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总爱借着“锻炼员工”和“促进团队和谐”的名头,提出各种“奇葩”制度和要求的领导,还有很多。脱口秀《又来了》中有一期,采访了一些90后
曝!日本女人竟喜欢男人做这行 小兰邪恶被傉动态图 性感美人一丝不苟女图片女 梨绘 川野优 细头银 关之琳前夫 star 424 |
现在的90后,不会盲目相信资历经验这一套。 毕竟,在这个时代,没有绝对稳定的工作,只有绝对可靠的实力。 被迫接受这种“锻炼”的员工也无奈表示:的确觉得“很尴尬”。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总爱借着“锻炼员工”和“促进团队和谐”的名头,提出各种“奇葩”制度和要求的领导,还有很多。 在《瓦尔登湖》里有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90后的职场,没有宫斗,只有不伺候。 他们大概会翻个白眼,然后给出答案:没兴趣,没意义,更没必要。 第二位领导有些高冷,要求严格,却有着很强的工作能力和执行能力,虽然下属们每次汇报工作都战战兢兢,私下总吐槽他“冷血”,但他们打心底里佩服和尊敬这位领导。 总是躲在领导壳子里“耀武扬威”,这样的领导,只会败光下属的好感。 对张百基而言,“干杂务”并不是自己追求的职业目标,与其一直默默无闻,不如让领导知道自己真正的想法。 他们常常自嘲 :“一边往杯子里泡着枸杞养生,一边熬夜爆肝工作。” 如今的年轻人,对这句话的厌恶更深。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领导,只会凭着过去的辉煌成就“画大饼”,早就“骗不住”年轻人了。 有人曾发起过一个关于90后是否会在工作中讨好领导的线下采访,大部分年轻人的答案是:“不会”、“主要看能力”。 就像视频里说的那样: 微博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千奇百怪的辞职报告合集: 厌恶来自金钱与权力的颐指气使,但信服高于自己的实力和人品。 大多数90后是在互联网时代中长大的,互联网的自由与开放,让他们更加抗拒人格上的不平等。 有问题就直接沟通,哪怕最后事实证明自己是错的,也不愿因为担心得罪领导而遮遮掩掩、耽误时间。 一篇名为《领导痛批95后下属》的文章在网络上火爆一时,摆出了多条“劝诫”。 虽然这句话很扎老一辈人的心,但是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大批90后们,正在职场上拼得风生水起。 事情办砸了,又回过头否定下属的能力。 挂着领导的头衔,却没有领导该有的样子。 1、赚钱重要,舒心更重要 来源:杭州日报 他说自己最讨厌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感受不到尊重”,是越来越多的90后选择离职的原因之一。 越过山丘,发现全是90后——只有加班的人能看见。 没时间旅游,去个韩国,订好了机票,公司却说让退票。 北京某大厦里有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 所以,不讨好领导的90后,最大的底气,也来自于对自身实力的认可。 3、讨好无意义,实力才是硬道理 “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韩寒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我最讨厌的几句话》。 从最初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6年,某职业网站发布的 “90后职场肖像”报告显示,“对员工的尊重 ”,是90后选择就业单位的最主要参考因素。
“尊重”和“不讨好”,一点也不矛盾。 他的身上有很多90后职场新人的影子:大学毕业,各方面能力都不错,心气颇高,总想“搞事业”…… 脱口秀《又来了》中有一期,采访了一些90后“会因为什么而离职”,答案千奇百怪: 马云曾说:“90后是很难骗的。” 比起花时间想着如何拍领导马屁,这些年轻人更愿意花时间努力工作或者提升自己。 年轻一代职场人很清楚,公司要的是能力、是业绩,而不是一味殷勤献好。 给几名推销员买水的路人发现真相之后觉得十分寒心:自己毫无杂质的善意,到头来只然是“训练的工具”。 部分认同之余,也有人对一些地方提出质疑。 成都一家公司为了“锻炼”员工的推销能力,让员工说服路人请自己喝水,然后再将路人给自己买的水以高于3倍的价格卖给别人。 不想混日子了,很多员工现在都是混日子,我还没到混日子的年纪,没法安逸。 4、不讨好是因为自己有原则 “一言不合,抬腿就走”,成了一部分年轻人的职场现状。 四千多个回答里,几乎所有人都对这件事表示了赞同。 来源:《又来了脱口秀:他们这样对抗“潜规则”》 别人请假,自己逢年过节要在岗留守。 