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劳动报,电子报,上海,新闻,视频,图片,微博,评论,长三角,体育,娱乐,社会,
www.998.com 广告任务网 91pron网址 王梦溪qvod 泷泽萝拉第三部种子 怀内网 夏邑杀人案 vip265 永丰新闻 |
1989年,刚从技校毕业的王曙群清楚地记得,刚进厂时,来订购冰箱的汽车在厂门口排起了长队,“那时侯,咱们厂在整个老闵行地区可受人羡慕了,如果夫妻两人都在厂里,条件那是相当好的!”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品生产几年后逐步走向低迷。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航天企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句话一时间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您的位置:首页 >> 工会 当年造冰箱 今天造飞船 2018/3/6 10:05:31 作者:劳动报记者王枫 来源:劳动报 编辑:赵彤云 参与神舟系列研制生产的过程,也是全厂一线职工技能提升的一次飞跃。 2008年9月,金红新随发射试验队来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当看到我们生产的火箭缓缓推出总装厂房,运抵发射塔架,一切怨言和烦恼都没了!” 看到火箭推出厂房,一切怨言都没了 30年前,订购冰箱的汽车排满厂门口
微信 出国潮中,也曾想出国打工 从1996年起,王曙群参与到921系列也就是神舟系列的研制生产,研制过程中,一个个难关横亘在团队面前:对接机构12把柔性传动的对接锁如何在两把主动锁的带动下实现同步传动,保证对接的密封性,直接关系航天员生命安全,在多达150万个数据中,王曙群提炼出了钢索紧固螺母的旋转角度与钩间距、钢丝绳张力以及绳轮角度之间的变量关系,形成了每变化1度的装调对应关系表,他制定了科学的试验方案,不仅能使柔性传动的对接锁系快速精准地调整到同步,也使同步稳定性从最初的3次提高至50次以上。在对接机构的研制中,为了丝杠联系组合的安装精度由0.1mm提升至0.01mm,他们日以继夜的调整试验方案,熬红了双眼。
月面巡视器在月球表面行走,地表温度、硬度对轮毂材料提出了严苛要求,在金红新和他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在一块直径300毫米、重达60多斤的铝块上“绣花”,通过数控加工,将60多斤的铝材“瘦身”到460克,厚度最薄处仅为2毫米左右,“如果放在十多年前,这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 1979年,21岁不到的金红新从技校毕业,来到上海新中华机器厂(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前身)做了一名车工。尽管新中华机器厂是一家军工企业,但厂房十分简陋,只有数幢2层楼的矮平房,零部件加工基本要靠简单的机械甚至手工完成。当时,上海小囡能进全民企业上班是件令人羡慕的事儿,父亲叮嘱金红新:“小鬼头,到企业要争口气,好好干活!” 在数控分厂,金红新指着一台高达4米多的大家伙告诉记者,“看,这就是当时我们从意大利引进的第一台数控机床,企业把有限资金投到发展上,花了近1000万元,当时可是我们的宝贝呢!”这台“宝贝”刚进车间时,面对着全外文的说明书,大家都两眼一抹黑,但并没有被吓退,外出参加培训、自己琢磨编程、加班加点搞研究……终于,这台宝贝成了最抢手的机器,“生产神舟对接零部件和运载火箭的两位负责人还为了谁先用机器,争得面红耳赤呢!” 金红新是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数控分厂特级技师,也是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工作的带头人。今年,年满60岁的金红新即将退休,说起工作了40年的企业,他格外自豪,“几代国家领导人都来我们厂参观过。”说起上海航天40年的发展,他更是感慨万分:“当年我们人多产能低,两三年才发射一发火箭,而今年一年,我们上海航天就将完成16次发射任务! 金红新坦言,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出国潮的影响下,他也差点离开企业出国打工。“那时候,厂里不太景气,看到不少朋友都出国去新加坡打工,心里也动摇过,想出国看看。”不过最终,他没有成行,他的坚持,也迎来了上海航天发展的春天。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