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廣播電視台經視頻道《經視說法》,是由湖南省政法機關和湖南經視聯合制作播出的,湖南省首檔普法電視專欄。自2014年10月12日開播以來,節目組邀請了數十位知
高潮阅读 辣文合集下载 书包网 辣文 辣文小说合集 龙腾 小说 龙腾文学网 小村神医 辣文np 门房董大爷 |
湖南廣播電視台經視頻道《經視說法》,是由湖南省政法機關和湖南經視聯合制作播出的,湖南省首檔普法電視專欄。自2014年10月12日開播以來,節目組邀請了數十位知名檢察官以案釋法、以案說法,共同探索檢察官以案釋法的創新普法模式,在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一、普法關鍵在於普及法治思維 人在社會上遇到問題,第一反應應當是通過法律途徑尋求解決方案。構建法律保障體系,並為人民群眾熟知、遵循,正是普法工作的邏輯起點與最終歸宿。 2015年7月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實行檢察官以案釋法制度的規定(試行)》﹔2017年6月28日,又印發《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實行檢察官以案釋法制度的規定(2017修訂)》﹝1﹞,要求各級檢察機關建立並實行檢察官以案釋法制度,探索適合開展以案釋法工作的有效方式,積極開展向社會公眾以案釋法工作,不斷提高全社會法治建設水平。其中就包括檢察官辦案釋法和向社會公眾以案釋法兩種方式。 從構建法律保障體系,並為人民群眾熟知遵循的總體思路出發,“經視說法”團隊認為普法工作不能局限於普及法律知識,而應把重點放在普及法治思維上,究其原因,法律條文種類繁多、浩如煙海,普通人根本難以記清,而一旦擁有法治思維,卻能像一顆種子,播撒心田,使人們從法理層面理解法律規定,進而辨別是非。檢察官通過媒體節目向社會公眾以案釋法,正是普及法律思維的絕佳途徑。 2017年4月7日,《經視說法》報道了這樣一起案例:故意殺人,23年前害人性命﹔亡命天涯,23年后終落法網﹔生死公案,23年前的罪惡該如何追訴?這一起具有重大法治意義的刑事案件,經依法層報最高人民檢察院審查核准,對犯罪嫌疑人涉嫌的故意殺人罪予以追訴。《說法》團隊邀請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公訴一處檢察官楊勇以及刑法學領域權威賀小電律師走進演播廳,釋法已過“追訴時效”的案件如何進行“追訴”。面對鏡頭,受害者家屬表示,之前他們並不懂“追訴時效”這一法律概念,但他們認定一個道理:“正義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面對等待了23年的判決結果,家屬始終相信法律。檢察官以案釋法,引導公眾用法治思維來思考問題。而這,正是節目所要傳達的核心理念、核心要義。 該節目以普及法治思維、法治理念為導向,伸張正義,啟迪民智,社會影響深遠。節目播出后,《法制周報》2017年11月7日專版刊文《“追訴23年”中的法律問題簡析》,重點關注《經視說法》報道的這一典型案例,認為檢察機關對案件的辦理弘揚了法治精神,為普及法治思維貢獻了力量,實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二、探索推動“執法者普法”模式 2017年5月17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意見》﹝2﹞,要求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和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判決書、裁定書、抗訴書、決定書等法律文書應圍繞爭議焦點充分說理,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權利救濟方式等內容向社會公布,方便公眾理解掌握。 長沙某高校的大三學生小張,為了歸還一筆一萬塊錢的“校園貸”,最后居然背負上20萬元的債務﹔長沙某醫療美容機構違規推出“美容貸”,誘導學生拉人頭消費……面對屢被曝光的“校園貸”亂象,2018年1月12日,“說法”團隊推出《害人的“校園貸”》,邀請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張俐檢察官走進演播廳,以辦案人員的視角和思維方式,為大學生甄別“校園貸”違法違規現象,普及金融法律知識﹝3﹞。 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公訴一處處長曹雁翔認為:通過“說法”節目,檢察官以執法者的身份揭露“校園貸”的風險,引導廣大群眾增強金融和網絡安全防范意識,營造良好的法治輿論氛圍,對維護平安校園、規范金融市場、服務經濟健康發展起到建設性的作用。 非法獵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態災難、制售假食用鹽流入市場侵害公眾舌尖上的安全、游人參觀瞻仰革命烈士故居卻並未對外開放……這一類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誰來管?擔任過“公益訴訟起訴人”的長沙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祝珍明給出了答案,通過檢察機關發出檢察建議、進行訴前公告、提起訴訟等一系列程序,可以為受損的“公共利益”尋求一條司法救濟途徑。由此發散思維,類似於小區公共停車位配套嚴重不足,疫苗管理存在安全風險、管理漏洞等問題,都有了解題思路,“雙千計劃”挂職湖南省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處副處長的唐冬楚教授指出,凡涉及生態環保、食藥品安全、消費者權益、國有財產、英烈保護等公共利益問題,都可以通過“公益訴訟”來尋求解決。執法者從“檢察公益訴訟”角度以案釋法,讓人民群眾不僅有安全感,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誰執法誰普法”的模式,使得普法節目更具針對性,而雙向性、參與式的知識互動,也是轉變檢察機關執法理念、規范執法行為的過程,從以前的關門辦案轉向釋法說理,及時消解和回應社會熱點、百姓關切。如果說向社會公眾以案釋法重點著眼於面,那麼辦案檢察官以案釋法則著重於點,二者各有側重,相得益彰。 三、聚焦百姓生活,回應社會關切 2017年,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播出后好評如潮,獲得了超高的收視率和觀眾認可度,成為現象級作品。劇中檢察官侯亮平的形象深入人心,如何讓“侯亮平”們深入尋常百姓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服務經濟與社會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2017年12月20日,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媒體座談會,邀請包括中央媒體駐湘機構、湖南廣播電視台、湖南日報等主流媒體,探討如何講好檢察故事,凝聚正能量。會上,湖南經視頻道總監陳楊表示將進一步加強案例普法工作,充分發揮平台優勢,聚焦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辦好檢察系列普法節目,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此,“說法”團隊積極通聯策劃,聚焦民生關切領域,推出“檢察官在行動”系列專題報道。 2018年1月26日,《經視說法》聚焦全國首例檢察機關督促異地撤銷監護權案:無良父母“出租”孩子行竊,上海檢察機關與湖南審判機關展開跨區域司法協作,撤銷無良父母的監護權,最大限度地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說法””團隊邀請2017年出庭支持湖南省首例檢察機關建議撤銷監護權案件的孫帷韜檢察官,以案說法,講述司法實踐中撤銷監護權案少之又少的難點與痛點。對此,永州當地法院新聞發言人評價說:“檢察官對本案評析很到位,形象也不錯,感謝經視頻道全體員工做出的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