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冰箱推荐阅读

主页 > 冰箱 > INTRODUCE

这家比海尔还赚钱的冰箱巨头 现竟是落得这样凄惨的结局(2)

2018-01-04 12:01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这家比海尔还赚钱的冰箱巨头 现竟是落得这样凄惨的结局 由于连续六年多持续巨额亏损5.07亿新币(约合人民币24.83亿元),负债总额超过22亿元,曾经享誉全国的冰

千姿百态的意思 枪手传奇王牌后卫 呛口的小辣椒家境 强心脏101026中字 强心脏120828中字 乔石维基百科 切糕歌 秦都团 勤冶堂 青春cup哪集h

  1989年新飞冰箱厂实现销售收入2.14亿元,利润2879万元。 “他虽然小学四年级都没念完,但是敢想敢干,有想法,管理非常严格。”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刘炳银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他曾公开表示“谁砸新飞的牌子,就敲掉谁的饭碗”。 1990年5月20日,刘炳银当着数百名新飞冰箱销售商代表、新闻媒体和新飞员工的面,抡起大锤砸向400多台不合格的冰箱。同年9月,刘炳银再次集中销毁了1000多台不合格的冰箱,“免掉了分管质量的副厂长,全厂停产一个月,全厂管理人员的工资下调30%,开展全员质量整顿。” 除了严格管理产品质量,不按常理出牌的刘炳银,还在那个年代大胆的打破了很多员工在国企的僵化思想。

千万别晒支付宝账单了 你已经不知不觉被带入坑

  李连印在书中写到,2004年新飞再次实现历史突破,冰箱销量突破200万台,达到210万台,同比增长21%,创历史最高纪录。 李根的时代并未持续多久。2005年9月,新乡当地政府以5.1亿元的价格将39%的股权出售给了丰隆股份,丰隆电器在新飞电器的持股比例一跃提升至了90%。至此,丰隆终于获得了新飞电器的经营管理权。 2006年11月,马来西亚人张冬贵取代李根掌管新飞电器,并对新飞电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外方两种管理方式以及企业文化的冲突也自此开始。 “大批来自新加坡的管理人员空降到新飞。”一名原新飞电器的中高层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2005年股权转让时,新飞电器的中层管理人员不超过100人,但是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400人。

【原标题】这家比海尔还赚钱的冰箱巨头 现竟是落得这样凄惨的结局—来源:光明网生活频道—编辑:王诗奕

  2011年8月份,董事长又改由阮健平担任,总裁则变更为吴俊财。同一年,由丰隆方面任命的原销售总经理羊健、原技术总经理梁尚勇、首席财务官尹浩恩相继离开新飞电器。 “之前新飞在全国有1.8万个销售网点,后来砍到了1万个网点,这样减成本是最容易,亏损虽然减少了,但是有新产品出来也没渠道销售,后来销售也就急剧下跌。”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丰隆方面的决策层对于电商也持反对态度,直到2013年才最终启动电商事业部。 频繁的人事变动以及不停更换的策略不仅没有帮助新飞扭亏,反而进一步伤害到了新飞电器,持续的巨额亏损最终让丰隆也无力继续支持。 “丰隆在员工停工之后增资了4亿元,后来又陆续投入了7.5亿元,合计11.5亿元。”

  对于当时为何选择让丰隆集团参股,曾任新飞党委工作部部长的李连印,在《广告到底》一书中写道,当时丰隆集团董事局主席郭芳枫先生在此次会晤中受到鼓舞,随即派员到河南进行考察,并最终选择了新飞电器作为合作伙伴。 “1994年合资的时候,新飞的销量赶不上海尔,但是实现利润要比海尔多,合资之前,净利润海尔没有哪一年超过新飞的。”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新飞如日中天的当口,刘炳银并不希望与外资合资。 1994年6月8日,新飞丰隆合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会议一致认为,合资后的新飞可以利用合资后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至此,新飞的刘炳银时代彻底终结。直至生命结束,刘炳银也未能带领新飞走向“多元化”。 实际上,在刘炳银去世半年前,新飞电器的股权结构就发生了变更。2001年2月,丰隆股份将豫新电器的6%的股权收购,这样一来,丰隆电器的持股比例就增加至51%,新加坡方获得控股权。 虽然控股权变更,但是根据合资章程,中方仍然拥有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刘炳银去世后,李根接过了接力棒,出任新飞集团和新飞电器董事长、党委书记。接手后,李根立即对管理部门进行了压缩,并将原来的垂直式管理模式改变为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由之前的“权力垄断”变为放权给团队,并推行激励机制。 “2002年新飞一举打破行业排序连续6年不变的格局,首次由行业第三跃居第二,2003/2004年,新飞又连续稳居行业第二把交椅。”

  在当时总有人认为,“进了新飞门,就是国企人;不管干不干,不少三顿饭。”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话当时是刷在墙上的,刘炳银是真处理人。”上述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刘炳银率先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铁工资、铁交椅、铁饭碗”的僵化制度,搞竞争上岗,干部能上能下,“一个副厂长因为干得不好,直接免到厂区推板车。 1991年12月18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以新乡电冰箱厂为基础,联合省内外数十家电冰箱配套件生产厂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组建成立了河南新飞电器集团。 1994年1月18日,河南新飞电器集团改制为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内部持股比例占17.04%,国有资产股权比例占82.96%。

责任编辑:王慧

  由于连续六年多持续巨额亏损5.07亿新币(约合人民币24.83亿元),负债总额超过22亿元,曾经享誉全国的冰箱巨头新飞电器最终在2017年11月1日做出了停产重整的决定。 对于新飞的衰落,有人把矛头指向23年前引进的外资股东——新加坡丰隆集团,指其在掌握运营主导权后经营不善。也有分析认为,当地政府在对新飞品牌管理上的问题,影响了新飞品牌的声誉。不过,新飞员工朴素情感的背后,新飞“当家人”刘炳银先后错过“上市”、“多元化”机遇对于新飞命运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几经辗转,澎湃新闻记者还联系到了多名曾在新飞内部任职的中高层人士,试图还原这家曾经辉煌的冰箱企业,如何从一家靠贷款发工资的小型地方军工企业,成为国内冰箱行业领头羊;

这家比海尔还赚钱的冰箱巨头 现竟是落得这样凄惨的结局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