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驱动“马达”更劲,“两落地一融合”走向深入;经济发展动能更足,主导产业领域重大项目“捷报频传”;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天更蓝水更清;民生福祉不断加
重生烽火岁月 tokyo hot n0250 tokyo hot n0608 tokyo hot n0832 trayservice tts内存分配失败 ylfx.com tvb4inlove ua女人网减肥 w-aphidic wevs韩国队 |
各种机器人在南京康尼机电智能制造车间内忙碌地生产。 本报记者 冯芃摄 龙虎网讯 创新驱动“马达”更劲,“两落地一融合”走向深入;经济发展动能更足,主导产业领域重大项目“捷报频传”;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天更蓝水更清;民生福祉不断加码,市民收获满满幸福感……即将过去的2017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时值年末,大项目引进却以“冲刺”的姿态,在2017年尾跑出了“南京加速度”。 11月2日,总投资136亿元的晶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项目在江宁滨江开发区破土动工;10日,全球最大的芯片设计自动化企业美国新思科技(Synopsys)区域总部宣布落户南京江北新区;13日,董明珠回了趟南京老家,决定在江宁高新园打造格力国内最大的中央空调智能制造基地,一期投资100亿元;同一天,楷登(Cadence)电子(中国)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落户浦口区;17日,阿里巴巴斥资8亿元在南京拿地建江苏总部。 12月18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722亿元的20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包括鸿海大屏液晶模组及智能电视研发制造总部、正大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产业园、LG电子汽车零部件研发、苏宁IT产业研发综合体等,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13个、现代服务业项目7个。 从年初清华紫光半导体项目落户,到金洽会上总投资4523亿元的74个重大项目落户,南京今年招商引资的“签约季”特别长,从一定程度折射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发展动能的跃升。今年全年,我市共开工建设227个市级大项目,不少都集中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我市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发展方向,着力打造“4+4+1”主导产业体系,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脉络更清晰。预计今年全年,全市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可达7600亿元,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立足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战略定位,南京还提出了“121”战略——建设一个名城,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两个中心,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 9月底,南京启动“两落地一融合”(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工程,作为建设创新名城的具体抓手。时隔不到两个月,市委市政府举行“两落地一融合”工程第一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首批31个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在会上签约。近期,已签约的新型研发机构纷纷装修进驻、招才引智、核名注册,标志着南京“两落地一融合”向纵深推进,创新名城建设渐入佳境。 按照“两落地一融合”决策部署,我市还启动了全市科技园区整合设立工作,集中力量打造15个高新园区,各区(包括江北新区)原则上分别整合或设立1个高新园区,集聚整合辖区内现有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实施统一支持政策、统一园区品牌、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考核体系。如今,全市科技园区整合工作顺利推进,催生了一批适宜创新种子生根萌芽、茁壮成长的“创新熟地”。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刚刚完成改造的太平南路正向每一个路过这里的人们展现她的“新妆”:高大的梧桐林荫道两旁,外墙青灰色的建筑透着浓浓民国范儿,见证太平南路百年历史的民国老建筑修葺一新,原先破旧杂乱的老民房变得整齐划一,周边的常府街等街巷统一进行改造,风格和太平南路统一,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是的,无论是南京市民还是来宁游客,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南京变得不一样了:道路街巷整洁有序、城市功能提档升级、生态环境优美宜人,不少道路上空纵横交错的“蜘蛛网”消失了,一些老旧小区换新颜,曾经“脏乱差”的老街巷变身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变化,都得益于我市今年开展的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十项行动。今年,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十项行动共200个项目,总体进度基本达到序时进度要求,精雕细琢之下,高品质新南京已经跃然而出。 以22条道路整治为契机,南京今年全方位提升城市面貌和功能品质。空中,梳理强弱电杆线,清理废弃杆桩、私拉乱接,最大限度并杆减量、改造下地;地下,完善雨污水、自来水、燃气等管网;路内,消除车辙、壅包病害、维修破损路牙沿、人行道板等;路外,同步整治沿线建筑立面,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植入南京特色元素。道路综合整治结合道路特色精心设计:太平南路、常府街主打“民国风”;玄武大道沿线栽植樱花、紫荆花、海棠花、红梅,不论四季如何变换,始终鲜花盛开;凤台南路打造出南京首条“月季大道”……真是“一路一特色,一路一风景”。 漫步南京你可以看到,老旧小区换新颜。今年,外秦淮河沿线小区、明城墙沿线小区等240个老旧小区都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曾经的“老破小”如今变身精致“小洋房”。 你还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街头小游园扮靓城市,大的三四千平方米,小的一两千平方米,为老城区添绿更添活力。 城市颜值提升的同时,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12月14日,南京市环保局宣布,南京已经提前17天完成全年七成蓝天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这是南京近年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第一次超过70%,水晶天、森呼吸刷爆了南京人的朋友圈。今年以来,针对环境短板,南京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截至12月26日,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56天,比去年同期增加25天;完成109条河道整治,建成区消除黑臭水体;全市22个省考断面中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的占比72.7%,国考断面达标率达到100%;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陆空立体治污攻坚战全面打响。 不仅是城市,在南京,乡村也正成为亮眼的风景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乡村风光触手可及。今年,南京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方针,开展特色田园乡村、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建设,一批精品美丽乡村景点“上线”,南京已建成18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民生领域补短板出实招,百姓收获满满幸福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一年里,南京继续在民生领域补短板、出实招,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