2、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被讨好 他们拒绝“卑躬屈膝、讨好领导”,也不待见同事巴结上司。 不少90后正在一点点变成这种“知道青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明确职场中的目标定位。 来源:中国日报网 没时间交男友,看电影还要看好时间,下午场晚上21:00前到店。 因为在那个几乎没有跳槽概念的年代里,“和领导关系如何”是能否保住“铁饭碗”的关键。 平等是很多年轻人遵循的职场黄金法则。 老板不走就不能下班,周末必须参加公司团建,必须帮忙订外卖和取快递、吃饭绝对不能单独一个人吃…… “我很欢迎您向我分享您的经验,因为您是前辈,您的经验一定会对我有帮助。但请您不要同一件事重复一千遍。” 9.2分韩剧《未生》中,职场新人张百基对前辈安排的琐碎杂务十分不满。 “公司总是打鸡血,打着打着就不想干了。” 对他们而言,领导和自己只有职位上的区分,没有人格上的差别。 钱是重要,但有时候,舒心也很重要。 没有前途,开业时营业额70多万,现在只有10左右,见证过你的辉煌,也见证了你的衰退,无人管理,无人经营。 对年轻人来说,讨好领导的性价比越来越低。 面对质疑,公司的负责人淡定回应:“只是想要培养新员工与陌生人交流的能力。” 一个杭州女孩列出了自己辞职的七大原因: 让年轻人们感到无奈的,还有那些格外喜欢“卖弄”资历的领导。 忙着赚钱已经够累了,至于“宫斗”,他们真的不愿花时间。 来源:《又来了脱口秀:他们这样对抗“潜规则”》 他们眼中的工作意义,不在于为领导端茶送水、鞍前马后,而在于为公司创造价值。 不喜欢无意义的加班,但是遇到了真正需要加班的时候,他们又比谁都努力。 这份尊敬是因为对方渊博的学识和超强的业务能力,而不是职位的高低。 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现在的90后都不愿意讨好领导了?” 在《90后洞察报告》里,有将近一半的90后表示,自己最无法接受的同事类型就是“爱讨好上级”。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再盲目迷信领导的权威。 这种“大胆叛逆”令部分人感到困惑。 就像韩寒在文中总结的:“毕竟资历是用来做事的,不是用来压人的。” 这些老一辈看来“小题大做”的离职原因背后,是90后们对传统职场上这些莫名其妙的潜规则的反抗。 鼓励自己的员工明目张胆地利用他人的善良,这种令人尴尬的“销售培训”,不得不让人对公司领导的价值观产生怀疑。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90后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炒公司”。 热衷于无限度地“压榨”员工,有的领导还时不时“突发奇想”。 例如,其中有一条说:“不要问我那么多为什么,因为你的判断力不可能超过我。” 更何况,有时遇上“奇葩”的公司和领导,连尊重都觉得不值。 对权威和经验过分强调的背后,其实是对能力的轻视。 来源:《90后洞察报告》 你要问他们:为什么不讨好领导? 但如果交代事情的时候不肯多花一点时间说清楚说明白,反而让下属去“猜测着”办事。 70后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离职时间是四年以上,80后是三年半,90后是19个月,而95后,只有7个月。 拿着一成不变的低薪,忍受着不合常理的加班,在公司待了快六年,她终于决定走出来。 前不久,领英发布的一项数据统计显示: 他们似乎是铁了心要把“天不怕地不怕,一个不顺心就炸”演绎到底。 昨天,又一封辞职信在网上火了。 中国社会向来注重人情,老一代人往往会更看重和领导的关系。 但显然,这个概念已经不适用于现在了。 到后来更直白的:“领导,你这么点钱,我很难办事啊。” 没有加班工资,上班无期限。 然而比起她,还有许多年轻人在“裸辞”这件事上,表现得更为果断。 浪费的是双方的时间和精力。 令人不适的规定背后,是年轻人们无法苟同的三观。 “太官僚”、“限制个人自由”、“总让员工转发朋友圈”、“不给开空调,wifi太慢”…… 台剧《三明治女孩的逆袭》里,女主角遇到过两个领导: 他直接找到对方提出质疑和需求。 如果一个公司或者岗位没办法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性,领导又没有强大的业务能力,什么都学不到,那么,不少人就会选择“炒掉公司”。 做不到趋炎附势、溜须拍马、左右逢源。没有朋友,维护公司利益得罪人 ,连逛个街的人都没有。 “工作强度太大,总是提倡加班。” 他们有自己坚守的契约和规则。 第一个擅长溜须拍马,没有什么业务能力,年轻下属们对他的态度是嘲讽,厌恶,瞧不起。 近几年,大公司“过劳死”的人不在少数。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