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逻辑:高端乘用车逐步成为主力消费车型,热管理系统处于大爆发的前夜。整车热管理从“分立”走向“融合”,具有总包资质的供应商稀缺,“模块化采购”的方式
柚木提娜 rio 坏蛋与恶魔 佐助小樱h 一ノ瀬ルカ 火石结晶有什么用 步步高v205 黑龙江11选5任选三技巧-上竤彩玩 丁龙音 姊姊的护士服 |
(责任编辑:DF207) 高端乘用车增速拐点来临,热管理系统迎来量价齐升。政策向长续航里程车型倾斜,高端乘用车逐步成为主力消费车型,需求更高效、精密化温控:①国内动力电池冷却以“风冷”为主,随着电池容量与能量密度持续提升,换热效率更高的“液冷”将主导电池热管理,市场空间巨大。 ②低温环境下 PTC 制热比低,严重削弱续航里程,“热泵空调”有望成为主流技术路线。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价值量是传统汽车的 3~4 倍,预计 18~20年内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 48、74、103 亿元,CAGR46%。 投资策略:建议关注热管理系统细分领域龙头,未来有望延伸至整车热管理。推荐关注(002126),为等自主品牌配套开发的电池冷却系统和电机冷却产品;奥特佳(002239),电动压缩机进入比亚迪及大众 MEB 新能源汽车平台供应链。
核心逻辑:高端乘用车逐步成为主力消费车型,热管理系统处于大爆发的前夜。整车热管理从“分立”走向“融合”,具有总包资质的供应商稀缺,“模块化采购”的方式将促成零部件全球化供应链体系,细分领域龙头顺势崛起。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凭借对“电池热管理、热泵空调”等新兴需求的理解,率先切入一级供应体系,打破传统热管理系统格局。 新能源汽车为热管理系统带来全新变革。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由发动机替换为“三电”系统,其中动力电池是影响整车性能的关键因素,电池热管理模块是从 0 到 1 的增量需求。动力类型的变化带来电动压缩机需求,并配备独立制热组件(PTC/热泵)。同时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由分立式向整体统筹方向发展,将空调系统、动力总成和电池温控系统融合,集成一套合理利用车内各部件冷热源的解决方案。 百舸争流重塑供给端格局,细分领域龙头崛起。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从“分立”走向“融合”,系统设计需要对整车热交换有深刻理解,具有集成设计能力的总包商稀缺。整车厂倾向于“模块化采购”,未来有望形成核心零部件全球化供应体系, 细分领域龙头有望凭借对“电池热管理、热泵空调”等新兴需求的快速反应切入一级供应体系,打破传统热管理系统竞争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