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空调推荐阅读

主页 > 空调 > INTRODUCE

3实验室即将投用

2016-11-24 12:16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我区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将于月底正式投入使用。日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签发了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认可证书,这标志着我区

重生烽火岁月 trance麦词 trap谐音 ubc才子 uibia是什么软件 veyrononroad vigrx增大丸 viki郭希 wow见证双虹 wow饯别礼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以下简称BSL-3实验室)是目前全区唯一一个BSL-3实验室,也是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第十二个BSL-3实验室。“BSL-3实验室将成为我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与研究的重要平台和实验高地,同时为全区甚至周边省份重大疾病的防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李振军说。

  解决了设备和设施问题,紧接着就是体系文件的整改梳理工作。“针对BSL-3实验室的操作,考虑到人员安全和物品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制定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单、废弃物消毒、垃圾转运等一系列程序文件。”李振军说。

  日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签发了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认可证书,这标志着我区没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历史宣告结束。自治区卫计委副巡视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振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区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将于近期取得实验室活动资格,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作为自治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急性传染病现场防治及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任务,BSL-3实验室投入使用后进行的病原检测是传染病诊断与防控研究的重要技术支持。根据相关规定,鼠疫、炭疽、禽流感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时必须在BSL-3实验室进行。“BSL-3实验室的建成使用对鼠疫、炭疽病和高致病禽流感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科研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李振军说。

  BSL-3实验室基础建设完成了,如何让它运转是摆在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面前的难题。中组部、团中央第16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李振军的到来推动了相关工作的进展,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的生物安全专家,李振军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两个从事实验活动的核心工作间所必须配备的设施和设备问题,针对拟开展的实验活动,我们配备了冰箱、离心机、显微镜、传真机等设备进入核心区,并对安全柜、空调机组等设施设备进行了调试。”

  据介绍,早在2006年,我区BSL-3实验室就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建设计划;2007年,BSL-3实验室在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鼠疫强毒实验室基础上改造修建。2015年,BSL-3实验室基础建设完成。

  我区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将于月底正式投入使用。BSL-3实验室的建成使用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科研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鼠疫、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必须具备BSL-3实验室才能开展新发传染病的病原检测及监测的实验活动。

  李振军介绍,为了使全员能够独立开展工作,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了“送出去”和“请进来”两种培训方式,确保实验室20名工作人员都掌握操作和安全防护等工作要领。“现在BSL-3实验室全体人员均能独立操作,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专家现场评审时均给予了高度认可。”李振军说。

  (责编: 陈冰旭)

  历时十载终建成运行

  据介绍,我区BSL-3实验室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分为防护区和辅助工作区两个部分。其中防护区包括两个直接从事实验活动的核心工作间及其缓冲间(细菌和病毒各一套)、防护走廊、冰箱室等;辅助工作区包括中控室、淋浴间、洗消间等;防护区配置有生物安全柜、机动门脉动真空灭菌器、过氧化氢灭菌器等生物安全防护设备,以及离心机、显微镜、生化培养箱、振荡混匀器等科研设备。

  将开展多项检测科研工作

  “通俗来讲,BSL-3实验室就是一个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为疾病控制、科学研究提供支撑和科学检测的一个实验室。”据李振军介绍,结合当前的传染病防控形势,我区BSL-3实验室将主要开展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炭疽芽孢杆菌(以下简称炭疽)、高致病禽流感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病原学鉴定等检测科研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