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冰箱推荐阅读

主页 > 冰箱 > INTRODUCE

全球华人过中秋天涯海角共此时(2)

2018-09-24 09:26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2014年6月16日至19日,中国总理李克强成功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那一年中秋节,中国国务院侨办组织了国内艺术表演团体来到伦敦举办中秋晚会。当时,我身边的观众不仅有中国人,还有西方人。这让我感受到,中秋节

中国人寿激活卡激活 苍井空中出 小铁的计划3 很很发 安吉的奇妙旅程 selina肿成面包 胡伊宣 基金净值查询000021 女you吧 皇族天子

  2014年6月16日至19日,中国总理李克强成功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那一年中秋节,中国国务院侨办组织了国内艺术表演团体来到伦敦举办中秋晚会。当时,我身边的观众不仅有中国人,还有西方人。这让我感受到,中秋节已经是英国甚至是世界的中秋节了。”

  从2010年开始,郑荣昌每年往返伦敦和北京之间十多趟。“现在,我每个月有1/3的时间在上海与合作伙伴讨论工作。”忙碌而充实的郑荣昌今年选择在中国大陆过中秋。他也记挂着远在海峡另一端的母亲与弟弟:“中国有句老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希望家人每天都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郑荣昌说,身为中华儿女,不管人在哪儿,中华文化的根脉始终深埋在心里。“同时,我也希望以我在海外多年积累的学识与资源回馈祖国,让更多的中国家庭在佳节时刻享受暖暖的幸福感。让自己与更多人同呼吸、共命运。我想这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义吧。”他若有所思地说。

  ■颜天禄(马来西亚)

  提灯游行 和谐共生

  去吉林参加侨联活动、赴上海参加改革开放40年论坛、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最近,马来西亚宗乡青联合总会名誉会长、原马六甲州政府对华事务特使颜天禄的日程表很满。但不管多忙,中秋这一天,颜天禄都会在马六甲州和家人共同度过。

  作为闽籍“华四代”,颜天禄的中秋记忆与提灯会有关。彩绘灯笼比赛和提灯游行是马来西亚华人世代相传的庆祝佳节的特有方式,是庆祝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中秋之夜,各商家都会在店内挂满五颜六色的灯笼。华人社团则举办彩绘灯笼比赛,将五彩缤纷的灯笼作品挂满回廊,用美轮美奂的各式灯笼点亮夜空。“记得七八岁时,街坊邻居都会办提灯会。我们小孩子没钱买灯笼,就自己制作,当时连铁罐都用上了。”颜天禄笑说,提灯后,就比赛吃月饼。海外华人传承文化的方式就是那么直接又浓烈。正是小时候提灯笼的经历,让长大后的颜天禄格外注重华社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每年都牵头主办提灯大会。

  “中秋佳节在马六甲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颜天禄介绍,17、18世纪,大批华人自中国南下,将中秋这一传统节日带进了马六甲。经过一代又一代华人的传承,中秋节已经成为马六甲华人社会最重要的佳节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春节。“每到中秋,会馆、宗亲会等华人社团就会主办‘月光会’——就是赏灯会——以加强联系。”颜天禄说,一般华社还会同时举办提灯会,让家长陪同孩子提灯踩街。此外,还有灯笼制作比赛、猜灯谜等。当然,也少不了吃月饼。”

  “我们也会邀请当地人一起过节,许多政府官员也会出席提灯大会。”颜天禄说,秉承中华文化的博大包容,华人在异乡扎根发展,与其他族裔往来互通,绘就了马来西亚社会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

  佳节来临,颜天禄心里满是祝福:“花好月圆之际,我祝福我的朋友中秋快乐,愿他们平安好运,工作顺利,永远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也希望中马关系能在‘共建丝路、共享发展’中更上一层楼,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卞 军(澳大利亚)

  中秋味道 不逊国内

  “近年来,海外过中秋的气氛越来越浓厚。我所在的悉尼地区,中秋节不仅活动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参与的人群也逐渐多样化,有华侨华人,也有很多澳大利亚人。”澳中商业峰会执行主席、悉尼上海商会会长卞军先生由衷地感慨道。

  “前两天,我应邀出席了安永公司主办的悉尼‘庆中秋’主题鸡尾酒会。酒会很有特色,当地人和我们华人同胞一起品尝月饼,分享中秋故事,学说祝福语。华人同事还表演了古筝、二胡,现场掌声阵阵。”卞军津津有味地描述道。

  节日期间,澳大利亚华社热闹非常。活动一场接一场。除了家族聚会,还有各个华人社团自发组织的晚会、文艺演出。9月初,澳大利亚中华青年联合总会和悉尼大学中国学联联合主办了“两岸一家亲,共叙故乡情”主题中秋联欢晚会,中央广播电台也在悉尼市政厅举办了“中秋月儿圆”主题慰侨文艺晚会。

  “一个月前,市场上就显现出中秋氛围。月饼种类繁多,粤式、广式、苏式应有尽有。我们甚至能买到上海杏花楼和北京稻香村的月饼。一些公司也会制作创意型和企业品牌月饼出售和赠送。”身为上海人的卞军坦言,多年难觅的故乡食物,如今见到真是既惊讶又亲切。

  这与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1990年我刚到澳大利亚,那年是我第一次在国外过中秋节。也就只能和华人朋友们吃个饭,给家里打个国际长途报平安。”卞军说。

  澳大利亚中秋节日氛围越来越浓,反映的是当地社会对中国节庆传统的认可、对中华文化的重视。“中国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中澳两国各领域的合作更加密切。而且,海内外华侨华人也在努力推动两国民间交流。”卞军说,“如今,我觉得在澳大利亚,中秋节的节味儿和团圆味儿一点都不弱于中国国内。”

  “中澳两国民心相通,不论是经贸往来还是文化交流都在不断深化。我们海外华人深感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我也希望能继续为中澳双方民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尽绵薄之力。”卞军对未来满含期待。

  ■黄伟文(巴拿马)

  艺术盛宴 故乡明月

  “有你,月才圆!‘亲情中华’贺中秋!”离中秋还有段日子,巴拿马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黄伟文的朋友圈就开始出现中秋活动的海报。

  “今年,中国侨联主办广州市侨联承办的‘亲情中华’艺术团刚好在中秋期间到访巴拿马,为我们这些海外游子带来艺术盛宴,多好!”黄伟文说,今年的演出是在一个能容纳2000多人的剧场举办的。这让他想起了2011年。“我们还邀请了很多的当地政要,共度佳节。”

  那一年,巴拿马侨界首次举办活动庆中秋。黄伟文牵头成立的广东同乡联谊总会与广州市侨联沟通后,“亲情中华”第一次在中秋期间出现在巴拿马华侨华人面前。

  “那是我们巴拿马第一次有成规模的庆中秋活动。”说起那次活动,黄伟文依然很兴奋。“我们巴拿马的华侨华人95%来自广东,所以我们邀请的主要是广东艺术家,让大家能感受到浓浓的乡情。而且,那次活动我们一反常规,没有选择剧场而是特意在一家酒楼举办。中秋嘛,要团圆。我们希望大家看完演出一起吃饭一起品尝月饼一起赏月。当时我们有60桌600多人,很热闹。我还记得有个很受欢迎的广东艺术家一边唱一边满场转着和观众互动,气氛热烈极了。”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