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绝大多数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历程规律来看,价格战几乎是每个行业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最能考验企业生命力的阶段,团购、打车、视频、直播、共享单车等领域皆是如此,而只有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才能够有资格谈及盈利
cf 兰 旱冰鞋视频 桓台一中校歌 水中色综合网 ipz-208 糊涂小子行大运 叶咲梦 皇族天赐 高城ゆい 反琼瑶之还君明珠 |
从绝大多数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历程规律来看,价格战几乎是每个行业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最能考验企业生命力的阶段,团购、打车、视频、直播、共享单车等领域皆是如此,而只有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才能够有资格谈及盈利,智能音箱市场自然也不例外,在经历了2017年的“百箱大战”场面后,智能音箱新一轮的价格战再次升级。 从目前智能音箱产品不断走低的价格趋势来看,已是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从89元的阿里方糖到79元的京东叮咚mini2以及79元的小度智能音箱,智能音箱的价格底线被屡屡打破,各个品牌的低价产品成功的将智能音箱的价格拉入了百元以内的战场中。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家庭安装越来越多的联网设备,智能音箱必将成为未来十年内物联网中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而如此巨大的市场,如果智能音箱真的能够在未来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枢”,所蕴含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然而智能家居的发展还尚未成熟,智能音箱也才刚刚起步,想要在这万亿级的市场中大展宏图,仍然是困难重重。 智能音箱市场玩家众多,大肆的入局实为流量入口的抢滩登陆? 在这个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新物种具有独特的场景地位的背景之下,智能音箱被称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流量入口。而占领入口对于所有的企业而言无疑都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其中的入口之一便是通过智能音箱切入并占据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抢占智能家居的“入口”。 二来是以价格战先教育市场的策略确实能够在短期内能够行之有效,但低价策略所带来的销量并不能带动行业的未来发展,反而仅仅依靠在硬件上的缩水去抢先占领市场,还会导致企业长期处在低利润、低成本、低品质的恶性循环之下,逐渐透支用户期待值,以至于即使以后厂商们推出更完善、更智能的音箱时,他们很难再愿意尝试。这一点从近期新上市的叮咚Mini2就能够窥探出一二,即便该产品首购价下杀到79元,却没有出现一货难求的情况,可见价格战带来的效果也是有限度的。 不过,在目前智能家居系统中,大部分的家电产品还是处在相互割裂的状态,很少能够见到有家庭的家电产品全部是一个品牌旗下成体系的产品。而想要通过智能音箱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就需要将这些产品组成一个智能家居生态圈闭环,如今小米、华为、苹果等硬件厂商都正在不断的朝着这个方向布局。这也就使得未来的市场争夺不再是局限于智能音箱这一个产品功能的竞争,而是转变为了对于更多资源的争夺和对于整合能力的考验。 而有了这些“自来水”的助攻,加上各个品牌厂商不遗余力的宣传和竞争,让智能音箱市场迅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风口,也让众多尚未入局的初创公司和巨头企业对此抱有了巨大的幻想。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音箱的发展似乎变得有些力不从心,如今更像是一个过气的网红,失去了粉丝的宠幸。 根据Canalys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阿里的天猫精灵和小米的小爱音箱出货量分别超过了100万和60万台,位列全球市场的三、四位,仅次于谷歌和亚马逊。在第二季度,阿里巴巴300万台和小米200万台的出货量仍保持在第三、第四的位置,紧随其后的是便是苹果和京东。百万量级成功让国内市场获得了一张智能音箱的入场券,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规模将达到3.3亿元。国内外的分析师一致认为,中国的智能音箱市场潜力无限,未来有望赶超美国。 而对于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厂商而言,也同样是将智能音箱作为了一个流量的场景入口,据业内人士推测,亚马逊原本推出Echo的原因,可能只是单纯的想要拓展一个卖货的渠道,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用户购物。