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个方向,是有很多产品的价格,在过去的五年因为经济不好一直没有涨价,同时是在经济不好的五年里,很多地方人均收入以10%几的速度增长。今年以来有很多迹象比较超预期,比如三四线城市的地产销售持续超预期,比
南林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鹰王宠妻 江汉大学图书馆 田中久一 神雕腥传 无心法师第二季 深圳地铁7号线线路图 ihos登录 |
第一个方向,是有很多产品的价格,在过去的五年因为经济不好一直没有涨价,同时是在经济不好的五年里,很多地方人均收入以10%几的速度增长。今年以来有很多迹象比较超预期,比如三四线城市的地产销售持续超预期,比如驻马店五年以前房价是五千,现在还是五千,但是驻马店人均收入可能已经增长了50%,在这些地方的房价是很合理的。第二个,以汽车为例,97年桑塔纳2000的价格是14万到18万,当时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000块;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万6,新款桑塔纳2000的价格是8万到14万,性能和老款相比估计相当于2环的房子和6环的房子的差异。在这个过程里总是有很多东西,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即便是行业增速很低也经常出现巨大的结构性机会,就如邱总所讲的消费升级。 结构上,过去寿险的主力产品是分红险、万能险,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这其实是投资型、理财型的产品,严格意义上不是保险。而现在大的保险公司,都在更多地发展保障型产品,平安新的保单中60%多都是保障型的产品。而保障型的产品,它的利润主要是来自于大数法则的精算,死差和费差,这个是很确定的,投资回报在保单的利润占比中已经大幅缩小,占比下降到30%左右。新的保单,说白了就是一个确定利润的消费型产品,它不是过去理财型的、分红万能险,不是这样强周期的产品。因此,无论是从行业的整体增长空间,还是产品的结构,保险都是一个很好的品种。只是呢,保险尤其是寿险是非常复杂的,少有人搞得懂。总而言之,保险就是一个好行业。 李迅雷:谢谢五位的精彩观点分享,感谢中国基金报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和交流机会。今天我们的这场论坛就到此结束,祝大家周末愉快! 但是我担心的一点是,漂亮50经历的是全球化,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反方向,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欧美经济对于全球化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所以我担心的在未来的五年、十年全球化的步伐可能会放慢,甚至会倒退。不单单是在中国,就算到印度,我也跟他们说,你要投的话,你要找一些你们自己内需带动的。我们看到,从个人的消费,服务的消费,保险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有钱才会去买保险,他们对自己的将来有需求、有希望,才会去买保险,这是我们从中长期来看投资中国的哪一个板块,非常重要的一点。以往中国是由出口带动,这个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出现根本的改变,而且全球化的难度将会越来越高。以往是消费的产品,下一步应该是服务业,但是服务业全球化的难度是越来越高。所以,如果从投资板块或者产业来讲的话,就三个字:靠自己。 保险行业的高速增长,是因为中国保险业过去和现在的保险密度、深度还非常低,起点很低;相比全球平均来讲,相比台湾日本来讲,发展空间非常大。另外是我们的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人均收入水平、环境压力到了现在这个水平,保险需求爆发,这个爆发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而是十年、二十年的事,保险的高速增长、寿险行业的高速增长可以看十年,这是在中国的这么多行业里面前景是比较好的。 所以我觉得自下而上地去选择可能会更好一些。正如邱总所说,二级市场追求不变,一级市场要求变,你去选择哪些企业?可以今天这样、明天这样、后天还是这个样子。这个就非常简单了。哪些企业能剩下?哪些企业能够五年、十年还能留存?我现在做任何事情都要做统计分析,我没有统计数据的时候,我不下这个结论。 许长泰:从中国投资者来说,选产业或者选板块,我是做宏观经济的,但是我可以看到,刚才王总讲到美国的漂亮50,当时除了全球化以外,也是美国婴儿潮的那一群人消费能力增长最快的时期,所以当时看到很多人消费汽车。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我们不是经历婴儿潮,但是我们的收入增长,在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也是处于高速增长的期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是三个字:靠自己,靠我们中国自己的消费。 邱国鹭:我们一般看的行业,第一,它要有一定的成长性,有一定的空间。第二,行业格局比较清晰,分析起来比较容易,数月亮而不数星星。第三,这个行业还是得具备相对比较好的商业模式,能够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不会说后来者老是成为颠覆者,这样行业不能持续。 其实看美国的“漂亮50”,从1972年到2000年后的三十多年,哪些股票的回报能在最高点、40多倍的时候买入,还能够战胜标普500指数?那很简单,到最后发现除了科技股的大部分公司都战胜标普500指数了,反而是科技股没有战胜。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统计数据。 邱总讲到家电企业这些年来的变化,我也很有感受,因为从自上而下的宏观研究去看,家电行业一定会出现产能过剩。如当初有很多家电企业,销量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如空调、洗衣机等都饱和了。在这种背景下,还是有家电企业的崛起,成为行业龙头,那么,究竟什么样企业能崛起呢?大约在15年前,我在国泰君安研究所任所长时,出过一本当初非常畅销的书,叫《未来蓝筹》,如今来验证,有看对的,如万科、招商银行等,但看错的也不少,所以,寻找行业龙头非常难,故请邱总分析一下,应该选择如何判断未来能崛起的行业和能够成为行业龙头的企业? 李迅雷:在目前股市出现持续回落的情况下,在座的五位相对还是比较乐观的,这也增强了我们树立价值投资理念的信心。那么,未来我们应该在哪些行业或板块做重点配置呢?请五位再来谈一谈。 而卢总所讲的保险,大家对重疾险的消费观念在快速变化,很多年轻人说现在工作压力太大,工作风险比较大,保单的价格过去几年变化不是特别大,但是相对来说白领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一大截,对于这种东西的接受度就大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消费类的东西,不断被另外一个非常大的群体接受了,形成排浪式的消费。另外产业升级的公司,尤其是电子制造方面过去几年的进步非常明显,中国现在有一批电子制造类的公司净利润都在10亿以上,并且在各自的方向上都赌了一个期权,我们不知道他们能不能都成,但如果足够幸运成功的话,再上一个台阶就很有可能。整体感觉有很多领域还是可以选出不少机会。 李迅雷:这意味着不少上市公司存在高杠杆现象,如果大家都崇尚价值投资理念,则那些高杠杆、高估值公司就会被抛弃。我们看到,A股到目前为止,市盈率在100倍以上的股票有一千多家,并不算少。这类股票的股价会不会由于监管加强而出现恐慌性下跌呢?请邱总谈谈监管持续效应会导致哪些“黑天鹅”事件?
