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滴滴垄断市场却亏109亿,其实另有隐情? -科技频道-和讯网
以身许国的意思 意味深长的意思 意味深长的意思是什么 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 义愤填膺 殷鉴不远 银角狰的鬃毛 银角狰的鬃毛怎么获得 |
2018年的两起恶性案件的发生为滴滴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后果。不但暴露了滴滴在客服、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重大漏洞,同时也导致滴滴错失了近在咫尺的上市机会。 接下来滴滴会怎么做 猜测1:补贴加剧亏损
(图片来自万得中国企业库) 业内分析认为,以滴滴庞大的交易量,它本该和淘宝京东一样,光靠抽成就能实现盈利,但是滴滴步子迈得太大了,还没等主营业务盈利就疯狂地扩张版图,这就导致滴滴没有太多的精力精细化运营网约车业务。 滴滴员工一万人,平均每人年薪100万,一年支付薪酬也就100亿, 对于滴滴为何亏损如此巨大,钛媒体刊文分析指出: (图片来自海洛)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成立于2012年的滴滴出行,从最早获得了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开始,多个资本巨头曾对其爱护有加,经过6年发展,滴滴出行至今已至少完成9轮、总额超200亿美元融资。而记者查阅材料发现,不但有国内资本巨头阿里巴巴、腾讯以及国内中投公司、交通银行(601328)和中国人寿(601628),而且还有海外资本巨鳄苹果和韩国未来资产。
此外,滴滴总裁柳青在会上也提到关于“抽成”(滴滴内部称之为Takerate)和“补贴”等比较有争议的问题,表示管理层正在认真思考业务模式,会做积极探索,既能激励好司机,在高峰期供需失衡时高效调度有限运力,尽最大可能满足乘客需求,又能保证公平性。 目前,滴滴公司的员工总数有13000多人,作为互联网公司,用人成本本来就不低。 滴滴一路走到今天,可以说身经百战。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滴滴在2016年下半年合并Uber中国可算是里程碑式的胜利。 有分析指出,如果滴滴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巩固现有在运力与客户上的优势,保护住自己最值钱的资产,那么多年来积攒的亏损势必会反噬滴滴的资金链。 顺风车事件后发生,滴滴出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IPO被曝暂缓,转而开启一系列整改之路。就连刚刚过去的春运期间,滴滴顺风车仍处于整改期。
据第一财经报道,2018年12月,滴滴就被曝出将出现裁员,当时有接近滴滴的人士表示年终绩效考核评级为C和D的员工,接下来都会被HR找去谈话,进行劝退。而在往年,只有评级为D的员工才会被淘汰掉。 透过事件背后,在滴滴出行IPO受阻,在模式发展遭遇争议背景下,被曝光的亏损成绩单其实是向股东们施压。 根据此前程维的思路,滴滴未来的战略一是国际化,二是推动共享新能源汽车和配套的服务体系。也许滴滴觉得这一行简直太烧钱了,从而转投金融服务行业。截至1月14日,滴滴金融平台已经推出了四款金融产品,理财、车险等多个领域都有涉及。 不过,目前网约车出行难,已经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而滴滴的份额也遭到了其他竞争对手的挤压。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出行在2018年上半年整体净亏损40.4亿元,按上述报道计算,滴滴出行2018年下半年的亏损达68.6亿元。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互联网公司总是高谈用户数和活跃,闭口不言营利,时至今日网约车赛道已经呈一家独大之势,这种情况下还在亏损。要想持续做大,必须有新的、清晰的盈利点。 “即使滴滴出行的资金还能持续,但要将滴滴出行的故事讲下去,接下来如何延续?资本无疑是必要的条件。”另有业内人士说,在滴滴出行IPO遥遥无期的大背景下,公布亏损业绩对股东施压嫌疑溢于言表。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曾透露,滴滴自2012年成立以来,就未实现盈利,截至2018年扩损达到了390亿元。 在此背景下,在线出行市场既有的市场格局有望重新洗牌。 程维所说的主业务“快捷出行服务”包括快车、拼车,上线未果的顺风车则不在其列,但据《深网》了解,已经下线的顺风车业务此次并不会被大幅削减。 猜测2:亏损似乎与事故不断有关 第一财经记者从滴滴内部人士处了解到,程维在上述大会上强调资本未来会有长期的不确定性,未来滴滴要更加精细化的运营。 与此同时,多年积累下的用户客群,正在被行业内的新玩家一步步夺走。 有媒体指出,借助资本强势吞并,滴滴出行在短短7年间达到行业垄断地位,但高额的补贴却让滴滴出行持续处在亏损深渊,而在滴滴出行爆出成绩单背后,到底是向老股东施压,还是真走到了挣扎的边缘? 2月14日,曹操专车宣布升级为曹操出行,瞄准了大的出行市场。此前,哈罗单车(18年10月推出网约车服务)、首汽约车、嘀嗒顺风车均已经进行了品牌升级。这些品牌希望从原先单一的某项业务,扩展至更为全方位和多元化的出行产品和服务。 有业内人士猜测: 一直以来,滴滴之所以能够维持市场的垄断地位,一方面依靠绝对优势的运力资源,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多年积累下来的乘客群体。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滴滴的护城河并不牢固。 网约车市场有望洗牌 被曝光的亏损账单显示,补贴司机花费高达113亿。近期,滴滴出行流出的一组补贴司机的“账单”显示,滴滴给司机一个月的奖励补贴高达5000元,账单还显示,滴滴司机奖励收入占比接近1/3。 (图片来自万得中国企业库) 猜测4:运营成本较高 目前滴滴出行尚未公布2018年官方数据,不过据2017年数据显示,滴滴平台已覆盖400多个城市,有4.5亿用户,共提供服务次数高达74.3亿次,相当于全国平均每人使用滴滴打车近5次。 目前滴滴出行IPO无疑面临众多挑战。 事实上,与这些网约车新贵相比,滴滴并没有在用户量占据绝对优势。以高德为例,据Questmobile提供的数据,2018年12月高德地图APP的MAU达4.2亿,滴滴APP为8937万。 以司机端为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此前做过的一次全国网约车市场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7月,合规网约车数量是17万,占网约车总量的0.54%,合规司机数量是34万,占司机总量的1.1%。 对于诞生至今未盈利,年亏损已超百亿的滴滴而言,高额补贴的运营模式还能支撑其走多久,不得而知。 滴滴平台平时一分不赚,所以2018年亏损员工薪资100亿,没毛病。 根据华夏时报报道,2月13日午间,一份滴滴出行内部流传出来的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2018年持续巨额亏损,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滴滴平均每个月的亏损为9.08亿元,按1个月30天计算,相当于滴滴每天的亏损金额为3000万元。 猜测3:亏损主要出现在各种投资 如此海量的数据,巨大的流量和消费场景,然而盈利却遥遥无期。 程维在2018年9月上旬所发布的全员信中直言,“6年来我们还没有实现过盈利”,程维表示,公司已将抽成的绝大部分返还给了司机和乘客,整体对应的成交金额毛利率只有1.6%。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