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腾讯披露的财报数据,2015年第二、三、四季度中,效果广告收入分别为20.57亿元、23.86亿元和29.16亿元,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96%、160%和157%,这些数据在腾
计算机语言排行榜 美剧喜剧 外国语大学排名 视频网站排名 死人图片 ktv歌曲排行榜 |
林Z骅说,腾讯非常在意用户体验,微信广告推进过程中有很多技术和管理规则、刚性的条款。如在朋友圈里,一个用户在24小时内是不会看超过一条广告,这一刚性标准依然存在。“当然我们觉得这个规则还是要看时间而定,取决于用户对于广告的接受程度,或者广告主对于广告环境的需求,我的感觉是,我们会慢慢增加,但速度不会很快。” 当然,在社交平台如此发达、传播渠道分散的今天,不少广告主的创意也能在瞬间引爆社交广告。譬如近期品牌推广和销售转化俱佳的百事“猴王戏”视频广告、小排量车型的宝马“贪吃蛇”视频广告在微信朋友圈投放均赢得掌声满满,成为了社会化营销的标杆。 今年3月份以来,摩根士丹利、美银美林等多家投行都对腾讯控股(00700.HK)重申维持增持评级,主要逻辑除了移动游戏前景良好之外,网络广告已被确立为腾讯业务增长新引擎。 广点通原来是腾讯效果广告平台,2011年的明星部门,三年内团队规模扩大了十倍,截止至2015年4月,广点通带动流量变现年收入达数十亿元。林Z骅说,广点通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人才等优势,而微信拥有巨大流量以及各种优势,腾讯萌生了“强强结合”的想法。 “原来的合作没看到明显的化学效应,所以我们才想到要去做一个组织变革,把大家都放到一条船上去,都变成了兄弟,这样思路就发生变化。”林Z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打破闭环的合并逻辑 2015年4月底, 腾讯公司宣布将广点通和微信广告中心合并,成立社交与效果广告部,旗下的社交广告的业务将统一至该部门,归属于企业发展事业群(CDG). 说到底,腾讯社交广告其实是一个平衡的角色,一边需要满足广告主侧各式各样的营销需求,另一方面又要估计用户的感受,在中间取得平衡点是其能力的展现。 一方面,微信朋友圈广告获得了不错的反响,此时距离微信推出朋友圈广告后才三个月;另一方面,微信广告中心原属于微信事业群(WXG),广点通原属于社交网络事业群(SNG),这两个事业群的核心产品微信和QQ,在外界看来一直都有一定内部竞争的意味。这种层面的合并,需要两个事业群负责人――张小龙、汤道生支持才能操作,也需要马化腾的认可。 而且这个收入新引擎,还是腾讯连接线上线下的一个利器。据了解,眼下腾讯社交广告推进的卡券广告,正在对于线上和线下的连结产生了作用。 这并非广点通和微信首次接触。早在2014年2月,广点通就牵手微信,共同推出公众账号推广计划,推出针对微信公众号的效果广告产品,微信公众号底部开放广告位。但这实际上并没有给腾讯带来与后来整合后的腾讯社交广告相匹敌的收入增长。 社交广告的未来 腾讯做出了让微信广告中心与广点通进行合并,成立社交与效果广告部的决定,在业内引起广泛的关注。 但2015年1月微信团队推出第一条朋友圈广告,却给腾讯的营收带来不小的反应。2015年Q1,腾讯网络广告业务的收入27.24亿元,而到了Q2,这个数字迅速上升到了40.73亿元,其中效果广告收入贡献了20.57亿元。 虽说社交广告部增长迅速,但推进过程中,外界也并未给予满分的肯定,比如林Z骅也关注到,许多用户在吐槽微信朋友圈推送的广告不精准、微信用户体验的下滑等。 接下来,腾讯社交广告的目标是服务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收入不见得追求很高的成长,但广告主服务的数目我希望可以追求比较高的成长,包括对于行业的覆盖度,以及每一个垂直行业的广告主的渗透率和留存,是我们比较在意的指标,希望能够品牌和效果并重。” 目前,腾讯社交广告已经成为腾讯内部流量商业化的一个服务部门,处理广告所需要的商业环节,并与广告主、代理商接触,建立合作关系,与微信、QQ等社交平台配合,从而进行广告产品开发、延展。 “这些案例都是创意的展现,我们一直很鼓励广告主能够设计出有创意和有渲染力的Campaign,和品牌产生好的连结。”林Z骅表示,社交广告就是一个商业创意的放大器,本身做广告系统的不能代表商业广告主本身的价值创造,也不能代表它的创意创造,我们只能作为一个放大器,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找到好的打法,我们在做的其实也就是提供更好的渲染,帮助品牌赢得用户。 而事实上,当巨大的线上流量与线下生意结合在一起,这背后的想象空间非常巨大,这也是目前BAT等互联网巨头都在进军的方向。不过,从目前BAT的推进声势来看,腾讯在O2O领域还暂时未有足够强悍的动作出台。 林Z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腾讯社交广告没有计划接入腾讯其他的部门和产品,重点是服务好微信、QQ空间、QQ浏览器、应用宝和腾讯移动联盟。“把这些做好,就挺多活要干的。”
广告是PC互联网时代最早出现、最“古老”的商业模式。但是移动互联网兴起,移动广告却迟迟没有爆发,多少人想要引爆,却都折戟其中。 事实上,腾讯社交广告,不单单承载了QQ空间、微信商业化的任务,探索腾讯庞大的产品矩阵如何通过营销来实现流量变现,而且还是一个互联网新部门的尝试,互联网营销行业的一片试验田。 腾讯社交与效果广告部已成立一周年。近日,该部门负责人、腾讯集团副总裁林Z骅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首次对外复盘了这个看起来有些神秘的部门。 新引擎试验 而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多家投行对腾讯社交广告变现看好,换句话说,社交广告部分承载了腾讯未来股价的增长空间。 “以前我们任何的线上广告,即使有点击,但是没办法证明能够真正连结到消费,看到转化路径。”林Z骅解释,卡券类广告,加上微信与QQ两个超级App在支付、DAU等方面的能力,可以让广告从曝光非常连贯地转化到支付。“所以说我们是希望能够把平台的能力,通过广告的形式赋能于广告主。” 林Z骅坦言,合并的推动过程中,开始确实有很多难点,而且在各自的立场都可以找到合理的理由。“那时候还是很辛苦的,要让这两个事业群彼此的兄弟,打开内部竞争的格局,并在广告方面一起合作,需要一些说服、重新诠释角色、合作模式等工作。” 林Z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打破原有的闭环之后,内部沟通的通道、频次以及决策的速度,跟以前并没有差别;而在业务推进中的沟通成本,牵扯到系统能力的演进以及功能后端技术开发,沟通成本却在降低。“我们可以开始做更精细的分工,有更多的人来做技术的推进,并且在广告主方面,以前分开两人去触达同一个广告主,现在是用一个人去触达一个广告主,现在可以触达广告主的覆盖面也变广了。”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