看好内需拉动消费升级 邱国鹭:还是得思考加强监管和去杠杆的目的和初衷是什么,它的目的和初衷是防风险,所以在各种风险的管控方面会有充分地考量。而且现在这一系列的政策,还是比较促进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基本面导向,这个大方向还是对的。 再比如,如何去理解三四线城市房价的补涨呢。前两周我去枣庄,枣庄的一位副市长很自豪地说,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我们枣庄是两个中心之间的中心。因为枣庄到北京高铁两个多小时,到上海也两个多小时,住在枣庄,山清水秀,且出差旅游都非常方便。但当地的房价只有四千一平米,出现了相对的估值洼地,这样看来,还得涨价,因为居民收入在不断提高。而且,高铁的发展改变了整个中国的经济地理环境,使得过去不起眼的地方一下子有了独特的区域优势。 过去18个月,大宗商品有一些反弹,有些煤炭、钢铁企业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虽然不一定可持续,但至少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的改善是很明显的,这个时候去杠杆好一些,包括三四线房地产去库存,这时地方政府债务有所改善,这个时候去杠杆比较可靠。所以,我自己比较乐观。 李迅雷:卢总前面讲到您的过去的投资业绩年化达到30%,非常优异,那么未来五到十年还有哪些行业或公司的盈利增长可以给投资者带来年化30%的高收益,您给推荐推荐。 记得二十年前我到深圳加盟君安证券,那时经常出差,晚上坐飞机,看到下面中国大地都是黑漆漆的,很少有成片的灯光。但现在晚上坐飞机再看下面,到处都是一片片的灯光在闪烁,城市化让中国的灯光越来越亮了,它带来了家电、家装、餐饮娱乐等各大行业的需求上升。所以,估计中国晚上创造的GDP总量是超过美国的,因为美国的服务业晚上关门很早,晚上搞建筑施工的更少。 过去几年我们一直投三大板块: 李迅雷:胡总讲得很有道理,分析问题一定不能墨守成规,因为变量很多,山不转水转。我也借题发挥一下。自上而下做宏观到中观研究的,逻辑推理往往会推错,会掉落思维定势的陷阱里。如从2000年到2010年,国内汽车的销量十年增长十倍,如此高的增长,意味今后汽车业的黄金时代应该过去了吧。为什么呢?因为人口老龄化了,消费主力衰落了,将来还会有人买吗?好象饱和了。但2016年的汽车销量又出现大幅增长,因为三四线城市的需求在增加、农村的需求在增加、更新换代的需求也在增加。引用邱总的观点,在变和不变中,有些很多东西是一起变的,而我们的思维特点往往是假设一个东西不变,根据另外一个变的东西去推导,得出看似正确的结论;如果两个东西都在变,推导起来就难了,如果三个东西都在变,那要推导出结论就更难,必须要用模型了。 卢安平:说到行业和公司,实际上是投资标的的选择。这有两个方面:第一,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最主要的是它要成长。我们虽然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但是公司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给成长一个合理的价格,在合理的价格买入。当然,能够以比较低估的价格买入更好了,但是往往好的成长性的公司不可能有多么低的价格,我们不奢望价格多么低,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就OK。具体的例子,就在我的身边,我们保险行业就是非常好的一个行业,尤其是寿险,我去寿险两三年了,每年全行业以30%到40%的速度增长,当然平安的增长更快一些,去年达到50%速度的增长(首年保费)。 第二个是品牌消费。白酒虽然我们觉得现在估值合理,但局部可能还有个别低估的。食品饮料,尤其是在食品不安全的国家,反而品牌的含金量是很高的,14亿人,大家兜里有钱之后不会乱吃东西是必然的。包括医药股,很多药品我们是在OTC购买的,同to B供应的处方药是很不一样的,其实是归到消费类,不用处方的柜台卖的。现在很多的消费的转向,比如服务业,比如娱乐直播,平台获得提成等,能直接转化成利润,而且商业模式清晰。如果制造物品,你就只能找那种能提价的,因为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如果靠量的提升是很难的,只能靠提价。但是在服务业方面,我们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七成,最后只有服务是不可替代的。但to C的服务,很难解决一个标准化的问题,比如餐馆,比如无数的企业做互联网家装,至今都没有做出来,因为每个家的房子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标准不一样,偏好不一样,没法实现标准化。服务,一定要找可复制的,又符合消费升级的方向。 所以你现在要去选择的话,从两个角度去选择:第一个角度,实际上市场格局很清楚了,就那么几家企业,已经逐步地形成了寡头垄断了。第二个角度,实际上从非常分散的行业选择龙头,你去认真判断、没几个能够剩下,即便两个各配50%,你的回报也是惊人的。所以如果自下而上地选择,就从这两个方向去做选择。 第二,是有很多上市公司过去几年质押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同时股价虚高的,这个未来可能也是一个风险点。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