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把軍刀 ■江 子 1 它兩指寬,近一米長。它呈弧形,材料是青銅加鋼,如果沒有生,它肯定像一條閃閃發光的帶魚。 可現在,它的身上覆蓋了南方經久的潮濕形成的跡,已經看不出它的本來面目——如果把它與南方農家的鋤頭、鐮刀、犁鏵等農具放在一起,沒有人能
三国杀验证码 互赞群号 烟雨红尘诗歌网 |
2 1935年11月,賀龍、任弼時率領紅二、紅六軍團從他的家鄉桑植出發,踏上了長征路。他們順利渡過了湖南省沅陵縣沅水河,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一道封鎖線,在橋梓坪村駐扎了下來。紅二軍團的指揮部,就設在當地崗柱岩自然村一個名叫陳定祥的貧苦農民家中。 之後他的職務一變再變︰1926年7月他率部加入國民革命軍,任第8軍第6師師長兼湘西鎮守使。8月他任第9軍第1師師長,通電參加北伐。1927年2月他任直屬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的獨立第15師師長。同年5月,他在河南西華縣逍遙鎮和臨潁縣小商橋兩敗奉軍,成為了北伐軍中著名將領。 2017年5月,時年82歲的賀龍女兒賀捷生從北京趕到沅陵縣接受了這一捐贈。她是紅軍長征路上最小的孩子,也是那個82年前在那戶農家因沒有奶吃哭得撕心裂肺的嬰兒。 這把刀,就是這支舊中國早期近代化陸軍的專用佩器。 4 201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紀念日來臨之際,沅陵縣有關部門派人來到清浪鄉八方村,進行有關紅軍長征歷史的調查核實工作。陳飛向來人講述了這個故事,並想把這把指揮刀捐獻給賀龍元帥的後人。 在一張據說是他出任建國聯軍川軍師長時的照片里,我們找到了這把軍刀的蹤跡。照片里,賀龍留著八字須,一身戎裝,肩章和帽子上的瓔珞垂下來,十二分的英武帥氣。他的左手緊緊地握著一把軍刀的刀柄。照片雖然沒有拍到軍刀的全身,但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它就是這把指揮刀。 這把于19世紀末打造的、關乎國家尊嚴的利器,于1935年開始由湖南沅陵縣清浪鄉八方村一個陳氏家族精心保存,直到幾年前才公開于世。 這把刀的主人是賀龍元帥,龍形手柄上仿佛依然帶著賀龍的體溫,並且見證了賀龍的赫赫戰績與思想轉變,而賀龍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 說到“新軍”,我們很容易想到的是張之洞、袁世凱。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為加強陸軍力量,下令由兩江總督張之洞、直隸提督聶士成、袁世凱等編練新式陸軍,“習洋槍,學西法”,史稱“新軍”,全稱“新建陸軍”。 1 但賀龍沒有遺棄它。它是賀龍軍旅生涯的見證,是賀龍的另一塊骨頭。雖然它已經失去了使用價值,但依然不妨礙他走到哪里,就把這把指揮刀帶到哪里。 3 它兩指寬,近一米長。它呈弧形,材料是青銅加鋼,如果沒有生,它肯定像一條閃閃發光的帶魚。 眾所周知,起義遭到了失敗。賀龍率部南下,在瑞金由周逸群、譚平山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作為歷史的親歷者,看到這把刀,她不禁熱淚盈眶,因為它不僅是父親的遺物,它還蘊含著無比豐富的歷史信息——它是人民軍隊一路披荊斬棘的珍貴物證,更是人民軍隊與人民魚水情的生動寫照。 它的尖和刃依然非常鋒利。如果握在手里輕輕一揮,一定還可以听得見嗡嗡吟鳴。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