而对于阿里和京东而言,也同样是想通过开拓出客厅的消费应用场景入口来盘活自身的生态资源,找到手机以外的硬件产品来作为智慧家居的流量入口。 说到国内智能音箱行业的火爆,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海外市场的影响。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智能音箱行业报告显示,第一季度Google Home出货量达到240万台,同比增长709%,占据26.5%的市场份额;亚马逊Echo系列智能音箱出货量为400万台,同比增长102%,占据43.6%的市场份额。 智能家居概念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从2014年起就开始不断浮现出各种关于智能家居的硬件产品,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门锁等新奇的产品层出不穷,但说白了,其中智能的核心无非就是在于语音交互。众所周知,语音作为人类最为古老和原始的信息交流方式之一,可谓天生具备着内容传播的媒介优势,正如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所说,口语交流不需要借助文字符号等视觉信息,就可以直接表达观点和想法的先天优势,且更加生动传神。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智能音箱,似乎都忘记了其中的“音箱”二字,仅在“智能”方面不断寻求突破,忽略了对音质的提升,而且根据用户在使用音箱产品过程中的反馈来看,“智能”方面体验也并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远场识别困难、误唤醒率高、连续对话功能不稳定、语义理解能力差等问题,其中主打儿童模式的智能音箱,也由于小孩子发音口齿不清晰而无法识别,各方面都远远无法达到用户的心理阈值。 而想要达到这些目的的前提首先是要突破智能音箱在技术层面的发展,不断完善在人机交互方面的语音技术和识别能力等硬功夫,在此基础上,还要回归声音的本质,在音质和音乐的来源上进行深度布局,用音质去吸引和打动用户在音箱上的原始需求,真正做到高品质的音箱与智能助手的完美融合。 对于企业而言,智能音箱所蕴含的最大的想象空间仍是“入口”的角色,就智能家居的入口而言,知名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报告指出,智能家居将在2020年成为物联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届时连接数将会达到500亿。而且作为部署物联网设备份额的一部分,智能家居设备将在2021年超过智能手机。可见,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在使人们迎来万物互联时代,智能家居作为新兴事物近年来正异军突起,成为产业界争相布局的热点。 不难看出,谷歌和亚马逊两家巨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达到了70%之多,在智能音箱的市场中可谓达到了垄断地位,而且自2014智能音箱问世以来,“二元争霸”的势头也几乎从未间断。不过,近期智能音箱市场中拥有强大实力的玩家开始逐渐增多,市场格局似乎也将就此被打破。 就入局了智能音箱的国际巨头而言,众多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的身影均在其中,2018年2月,苹果发布了智能音箱Home Pod,虽然没有预期中的完美,但是其在音质等方面的突出也是深受果粉的喜爱;9月份,三星在纽约发布Galaxy Note9智能手机的同时,首次对外展示其研发的智能音箱单品Galaxy Home;10月份,Facebook也发布了一款名为“Portal”携带触控屏的智能音箱。 反观国内市场,各个领域的巨头也都纷纷投身于此,其中不乏有大型的家电厂商和众多外围企业,如海尔、美的、出门问问、喜马拉雅、酷狗等,都有着自主研发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发布智能音箱产品的企业就有近50家,且有至少500家与之相关的硬件企业或技术提供商活跃在市场之中。而要说当下国内智能音箱市场中主要的爆款产品,主要还是由几家头部的互联网企业和智能硬件厂商所主导。 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弱AI的阶段,许多智能和语音方面的技术尚且不够成熟,且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领域,反观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市场,速战速决的竞争属性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搭配似乎有些格格不入,或许,还没有等到AI技术发育成熟,智能音箱行业就已经“凉凉”了。 再看如今市面上大多数的智能音箱,基本都会宣传说自己能够提供音乐、有声读物、百科问答等内容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信息查询、外卖、购物等互联网服务,以及场景化智能家居控制能力,比如操控窗帘、电视、空调,电灯、冰箱温度等等,听起来科技感十足,颇有《钢铁侠》中“贾维斯”雏形的味道。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透明电视会变身,全世界仅有两台都来了进博会
- 下一篇:无厨师智能快餐店亮相北京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