今天珠三角的电子产业,彼时是汕头的优势产业。1983的数据显示,汕头半导体器件产量占广东63%,电子元件产量占44.88%。

  粤西的湛江亦是如此。

  湛江旧称“广州湾”,1946年建市后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这里一度是广东发展最快的城市,时有“北青岛、南湛江”的说法。

  上世纪70年代,珠江电影制片厂拍的电影片《今日湛江》,主题曲曾唱道:“湛江啊、富绕美丽的好地方。”到80年代,湛江又入选全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

  彼时,湛江的辉煌从其电饭煲产业可见一斑。上世纪80-90年代,诞生于此的半球和三角两大电饭煲品牌曾行销全国,两家企业更一度成为中国家电巨头。直到本世纪头10年,湛江成为中国电饭锅产业基地,占据海内外市场绝对份额。

  但到了今天,无论是汕头还是湛江,皆未能成功续写辉煌,甚至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落了下风,汕头不再有公元胶卷,湛江电饭锅还在生产可品牌不再响亮。

  产业为何跟不上节奏

  如今走在汕头市区的道路上,抬头不时能看见历史感极强的建筑和招牌。一位年纪稍大的广州游客惊呼,这一切仿佛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州街景。这种感觉,一方面说明汕头曾经的风光,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汕头的发展滞后了。

  今天无论是汕头所处的粤东,还是湛江所在的粤西,其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已与珠三角地区相去甚远。

  2018年,汕头和湛江的GDP分别为2512.05亿元和3008.39亿元,均低于中山、惠州和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城市,更别说广州、深圳。

  质量上,2017年两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3.9%和36.7%,低于珠三角地区除肇庆之外的其余8个城市。

  同是沿海地区,而且汕头和湛江都占据了一定先发优势,在一些产业发展上领一时之先,怎么到今天却被珠三角远远甩开?

  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各界普遍认同的一个是区位因素。尽管粤东粤西沿海,但改革开放后,广东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开放接受港澳带动,而粤东粤西距离港澳远达数百公里。

  按照当时“三来一补”产业模式,港商需输送来生产所需的大量设备、原材料、技术人员、图纸等,因为首选是毗邻的珠三角,而与粤东粤西较远的距离阻隔了资源流动。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