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电视推荐阅读

主页 > 电视 > INTRODUCE

想当年丨写在电视剧《大秦帝国》十周年(4)

2016-10-09 07:54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东周列国·春秋篇》海报 黑暗吗?用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确实黑暗。电视剧是面向大众的,《大秦帝国》无法真正表现出法家对秦国的重要。 这是先天的缺陷,不拍就无法真实再现,拍多了观众会不买账(甚至无法播出

oxco150002 pihady影院 pixxx什么意思 playxiao77 plmnow pps新梦幻之城 ps4嘉宝电玩 qianjunpo qingsewuyuet qq20011 qqskin.exe

《东周列国·春秋篇》海报
黑暗吗?用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确实黑暗。电视剧是面向大众的,《大秦帝国》无法真正表现出法家对秦国的重要。
这是先天的缺陷,不拍就无法真实再现,拍多了观众会不买账(甚至无法播出,因为和当今的主流价值观完全相悖),权衡再三只能退而求其次,用现代人的价值观来试图加以改造。
比如第二十集,卫鞅在渭水河边斩杀七百囚犯,史书上只有一句“一日臨渭而論囚七百人,渭水盡赤”,没有提及前因后果。不需要提及,因为在那个时代,这种行为很正常,《资治通鉴》里动辄就是“坑几十万”这种句子。
但在本剧里却不得不为其套上一个适应于现代人价值观的理由。
陈凯歌的《赵氏孤儿》也犯了这个问题。不同的是,《大秦帝国》更能说服观众。因为历史上的变法不只有商鞅,还有被儒家影响了非常深刻的后世。比如向文官阶级开战的王安石和张居正,比如颁布“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而被史官抹黑的雍正。所以商鞅变法过程中有悖“常理”的事情,都可以借后世的事情来套用,在艺术创作上没有那么困难。
而为了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本剧对商鞅和秦孝公理想人格的塑造,其实是在儒家价值观的框架中进行的。比如将法家和现代法制的界限模糊,比如在结局时为了卫鞅的“伟光正”而虚构了一个结局。
这是本剧最大的败笔,却也是不得不这样的败笔。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卫鞅的这句“为天下立制,为万民立法”改编自宋代大儒张载的“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理想人格和道德高尚是紧密相关的,当剧中的卫鞅和秦孝公成为道德高尚的圣人时,其实无论是妥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都是用的儒家的道德评价思维。
司马迁笔下的卫鞅刻薄寡恩,这个评价是带有道德的评价,在那个大争之世,道德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重要,所以会有杨朱学派那样“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想法大行于世。
无意去苛责这部剧在创作意识上的某种混乱,因为时代印记在我们脑海中。春秋战国时期人物的行为举止我们无法理解,甚至抵制,而创作是要有感情的。如果无法对人物产生认同,是难以塑造出感动观众的人物的。所以剧里的卫鞅,是“儒法结合”的产物。
如何在历史真实和现代价值间平衡取舍,是这部剧在未来创作时最大的困难,也是最值得我们期待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大秦帝国》第二部《纵横》里,张仪可以说,他是为了自己扬名,而历史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大秦帝国之纵横》海报
结语 崛起
十年了,本来计划只需要拍六年的《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因为种种原因,至今只拍了三部。
第二部的口碑不及第一部,但某种意义上是因为第二部故事本身没有太大的高潮,加上张仪、苏秦的故事不如商鞅出名,观众收看吃力。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即便它本身剧情无法充分调动起观众的兴奋点,主创人员也没有学有的剧组“发明历史”。从这一点来看,第二部令人肃然起敬。
如今第三部命运多舛,播出时间未定,我们也只能翘首以待。最后贴一张图,是第三部《崛起》片花里的一句台词。
从“国难”到“崛起”,这是卫鞅的功劳。
秦昭襄王:“好生吃喝,纵情享乐,没有多少年了,六国,说灭,就灭了。”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 ;微博账号:孔鲤。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