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电视推荐阅读

主页 > 电视 > INTRODUCE

想当年丨写在电视剧《大秦帝国》十周年(3)

2016-10-09 07:54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这一切都是按照最理想的人格去塑造的。 第三,这部剧的野心不只是讲一个故事。要评价历史剧的优劣,首先看它能否资治,如《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等;其次是是否客观陈述历史,如《贞观之治》、《汉武大帝》

oxco150002 pihady影院 pixxx什么意思 playxiao77 plmnow pps新梦幻之城 ps4嘉宝电玩 qianjunpo qingsewuyuet qq20011 qqskin.exe

这一切都是按照最理想的人格去塑造的。
第三,这部剧的野心不只是讲一个故事。要评价历史剧的优劣,首先看它能否资治,如《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等;其次是是否客观陈述历史,如《贞观之治》、《汉武大帝》等。
《大秦帝国》希望能够资治,但由于先天的缘故,没有达到最顶级的程度。饶是如此,它也无愧于一部想传达思想的历史剧。作为一部讲述“商鞅变法”的电视剧,它想讲述的是法家的思想。
第十三集,卫鞅会见申不害。法家三道,争论不休。慎道重“势”,申不害重“术”,卫鞅重“法”。限于这是电视剧,难以完全陈述,故而这一场景迅速地表达了申不害和卫鞅观点的分歧,简明扼要。
申不害:“论战虚名不足论,真正执一国牛耳推行变法,才是法家正道。二十年后见真章。法家三说,我的术治说,最受人攻讦,申不害不服,韩国变富变强,我的申氏术治说,便是法家正道。”

卫鞅:“变法是否成功,不在一时之暴起,而在法治永续。术治可收一时功效,不能永续固法。”

这是本剧第一次展现法家。随后第十六集,当卫鞅和秦孝公长谈时,卫鞅开篇的这句话,可谓本剧的剧眼:“强国之道,乃法家精义之学。”
紧接着,卫鞅向秦孝公讲述了法家法治的核心:“法家强国,务求国家实力增长,务求激励朝野士气。魏齐楚三强范式,皆非根本之强,只强一时,不强长远:遇明君则强,遇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名为法治,实为人治。”

一番长谈,孝公心服口服。这次长谈,也奠定了君臣二十年互为知己的基础,在历史上传为一段佳话。
这是最为观众津津乐道的,两个理想主义者在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彼此间的惺惺相惜,超越了一般的历史剧。

这部剧胜在理想主义,但也败在理想主义。
四、败笔:儒法结合的卫鞅
还是第十六集,卫鞅和秦孝公一番长谈,一针见血地点明了秦国的特点,从而认为秦国当以法家立世。
“关中土地平坦,为天下列强所无,可为何在秦这数百年,却荒芜薄收,人烟稀少?渭水觞觞,在秦无险,可谓天赐佳水。可为何秦据渭水数百年,却坐失鱼盐航运之利?府库财货日见空空。老秦人朴实厚重,尚武之风深植朝野,可为何秦国就没有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强大新军?守富饶土地而贫穷,拥强悍之民而兵弱,据山川形胜而沦丧……就在于没有综合混一的强大国力。”

回到本文第一段对秦国的分析:“秦孝公时期,秦国屡败,六国在其东侧包围,整个秦国岌岌可危。此外,秦国地处偏远,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和文化水平都不如中原。《资治通鉴》卷一和卷二的商鞅变法前条目里,都有秦国屡屡战败方面的记载。因此,它需要法家,也只有法家能让秦国强盛起来。法家的集权主义精神,能够迅速以严令规范行为,集中力量提高生产力。”
可以说,《大秦帝国》里的这个观点是很正确的。
秦国百姓尚武,血性毕露。因此卫鞅要好好利用它,让它可以在法家的集权下拧成一股绳,让秦国兴旺起来。
很多对《大秦帝国》的非议源自于该剧一直在宣扬法家思想,贬低儒家思想。这其实是无稽之谈。作为两派学说,法家和儒家本就不存在哪一方更优秀,只有哪一家更适用。而第一大段里也说了,适用与否要看所用对象的时间、地点。
所以儒家没有错,法家也没有错。只有不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人。
所以从秦帝国的立场出发,必须以法家为先,也必须对儒家进行攻讦,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但《大秦帝国之裂变》对法家的态度依旧是模糊的。我想,这和时代有关。

《大秦帝国之裂变》剧照
要知道,我们距离那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已有两千多年。这两千多年里,从周公时期的周礼,到春秋时期的混乱,以老子为代表的无为道家,再到孔丘疾呼儒家复苏,随后兵家在吴国兴起,脱胎自儒家的墨子创立了墨家,紧接着面对乱世,法家诞生了。
除了这些诸子百家,还有许许多多的学说,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这些学说的出发点都是对世界、对人的看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但那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法家大行其道,焚书坑儒。同时,法家在某些地方上有悖民俗,导致民不聊生,因而秦国破灭。汉初黄老,汉武尊儒。从那时起,儒家名义上便成为正统思想。其后东汉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却都在中国儒家的熏陶下世俗化起来。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纵使我们如何贬低传统文化,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维模式依旧是传统的,更极端一点,依旧是儒家的道德观。

《大秦帝国之裂变》剧照
比如我们看到有人以自己的是非为标准,违背法律擅用私刑,必然不认同——这个时代对原生侠文化的排斥。
又比如我们看到尊崇帝王学说,一切顺应帝王,也必然不认同——韩非不适合这个时代。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两千多年前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观点,如今看来会让人觉得“荒谬”。
那么法家呢?单以商鞅为例。
《商君书》里写道:“是故有君臣之義、五官之分、法制之禁,不可不慎也。(君臣)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樸則強,淫則弱。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故曰:以強去強者,弱;以弱去強者,強。(弱民)聖人之為國也,壹賞,壹刑,壹教。壹賞則兵無敵,壹刑則令行,壹教則下聽上。夫明賞不費,明刑不戮,明教不變,而民知於民務,國無異俗。(赏刑)”
摘取了几段,分别讲述的是臣子要对君主绝对尽忠,百姓必须在法律下小心翼翼,一旦触犯了刑法就必须严惩。
说得再明白一点,这是完全地在站在君主一方的专制集权。
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当时的秦国需要这么做,否则就会一败涂地有灭顶之灾。但在拍摄电视剧时,如果如实再现,在观众中会引起很大反弹。
《三国演义》导演沈好放拍过一部《东周列国·春秋篇》,非常尊重史实,可是得到的评价却是:非常黑暗。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