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搭上通向全球卓越城市文创快车---曾经的上海老牌工业区和物流港口,近代工业文化的记忆长廊,坐拥百年来丰厚的工业历史遗存。如今,上海市认定的市级文化
兽交群 树妖的现代生活 双孤情仇 双星揽月 谁脏了我的灵魂 水好吗音译歌词 水晶灯之明月照霓裳 水口山oa |
上海西岸。 这是徐汇滨江的新称谓,一个正在全力打造的区域新品牌。 黄浦江水流过。这里,北起日晖港,南至关港,岸线全长约11.4公里,是目前上海浦江沿岸可成片开发的最大区域。 曾经的上海老牌工业区和物流港口,近代工业文化的记忆长廊,坐拥百年来丰厚的工业历史遗存。而今,汇集国内外顶尖艺术的“西岸文化走廊”蜿蜒呈现,一座座历经岁月沧桑的厂房、仓库、码头,被艺术重新妆点,摇身而变为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油罐艺术公园等众多文化平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条走廊上。 以文化艺术为核心,信息传媒、时尚设计、创新金融也在此蓬勃生长。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与巴黎左岸、伦敦南岸比肩的城市文化新地标,也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户外艺术展区,成为独具魅力与活力的世界级滨水新城区。 这样的站位与气魄,来源于上海市整体的谋篇布局。怎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不久前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提出,上海市至2040年将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的提升,全球资源配置领域重要话语权的打造,城市品质魅力与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的集聚和整个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在世界城市格局中领先地位的全面确立,这些目标的实现,都要求上海市必须要发挥好文化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文创引领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 “上海的发展定位是卓越的全球城市,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走向卓越全球城市的必由之路。”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跃华表示。 他说,“从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市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发现,工业上的简单拷贝是没有出路的。要想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唯有依靠创新,依靠知识产权,依靠文化创意”。 对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发展战略中极端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使得上海市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始终是高位布局、全面谋划、鼎力推进。今年3月,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了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要求,以创新融合为发展主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消费需求和品牌建设为抓手,以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和人力资源开发为保障,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上海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在这一总体思想的指导下,上海市提出到2018年末,文化创意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6%,“十三五”末超过13%。“这是一个稳步增长的过程,我们预期目标完全可以实现。”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经济日报》记者介绍说,去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已达12.1%,而且近年来的增长率均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 文化创意所带来的强大生命力,让原本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起来。在张江文化产业园区这块仅有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聚集了500余家各类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文创企业,包括阅文集团、河马动画、喜马拉雅FM、沪江等,都是各自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全国第一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全国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国首批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5全国文化产业园区百强第一名……张江将诸多发展的桂冠集于一身。2015年,张江园区文化产业总产值再创新高,文科融合产值达到346亿元。 如今,上海市认定的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达128家,涌现出了如M50、8号桥、田子坊等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定位明晰的文创园区。上海市对文创产业的支持并没有止步于划地块、建园区,而是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投入进去。陈跃华表示,产业发展首先需要投入,但又不能完全靠政府投入,“要调动民营企业、社会力量投入,政府在其中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近5年来,上海市每年投入文化创意产业财政扶持资金2.8亿元,累计撬动社会投入160多亿元。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