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冰箱推荐阅读

主页 > 冰箱 > INTRODUCE

被中国人神化的“德国制造”:真相残酷(2)

2017-06-15 11:55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德国的复兴信贷银行研究表明,去年德国城市的道路和交通设施需求近400亿美元。根据报告,20个城市中只有1个能够确保本地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维护。德国制造业以中小企业为标志,一方面保证了市场专精性,另一方面却

黄拙吾 官欲缠绵 huangye51.com 女子莫名被生二孩 快递单号88dan 出轨之母

  德国的复兴信贷银行研究表明,去年德国城市的道路和交通设施需求近400亿美元。根据报告,20个城市中只有1个能够确保本地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维护。德国制造业以中小企业为标志,一方面保证了市场专精性,另一方面却为无力承担基础设施成本埋下隐患。

德国产品远销世界,包括中国 / Wikipedia

  2013年2月,杜塞尔多夫市的州立法院法庭审理并判定,一套标注“德国制造”但实质加热、锻造、打磨、加硬等主要工序都在中国完成的刀具,无权标注德国产地标签。

  虽然如今的“德国制造”在国际范围内享受好评,但不可忽视的是,德国制造业也在经历一场危机。

  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尾声时,德国却依然是一个农业国家。1871年,废除了行会学徒制度的德国,开始利用贸易保护,全力扶持劳动密集型的外向经济。由于当时英国制造是品质与市场的保障,德国人开始仿造英国产品。

  对“德国制造”的神话,德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南德意志报》曾经刊发过一篇文章《不要期待奇迹》,作者里斯托夫·奈德哈德写道:“中国人把青岛地下水道的完备归功于德国人,而实际上德国人对其所作贡献不过3%。德国人的厨房并不像化学实验室,德国也有小偷,德国的火车也不总是准点。”

  不过风水轮流转,经过现代化工业改革,原本自诩正品的“英国制造”反而被“德国制造”挤下去,跌落到排行榜第四名的位置。

  继1876年在美国费城世博会上臭名远扬后,1887年8月23日,深受来自德国工业仿制品侵害的英国厂商推动议会,通过了商标法案,要求用“德国制造”的标签用来标识来自德国的便宜复制品。谁能想到,以质量著称的“德国制造”,曾经是英国赐给德国的劣质标签。

  根据BNP PARIBAS的报告,这种下滑主要是源于基础设施的投资缺口。自1990年东西德合并的投资高峰后,德国的公共资产支出一直占据GDP的2.2%左右,与意大利、西班牙一起堪称欧盟最低。

  在大量合法或非法渠道获得的经济情报支撑下,德国仿造英国产品,再用英国制造的标签出口到世界,从铅笔玩具到钢琴家具,“德国制造”甚至完成了德国军队不曾完成的壮举:占领英国,俨然就是今天的中国制造,以至于有愤怒的作家出了一本叫做《德国制造》的讽刺书籍。

19世纪中叶的德国火车工厂 / Wikipedia

德国著名企业在德国的分布 / 9gag

  其中,不同于瑞典的“地位标识”和“正品”,德国产品的普遍标签为“质量”与“安全”。

  世界经济论坛 (WEF) 进行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09-2010中,德国制造业位居第一,到2016-2017中已经滑落到第八名,其中基础设施(道路、桥梁等)领域最为严重,已经下降到第十六名的位置。

  由于一件商品标上“德国制造”具体要有多少工序,在德国完成的标准欧盟依然界定不明,一个商品哪怕90%制作都来自海外,只要最后一道工序在德国完成,就能在德国公司收取两倍以上利润的前提下,贴上“德国制造”,走向价格巅峰。

德国的公共投入占GDP比例在欧盟是最低的

  2011年,罗永浩声称自己购买的西门子冰箱和洗衣机都有质量问题,“再也不买这个倒霉牌子了,电器还是日本人做的靠谱”。11月20日,罗永浩在北京西门子总部门前,用锤子当众怒砸3台冰箱。

相关新闻

德国的各级政府净投资都不高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这么严谨的事情,肯定是德国人干的。然而,事实是,青岛之所以很少有内涝,跟德国人的下水道没有任何关系。

  由于百年历史的“德国制造”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广告卖点,标签被严重滥用。一方面,缺乏廉价劳动力的德国将大量生产外包给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各国工厂都试图以交易的形式穿上德国制造的外衣。

  “德国制造”,曾意味着粗制滥造

  2016年,德国终于通过了相关计划,在未来15年内投入2690亿欧元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该计划优先修复现有系统,其中70%的资金用于维护现有设施。

  至于极具细节美感的配件包裹,不仅出现在了青岛下水道,也在兰州的中山铁桥上重新演绎。

  根据欧盟的非优惠原产地规则,产品生产地区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时,“最终实质性生产环节”地点就可以标打上产地标签。这种标签最后产地而非根据生产阶段价值的做法着实让“德国制造”占了大便宜。

  提到德国,严谨是中国人的第一印象。从汽车到指甲刀,中国人对于德国制造可谓推崇备至,甚至从合理美化上升到对德国国民性的神化。8000万德国人也许都不知道,自己在中国人心中地位俨然超凡脱俗。

  这则故事里还有一个极具感染力的细节:德国人为了以后方便更换零件,还在下水道里配置了备件齐全的小仓库(也有的版本是油纸包)。100年后,中国人还能联系到当年的企业,而他们也“不负众望”地告诉了中国人备件的位置。

  被滥用的德国制造标签

  欧盟意识到原产地标签滥用问题,曾经在2013年试图推行新的产地国标签,试图以海关规定为准,实行更严格、更精确的标签制度,但遭到了德国企业甚至德国经济部长罗斯勒尔的强烈反对,最终不了了之。毕竟相关规定一出,很多深受中国人喜爱的“德国制造”就会被打回中国制造了。

  对待“德国制造”,中国人总是能无视现实中的案例甚至丑闻,虔诚地沉浸在“德国制造”完美无缺的幻象中。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阅读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