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洗衣机推荐阅读

主页 > 洗衣机 > INTRODUCE

看中国发展】生活习惯大变样

2018-11-06 12:50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改革开放以前,连队官兵和家里联系只能靠写书信,一来一回几个月,很不方便。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从固定电话到移动手机,从语音通话到视频聊天,官

破茧天魔之恶魔现世 688hh.com 宝马肇事者未涉酒驾 伊东怜 御姐吸奶 五岁坏宝贝 210.30.208.140 博时二号基金 坂本梨沙 衫本彩 xxoo是什么意思图解

图一

千里之遥一日还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唐代诗人岑参《逢入京使》中描写戍边军人思乡之情的诗句。而如今,戍边军人的思乡之情又如何表达呢?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走近新疆某边防连,一起感受戍边生活和思乡小故事。

我们连地处帕米尔高原深处,位于两座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之间,每天日照不足4小时,所以在塔吉克语中意为“”。改革开放以前,连队官兵和家里联系只能靠写书信,一来一回几个月,很不方便。

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从固定电话到移动手机,从语音通话到视频聊天,官兵和家人的联系告别了“家书抵万金”的时代。

现代化的生活靠电力支撑。大家可能不敢相信,早些年连队还一直靠“煤油灯”过日子。今年年初,“一线天”通了电。官兵在网络室里开展电子竞技,用手机视频通话,娱乐方式从单一的打扑克发展到如今的多元娱乐。

指导员邢文涛感叹:“回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戍边官兵,巡逻靠徒步,照明靠煤油,娱乐靠扑克,生活条件多么艰苦!现在虽同在千里之外的边疆,但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消除了千里之遥的隔阂。”

战士曲云龙入伍后听说要到艰苦的高原驻防,产生了不想服役的念头。到了连队后才现,电视、电脑、洗衣机、通信基站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

“原以为边疆很苦,没电没信号,没想到现代科技早已走进祖国边防线!”曲云龙兴奋地竖着大拇指。

去年3月,下士唐海胜父亲突发脑溢血,生命危急。请假报告批下来后,他连夜坐车到市里,第二天坐飞机赶到医院,一直陪伴父亲,直到病情稳定。回到连队,他揉着红红的眼睛:“要不是坐飞机,我可能半个月都赶不回家。父亲病重,儿子不能陪在身边,会是我一辈子愧疚!”

对于戍边军人来说,距离是一生的阻碍,一天到家从前就是个梦,如今高科技的航空运输实现了“千里之遥一日还”,破解了边防军人“忠孝难两全”的难题,让我们梦想成真。(侯军治、周海建、张官星整理)

宽带成了村里标配

图二

■ 佳 松 藏族 云南省德钦县云岭乡斯农村 村民

我今年43岁。要说改革开放40年以来生活的变化,确实有说不完的话题,尤其是衣食住行,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小时候的记忆中,我们村里几乎没有一件和科技沾边的事物。要说最为科学的,就是每家一个小喇叭挂在家里的柱子上,是大队干部用来传达上级政策或通知工作的(当时行政村叫大队)。除了这个,还有一个大队共有的小水电站,每到傍晚,一个外地的独腿师傅就到村头的小水电放水发电,到了晚上10点左右就关闸停电,村里照样漆黑一片。我们每到傍晚就跑到水电站旁边的独腿师傅屋前,看他开闸送电,觉得特别稀奇。这个小电站好像也只是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来据说机器坏了送去维修,再后来好像没再发过电。直到村里架起了电线,才正式有了电。过去家家户户没有一件电器,如今太阳能路灯在村里彻夜通明,液晶电视的屏幕越来越大,家家户户接上了宽带网络,看上了APTV。

以前村里犁地用犏牛,每家每户都要养上几头犏牛,一个农忙时节就得犁上几天的地。现在好了,随着科技发展,犁地用上了拖拉机,后面挂个犁耙,既省时又省力。地里的粮食也不用人背马驮了,直接装农用车拉到家门口。

科技进步给农村带来了根本的改变。现在我自己开车跑旅游,通过、微博就可以找到客人,一年下来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这在以前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

我是在10多岁时才第一次见到神奇的汽车在马路上飞奔,觉得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好了,自己也开上了汽车,还跑到了全国各地。小时候家里穷,小学读到四年级就被迫辍学放羊,现在的我熟练掌握了智能手机网络操作,以此招揽生意。如今我还在别人的帮助下开起了微店,将家里制作的原生态核桃油、葡萄酒以及自己采摘的松茸、虫草等在网上销售,有了不菲的收入。(江 初文/图)

吃上了机器人做的饭

图三

■ 李淑茹 北京市东城区前拐棒胡同 市民

最近,家门口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儿:我们周边的居民第一次吃到了机器人做的饭。

这件事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自从建在朝阳门前柺棒胡同18号院的东城老年配餐中心——“诚和美美”中央厨房开始营业后,我们老年人享受到了就餐服务,不仅可以吃到营养、安全的午饭,还可以享受送货上门服务。

第一次前去就餐,我怀着好奇心来到中央厨房。刚走进大厅,就听到亲切的问候:“李淑茹老人您好,欢迎来到东城老年配餐中心,请您用餐!”一打听,原来是大厅里配备了人脸识别系统,所有在这里登记过的老人,都被机器人“记住了”!我们用的每一个餐盘、碗筷、杯子都在消毒柜里进行过消毒,一点儿也不用担心卫生安全问题。

这个中央厨房配备了各种先进的智能设备,所有原材料都经过冷库冷处理,然后再进粗加工库房,由员工洗、切,把每道菜的克重都称量好,根据每道菜的比例配备好,再由“神秘大厨”进行炒制。

这位神秘的“大厨”就是智能炒菜机器人。它身怀两大“绝活”,一是内置搅拌铲,可以模仿大厨翻炒,全程不需要人工参与,而且食物搅拌比人工更均匀;二是全程没有油烟。炒菜机器人内置了海量食谱,可以胜任大多数家常菜。试吃之后,我觉得味道还不错,很适合老年人吃。

回想起改革开放之初,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用蜂窝煤做饭。每到做饭高峰,楼道里就会充满呛人的煤烟味,厨房的墙壁也会被熏黑。短短几十年,蜂窝煤炉子换成了煤气罐,再换成了管道天然气,电磁炉、微波炉等各种厨房电器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今天的老人们竟然吃上了机器人做的饭!

弹指一挥间,一晃40年。越来越多的新奇玩意儿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我简直无法想象若干年后的我们将拥有怎样的生活。

走出健康

■ 陈希国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 退休公务员

改革开放40年,家庭生活变好了,生活习惯也变了:

手机计步器促使我多走步,改变了原来懒惰不运动的坏习惯。

以前,我不好运动。有了智能手机以后,我下载了计步软件,开始走步。每天把闹钟定在5点半起床,再设定好手机悦动圈后,我便下楼走步,一直坚持下来,雷打不动,每天必须保证万步左右,同时设了走步排行榜,接受家人的监督:有批评我走得少的;也有为我点赞的。结果走步把血压走稳了,把身体走健康了。

玩数码相机,取代了打麻将。退休后有时间了,我便恋上了打麻将,每天是东不管西不管,吃了饭,推了碗直奔麻将馆。吸着被动烟,一座就一天,腿也疼腰也酸。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