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冰箱推荐阅读

主页 > 冰箱 > INTRODUCE

垃圾分类:如何“进课堂” “盆景”如何变成“森林”(2)

2018-09-20 12:16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可以说,在垃圾投放这个问题上,难免存在“匿名便利”的心理。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前期,不少市民也不把垃圾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但是,两个著名事件使得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一个是“东京垃圾战争”,一个是“水俣病

吉泽明步下马了么 avmoo.net 雷政富12秒完整版 河马比分hemaqiuxun connecting 月野りさ tek062 动漫美少女触手受辱 箱包提手 佐仓あんな yy女主播毒药

  可以说,在垃圾投放这个问题上,难免存在“匿名便利”的心理。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前期,不少市民也不把垃圾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但是,两个著名事件使得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一个是“东京垃圾战争”,一个是“水俣病事件”。

  前者是因为垃圾处理厂的建设,东京都杉并区居民与作为垃圾堆放场的江东区形成尖锐对立;后者的历史影响更是众所周知,民众认识到保证生活质量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由此,日本社会着手解决两件事:一个是信息公开,一个是公众参与。

  信息公开主要是以市、町(相当于街道)、村为单位公开本区域的环境问题,如垃圾种类、垃圾量、垃圾处理费用等。在公开的基础上,建立市民垃圾分类及处理委员会(包括专家、学生、家庭主妇)、市民垃圾非法投弃监督员、市民垃圾对策提案委员会等。滋贺县长浜市的一项记录显示,该市各种垃圾处理问题的活动每个月有40次之多,差不多一半市民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垃圾问题讨论。

  尹良富:对闵行区古美街道、梅陇镇等20多个小区进行的实地调研显示,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居民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不折不扣地执行规则,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排放。

  我曾对日本东京都国分市进行过相关调研。登录该市官网,可以看到1300余种废弃物品的“分类辞典”,并对应“可燃、不可燃、资源、有害”等归属进行列表,以供居民在分类时进行参考。居民按照标准分类后,还需要依据约定的垃圾收集日历进行定时、定点投放。如果错过时间,就只能乖乖地拿回家里;家具、修剪树枝等大型垃圾,还必须付费申请搬运。对违法排放的惩罚也是比较严厉的,违法者不仅会收到罚单,而且会被周围邻居“看不起”。

  可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有心人”的积极参与,而且有赖于相关部门开展细致的指导工作。要把“分类减量”落实到每一个家庭,让“麻烦事”变成“分内事”,甚至要让人真正体验到什么是“人眼可畏”。

  街头垃圾箱应当逐步减少

  日本街头垃圾箱减少只是近10年才出现的事情。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政府在垃圾处理上的开支。对上海来说,街头垃圾箱也应当逐步减少。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显示,过多的垃圾箱,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鼓励产生垃圾以及随意丢弃垃圾

  解放周一:据说在日本,一个矿泉水瓶要扔三个垃圾桶。如此烦琐的步骤,日本人是怎样执行到位的?

  赵唯伊:在日本,一个矿泉水瓶确实要扔三个垃圾桶。如果是茶饮的话,还要用水把瓶冲洗干净才能扔掉。由于从小就认识到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性,这样做日本人并不觉得麻烦。

  关键在于,日本把环保理念贯彻到了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在日本的“社会”课本中,从吃饭产生什么垃圾到这些垃圾运往何处,又是怎么处理的,都有详细讲解。同时,还强调如果不处理这些垃圾就会危害人类的生存,等等。

  作为“社会”课程的一环,学校会带领三年级的小朋友到垃圾处理厂去参观。在那里,孩子们会见到各个种类的垃圾,看到垃圾处理流程的录像,从而能更深切地体验到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

  张文明:实际上,这样的回收过程可以说是回收企业和生产企业基于利益而精心设计的准营销手段。企业会与地方行政机构合作,在便利店、自动售货机周边分别设置对应饮料瓶、瓶盖、包装塑封的透明回收篮。

  一方面,它利用了人们对色彩的敏感度,使得分类更加容易操作——三个回收篮分别是五颜六色的瓶盖、洁白的瓶体、花花绿绿的塑封。另一方面,它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同时,要确保这一点,一个重要前提是减少垃圾箱的设置,从而让人在投弃饮料瓶时只能找到这种“一分三”的投弃渠道。

  解放周一:说到公共场所减少设置垃圾箱,很多去过日本旅游的人有一个同感:日本的街道很干净,却很难看到垃圾箱。这是为什么呢?就上海而言,公共场所的垃圾箱数量应该增加还是减少?

  赵唯伊:在日本街头减少垃圾箱设置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政府在垃圾处理上的开支。日本不提倡在路面设置垃圾箱,但会相应增设“请把垃圾带回家”的提示牌。

  张文明:日本街头的垃圾箱也不是一直这么少,垃圾箱减少只是近10年才出现的事情。好在,日本市民对此表示“非常赞同”。很多地区甚至明确,公共场所丢弃垃圾是违法的,包括投弃烟头。

  对上海来说,我觉得街头垃圾箱是应当逐步减少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显示,过多的垃圾箱,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鼓励产生垃圾以及随意丢弃垃圾。

  解放周一:但也有人提出,即便认真按照标准进行垃圾分类和投放,环卫工人最后还是会将它们混在一起倾倒运输。

  尹良富:现实中,确实存在“一股脑”倾倒垃圾的现象。改变这一现象,比较好的办法是提倡清运车辆分时段进行清运。比如,早晨清运干垃圾,其他时段处理厨余垃圾。但是,这可能会增加一些运输和人力成本。

  就现阶段而言,建议有关部门明确“二次分拣”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地位,合理核定和发放分拣劳动报酬,适度提高分拣工人的收入水平。同时,小区内垃圾桶可套上依据垃圾分类不同而相应设置的不同颜色的塑料袋,便于保洁员清理。

  不能只寄希望于“严罚”

  收费是否是“利器”,牵扯到很多问题。比如,如何确定每一户家庭的排放数量?是按户籍人口还是按实际居住人数?对于个体,还是要以鼓励为主。例如,是否可以补贴家庭购买生鲜垃圾处理机,来推动厨余垃圾直接转化为花肥等

  解放周一:推行垃圾计量收费制度,实施分类垃圾和混合垃圾的差别化收费政策,是推进垃圾分类的“利器”么?

  赵唯伊:在日本东京都立川市,2007年以来人口年年增加,但垃圾总量年年减少。这是因为,2013年末,立川市实行了垃圾回收收费政策,扔资源垃圾以外的垃圾要买专用垃圾袋。

  收费虽然不高,却使人们更加注意垃圾分类和减量。比如,厨房垃圾有可能带水,焚烧时会消耗更多能源,因此政府提倡“在扔之前再挤一下水”。收费以后,大家就很自觉地“再挤一次”。

  尹良富:收费是否是“利器”,牵扯到很多问题。比如,如何确定每一户家庭的排放数量,是按户征收还是按人头征收?按人头征收的话,是按户籍人口还是按实际居住人数?这牵涉公平性的问题。

  或许,我们可以试点进行垃圾袋分发,由此建立家庭垃圾投放跟踪机制。每个垃圾袋表面印上这个家庭的独特编号或二维码。有关方面定期抽查,并根据结果对做得好的家庭实施奖励。

  解放周一:也有人建议,要像抓交通违法整治、特定区域禁燃鞭炮那样,对不按规矩投放垃圾的人给予惩罚。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