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育高端产业 融入全球竞争:作为西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成都高新区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
屯 聚 成语 脱粒机打一成语 歪字成语 玩火自焚 玩命猜成语 玩命猜成语答案 玩命猜成语所有答案 玩命猜图 |
作为西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成都高新区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打造从企业孵化到发展壮大的良性生态系统,构建起涵盖孵化载体、投融资、人才支撑、创新创业、知识产权、政务服务等全链条培育体系。 成都高新区以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经济等高端产业为重点,着力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现代产业体系。 龙头引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生态圈 凭借一系列不断涌现的新项目,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在国际产业界频频亮相。 2017年10月,位于成都高新区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实现量产。这次中国企业量产交付柔性OLED 显示屏,标志着中国企业打破国外竞争对手在柔性OLED显示屏领域的垄断。 早在10年前,4.5代生产线就落于成都高新西区。成都的人才优势和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让项目在开工建设后仅2个月,随即宣布增资10.7亿元,加速推动该生产线的顺利投产。 这一项目的快速成长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电子信息已成为成都高新区参与和融入全球产业格局更具竞争力的名片。 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承载体,成都高新区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等12个基地。目前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已聚集格29家世界500强企业。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将充分发挥国际领先企业落户当地的产业带动和汇聚效应,聚集相关企业强链补链,通过共享、匹配、融合形成产业链,最终形成技术先进、人才充沛、市场广阔的良性循环产业生态圈,建立产业生态系统。 同时,通过提供设计、测试、咨询的技术平台支持,孵化培育本土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推动成都光电显示产业的发展。 助推成都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川省、成都市大力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成都高新区的主导产业。”成都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去年1至11月,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000多亿元,同比增长18.3%,增加值增长300多亿元,呈现出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上扬趋势。 强势增长的原因,一方面围绕主导产业,强化统筹协调工作,促进重点企业升级扩能,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另一方面促进重点企业“老树发新芽”,助推存量项目释放产能,强化对电子信息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预测摸底及跟踪,结合对产业和企业发展形势的研判及预测监控,及时出台促进措施,助推产业、企业迅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为全面贯彻《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国家战略,落实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大会提出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要求,成都高新区提出,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和生态圈建设,加快构建,聚焦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和新经济(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产业生态圈和电子科技大学协同创新平台“5+1”重点产业生态体系,助推成都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成都高新区借鉴“斯坦福+硅谷”发展模式,在“地方政府+园区+高校”三方共同投入、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机制下,支持鼓励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和产业联盟,推动技术成果本地转化落地应用,服务和促进产业生态圈创新发展。 成都高新区将围绕全产业链进行产业布局,积极引进各环节龙头企业和具有扩张意图的知名企业集聚,重点培育软件与智能终端产业上下游各环节重点企业,包括上游芯片制造及零部件环节、终端设计环节以及整机制造和测试环节。 高端对标——打造全球知名产业高地 产业链是对企业主体间形成上下游协作配套关系的一种描述,而生态圈是比产业链内涵更丰富的一个概念,它不仅包含协作配套构成产业链的各企业主体,还包含为企业主体持续发展提供人才、科技、融资和基础设施等要素支持的整个外部环境。 未来,高新区将围绕“中西部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高地”的产业定位,依照高新南区为集成电路设计业集聚、东区和西区为集成电路制造和封测集聚的空间布局,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 按照最新的计划,成都高新区将每年引进20-30家设计和集成电路方案解决企业,产值每年增长30%以上,力争到2022年,聚集集成电路企业近200家和国际国内知名设计企业20余家,设备材料及封装测试企业5家以上,实现年产值超过13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FDX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成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之后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在中西部居领先地位。 为此,今年7月,成都高新区出台《关于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设立总规模不低于500亿元聚焦重点领域的专业基金,从政策保障方面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政策提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根据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给予奖励,培育“独角兽”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助力大企业上台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鼓励建设专业公共平台、引进生态圈配套项目完善产业链,鼓励购买技术专利、进行专业认证、制定标准等完善创新链。在“一企一策”政策之外,每年用于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的政府资金不低于2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高新区行业类别更齐备、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更强的产业。”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将通过实施行动计划,“加长”“拉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产业链,进一步强化集成电路西部极核地位,提升新型显示产业层位,突出特色优势,以产业链为主线构建产业生态,以人才优先为重点构建创新生态,以价值链重构深化开放合作,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产业能级大幅提升,进一步推动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面向全球、服务全球、融入全球” 另一个引以为傲的是生物医药产业。2017年,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实现产值2000多亿元, 同比增长17%。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1000多亿元,同比增长23%,占全市的近1/3。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内生物企业超过2000家,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34家,其中主营收入突破20亿元企业1家,突破10亿元企业4家,上市生物企业11家。 2017年,成都高新区全年共引进生物医药重点项目61个,在研及上市的1类新药品种达到49个,其中12个处于临床阶段。协议总投资超过620亿元。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