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电企业国际化并购将成常态 机会与风险并存
志田未来qvod 112992影院 wwww.54271.com 福建艾若厨卫电器 束缚东宫txt新浪 赞达拉袭胫者哪里掉 高山鲑鱼 jumpcn.taobao 大副克拉兹 诘问式 妈妈咪呀130908中字 葵花在异界 汉阳钱芳 苍蝇陷阱百度影音 鬼吹灯之人皮灯笼 |
国内家电市场低迷 海外市场需求更大 中国家电企业通过并购进入海外市场。 新年伊始,海尔斥资54亿美元收购通用家电。这是中国家电企业迄今最大一笔海外并购案。业内认为,国内家电企业市场增长趋缓以及国际家电品牌的战略调整,会让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加速国际化步伐,而并购则成为“通用”方式。 □现象 家电企业海外并购频现 今年1月初,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的青岛海尔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签署协议,海尔拟以54亿美元现金,向通用电气购买其家电业务相关资产。至此,中国家电业迄今最大一桩海外并购案尘埃落定。 美国通用GE公司是美国家电领域第二大品牌,覆盖美国市场的冰箱、洗衣机、灶具等主流白电产品系列。海尔方面表示,对GE家电业务的收购,将增强青岛海尔的全球竞争力。 除了海尔,中国家电企业中,美的、TCL、海信和创维等家电企业也在国际化上动作频频。据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透露,除了海尔,参与竞标通用家电的中国企业还有美的集团。美的与GE有15年的合作关系,双方在多个品类上合作开发。此前一直有传言认为,美的最有希望拿下GE,受此消息影响,美的股价也一度应声而动。“美的董事长方洪波曾亲自前往美国,与GE高层洽谈。”刘步尘说。 去年,海信集团以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同时海信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和所有渠道资源。夏普墨西哥工厂占地300亩,建筑厂房面积12万平方米,配备齐全的电视机模组生产线、SMT和加工生产线,年产能力300万台。海信方面认为,通过收购,海信电视在北美的市场份额和品牌档次将得到快速提升,成为和三星、LG等同台竞争的国际主流品牌。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去年,创维集团相继收购了欧洲一家著名机顶盒品牌企业Strong集团和德国高端电视机制造商Metz。对此,创维集团CEO杨东文曾对外表示,过去30年,创维集团的主要精力在国内市场,而随着国内彩电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创维近年下定决心要走国际化之路。 □探因 出口成盈利主要来源 国内家电市场低迷,使得产品出口成为家电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相比国内市场需求的放缓,国际市场有着更大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提速各自的国际化进程。 市场调查机构北京中怡康的零售监测显示,2011年-2015年,冰洗彩空4大家电主要品类呈脉冲式发展,但进入2015年末,趋势发生了微妙变化。 根据奥维云网(AVC)统计,2005年到2015年10年间,中国家电零售规模走势(不含3C类)近五年与前五年相比,CAGR(指复合年均增长率)从9.1%降低到2.3%。销售额方面,2008年到2011年逐年增长,而此后数年至今,一直与上年几乎保持持平状态。 奥维云网助理总裁张彦斌介绍,家电在国内市场遭遇天花板后,诸多品牌纷纷跨出国门拓展空间。“去年国庆期间,66个中国品牌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亮相,其中至少有海尔、格力、志高、乐视等10个家电品牌展示形象。” “成为全球行业领导品牌,国际化是绕不过去的路。”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分析,从全球家电产业格局来看,表现最好的是韩国企业,欧美的家电企业也在没落。与韩国企业同样经历了近20年国际化的中国家电企业,即便今天在国内市场表现强劲,在国际市场上也远不能和韩国、欧美家电品牌相比。 国内市场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近两年增长尤其缓慢,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的困境。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表示,中国市场的整体盘子在变小,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导致利润急速下滑。“相比之下,海外市场更广阔,更理性,欧美市场即使有价格战,但也会有一定底线,不至于像中国家电市场如此凶猛”,梁振鹏说,所以不少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谋求更广阔的市场。 品牌海外认知度不高是主因 早在1998年,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三步走国际化战略。但经历了整整17年之后,现在看来,海尔这个品牌对美国消费者来说仍显陌生。数据或许可以看得更清晰:2014年,海尔美国的营业收入约为5亿美元,与通用家电同年的59亿美元营收相比相差甚远。 可以说,17年的国际化道路,海尔没有走多远。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曾在一个论坛上坦承,海尔国际化只走了“一步半”,只是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开始进入国外主流销售渠道,但还没有“走上去”。 海信集团副总裁林澜也表示,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地区市场,是海信国际化的战略突破口。而在美洲市场的电视品牌的存量认知上,海信仍低于夏普。“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不仅有利于解决美洲产能瓶颈,而且通过夏普品牌的授权,海信能更多地获取渠道资源,从而在美洲市场实现快速成长,增强海信在渠道以及规模上的议价能力。” “中国家电企业当中,在国际化方面下力度最大的当属海尔。但是它在美国仍然只是第三集团军品牌。”刘步尘分析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中国在国际上没有实现品牌突破,一提到中国的家电品牌,给人感觉还是弱小的品牌。其二是技术相对落后。“想要和发达国家品牌同台竞技,快速解决这两个大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国际收购。” 并购是打开国际市场钥匙 TCL公司也进行了两次跨国并购,分别是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希望通过并购达成三个战略目标,其一是通过收购品牌、渠道和客户,进入欧美市场;其二,通过并购获得相应专利和技术;其三,形成全球的产业布局,规避欧美反倾销税和贸易壁垒。据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介绍, 中国企业此前对欧美市场的突破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OEM(即贴牌生产),另一种则是通过自主品牌进驻。目前来看,自主品牌在欧美影响力微乎其微,“这并不完全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技术相差太远,也有品牌认知方面的因素。通过收购来打开欧美中高端市场,于中国企业而言是最有效的捷径。” 在梁振鹏看来,海尔收购GE家电业务,不仅有助于开拓美国家电市场,GE品牌也将成为国内家电品牌打开欧美、日本家电市场的跳板。刘步尘也表示,如果收购成功,GE的家电产品和核心技术都会归属于海尔。其次,GE的白电业务拥有大量核心技术,海尔今后也可以使用。另外,海尔也会通过收购,自然而轻易地进入到美国较为封闭的销售渠道。“这比海尔自建渠道要有效得多。” □挑战 机会与风险并存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