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家坝大闸气势恢宏人民网合肥9月14日电(实习生丁一鸣)金秋九月,雾雨蒙蒙,驾车穿行在淮河蓄洪区特有的“坝子”上,沿路两旁的稻田已悄然间换上了“新衣”。
淮南一中国际班 乃亚 僵尸漫画王小二 泷泽优奈 星野aika 动漫美女被褥图 女士发型设计网 北京unihub公司总裁 麻雀不当假凤凰 |
王家坝大闸气势恢宏 人民网合肥9月14日电(实习生 丁一鸣) 金秋九月,雾雨蒙蒙,驾车穿行在淮河蓄洪区特有的“坝子”上,沿路两旁的稻田已悄然间换上了“新衣”。田边,白鹭站在牛背上扑腾着翅膀。“庄台”上,一排排小楼白墙黑瓦,鳞次栉比。 阜南,地处淮河上中游结合部,襟带颍淮,承接豫皖。这个因“王家坝精神”闻名全国的皖北县城,多年来也备受县域贫困人口多、贫困比例高、贫困程度深、返贫几率高的困扰。如今,旧貌换新颜,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一条条行之有效的脱贫路,已在阜南徐徐展开。 扶贫车间:“手把手”带动农民脱贫 “我们的‘爆炸盒子’手工相册,在七夕节之前一段时间,卖出去了2000多件哩!”在阜南县龙王乡合胜村的扶贫车间里,车间管理员李倩骄傲地向人民网安徽频道介绍道。 由于正值农忙,车间内的工人不多,七八个工人双手上下翻飞,正娴熟地折纸、刷胶、粘合。农闲时,车间里通常会聚集四五十位来自附近村庄的农民。一般来说,一位熟练工人一天可以做七八十件手工相册,一件一元,一个月能够收入2000多元。而且时间灵活,家中如果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也可以将原材料带回家制作。
工人正认真制作手工相册 穿过蒙洼大桥,20公里外的另一边,在王家坝镇的扶贫车间里,30多位工人也干得热火朝天,脚踩缝纫机发出的“嗒嗒”声不绝于耳,他们正忙着加工箱包配件。今年已经70岁的王敏和老伴都在车间里上班,因为身体原因干不了重活的老两口,只负责将加工完成的箱包配件打包整理好,如今一个月加起来也能挣3000多元。“儿子已经去世了,家里面还有90多岁的老娘,多亏了这家工厂,才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王敏老伴告诉记者。 车间创办人王恒亮早年在上海从事箱包生产,2015年,在阜阳市政府“接您回家”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的号召下,他回到家乡开起了箱包制造车间。“政府解决了场地,又给了资金支持,想着还能带着大伙一起脱贫,我有啥理由不回来。”这位40岁的农村汉子憨憨地说。现在,箱包制造车间已经初具规模,拥有员工80人,其中贫困户就业23人,工人平均工资2500元作业,车间去年产值超800万元。 而对于一些因残因病、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王家坝镇党委、政府组织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合作经营扶贫车间,每户每年给予收益1000元;同时,通过金融扶贫贷款合作经营的方式带动44户贫困户,每年给予每户保底收益3500元。在扶贫车间的带动下,全镇有近500名贫困人口受益。 “对入驻扶贫车间的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劳务协议的,扶贫车间经营者可以申请10万元至50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政府贴息3年;新招工人可享受培训补贴,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期间可享受生活和交通补贴;扶贫车间正常经营6个月后,可获得租房补贴1.5万元……”在阜南县的“大手笔”下,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扶贫车间125个,带动就业2238人,带动贫困户就业825人,带贫率为36.86%。 亮丽庄台:民生洼地变身民生高地 由于过去连年遭受水患侵袭,淮河蓄洪区的居民们依地势将房子建在远离河流的高处平台上,这就是“庄台”。 过去,脏、乱、差是阜南县境内几乎所有庄台给人留下的共同印象。现如今,走进王家坝闸西中心村,映入眼帘的一排排小楼白墙黑瓦,鳞次栉比;路旁行道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家家户户门口干净如洗,焕然一新。走进村里还别有洞天,小菜地规划有致,还有凉亭供村民休息、娱乐。
王家坝闸西庄台焕然一新 现年70岁的赵继英,已经在闸西庄台住了50多年,说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她滔滔不绝:“过去村里的路,并排走两个人都够呛。现在政府不仅重修了道路,还翻新了楼房,咱庄台的日子真正好起来了。”走进赵继英的家里,电视机、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再也不是‘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了!”她笑着说道。 沿路走到闸西庄台村口,便是气势恢宏的“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而比王家坝闸更为恢宏的,则是可歌可泣的“王家坝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治水的科学治水精神。脱贫路上,“王家坝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了王家坝人奔向小康的精神动力。 距离王家坝镇大约一小时车程的蔡郢村,原先也是远近闻名的“脏乱差”。现在,宽达8米的柏油路修到家家户户门口,垃圾场华丽转身变成小公园,文化广场上的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旱厕消失不见,危房也没了影踪。 改造过程中,村两委花了大心思,磨了大工夫。最终顺利拆除破旧房屋238户786间,拆除旱厕407个,围墙2134米,牲口棚圈116处,流转土地2200亩,新增宅基地20余处,清理沟塘20.32余公里,清淤30余万方。 截至目前,阜南全县贫困户危房改造已竣工2130户,居住条件改善已竣工6310户,115个村庄完成了“四个一”建设,即实施一条文明路、一口干净塘、一块文化墙、一个小广场。蓄洪区内的一个个民生洼地,如今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民生高地。 湿地荷塘:生态阜南正在路上 在阜南县中岗镇有一处“世外桃源”——四里湖湿地。四里湖湿地上起王家坝镇,下至郜台乡,纵横数十个乡镇,绵延50多公里。蒙蒙秋雨中,雾水一片,草天相接,仿佛置身画中一般。 湿地旁,由附近村民开办的农家乐迎来送往。从县城驱车半个小时过来游玩的曹先生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早听说这边有一片湿地公园,今天趁着调休带着女儿过来玩,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是能吃到正宗的中岗羊肉,也算不虚此行。” 在地城镇枫柏岗,也有一处别样景致。尽管荷花盛开的季节已经过去,但是置身万亩荷园栈道,放眼望去,美不胜收。莲叶层层叠叠,接天而去,偶有尚未衰败的荷花点缀其中,相映成趣。“这个地方属于洪河洼地,无雨旱灾、下雨涝灾,是出了名的‘老灾窝’。”阜南县扶贫办副主任刘嘉豪介绍说。
万亩荷塘美不胜收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