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力跨境电商 中国式出海从产品向品牌蜕变:一边是全球化浪潮下的巨大机遇,一边是代工生产造成的竞争力匮乏,如何成功“出海”成为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
血玉天骄 旬阳牛玲 寻剑奇情 寻仙仲夏竹马 寻于膨玮 驯养惯贼 丫环好狡猾 牙加索 亚岔网qpj6 咽喉洞在哪 |
借力跨境电商 中国式出海从产品向品牌蜕变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7-04-11 11:14:13 一边是全球化浪潮下的巨大机遇,一边是代工生产造成的竞争力匮乏,如何成功“出海”成为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 央广网4月11日消息(记者马文静)一边是全球化浪潮下的巨大机遇,一边是代工生产造成的竞争力匮乏,如何成功“出海”成为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 传统外贸模式优势渐失 缺乏定价权 在入驻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之前,广州的五金工具品牌DEKO一直默默无闻地扮演着OEM代工的小角色。DEKO的一位负责人说,在传统外贸模式下,厂家接触不到终端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无从了解,只能被客户牵着鼻子走。 “DEKO曾和美洲一个连锁超市合作,2015年受出口贸易增速放缓等影响,一个月只能卖出两三个集装箱。”这位负责人说,被越发严峻的外贸形势所逼迫,业内的工厂不惜在配料上压缩成本,打价格战,只为在报价上降低几毛钱赢得订单,生存日益艰难。 深圳外贸企业Bluedio面临同样的境地。作为一家传统的制造型企业,2002年起Bluedio做过手机电池、蓝牙芯片、适配器等多种3C产品。市场流行什么工厂就做什么,这种以OEM为主营业务的工厂在市场中逐渐失去优势。 潮州礼服厂商OUCUI也强烈地感到,在潮州地区大大小小2000多家婚纱晚礼服企业中,随着OEM低利润的弊端显现,竞争惨烈,依靠低利润加工模式是走不远的。 “在传统的外贸模式中,商品档次和定价都掌握在中间商手里。”全球速卖通总经理沈涤凡告诉记者,过去的中国制造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质量和价格,60%的中国制造是来料加工,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一旦失去优势就陷入困境;中国制造只有从OEM、ODM方式转型升级、打造自有品牌,才能夺回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转变贸易模式 借力跨境电商塑品牌 跨境电商使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连接更为紧密,“个性化”的品牌定制服务成为可能。潮州礼服OUCUI在入驻全球速卖通后,从传统单向加工模式变为“挖掘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参与到设计--生产--配送”的模式,搭载速卖通扬帆出海。这种模式下,OUCUI曾在速卖通平台一天创造460个定制订单,实现日均量近40倍的销量突破,这在高定礼服行业已属大量。 “我们认为这个(贸易)体系要从原来的追求巨量制造、把单体成本降下来的体系,逐渐变成以消费市场为导向,以个性化为导向的生产、流通、运输、支付等等一系列的体系,在这个框架里面去做,可能会形成未来新的全球贸易的体系。”全球速卖通总经理沈涤凡说。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发起人赵磊指出,中国民营企业在“走出去”时,最大的痛点就在于品牌和品牌价值。而跨境电商对中小企业品牌化的作用不容小觑。“跨境电商看似是基础设施,但是它带来的是充分的流动性和便利性”。 通过流量、物流、支付、售后等支持,跨境电商平台的“基础设施”使中国品牌向更远的地方延伸。以速卖通为例,来自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过亿用户,每天超过2000万的访客,流量将消费者目光引向中国品牌。与此同时,菜鸟物流开辟跨境专线16条、跨境仓库74个、物流合作伙伴超90家。 硬件支持之外,跨境电商还可以发挥“软连通”的作用,赵磊指出,跨境电商通过提供培训、教育、资讯等,有助中国企业精准把脉市场。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品牌“出海”已经在路上。在赵磊看来,中国品牌“出海”已经进入第一阶段——“走出去”,即产品通过跨境电商走出国门,这个阶段将很快过去。第二个阶段是“国际化”,即要了解当地文化和消费习惯,“通容易,融很难”,需充分进行本地化调试。而第三个阶段就是“全球化”,真正实现人才、资源、市场的全球化配置。 基于这种逻辑,沈涤凡表示,速卖通未来将全面推进“品牌化”与“本地化”,为中国更多的中小企业赋能,帮助他们通过大数据实现跨境销售,让品牌扎根海外。 而对中小企业而言,借力电商“走出去”之后,立足当地、“国际化”的大幕也将拉开。“中小企业得常在路上,老倒时差,老换水土,才能找到市场的痛点。”赵磊说。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