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家电新闻推荐阅读

主页 > 家电新闻 > INTRODUCE

拒绝身边的金融风险:消费贷,跑得稳才能跑得快

2017-11-13 12:19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拒绝身边的金融风险:消费贷,跑得稳才能跑得快 青海新闻网

阿丁新浪博客 人类之后的生活 任玥个人资料 任性少男女 柔术酷站 如是我闻太宰治 撒旦的微笑bl 塞韦里娜 三杯吐然诺下一句 色心阁 色欲无边 色掌柜影院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报告,互联网消费金融包括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一类是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苏宁金融为代表;一类是细分市场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一类是主打分期购物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一类是主打移动端信贷的平台。

  “现在有些平台信息披露不充分。说的利率水平不高,但是七七八八各种费用加总到一起,综合费用就很高了。”曾刚说,有些平台就是利用这种方式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没有让借贷者充分意识到高利率可能对自身带来的困扰和后果。尤其是未成年人,或者涉世不深的学生,对风险认识不清,更容易过度消费和过度借贷。

  商业银行

  从长远看,要加快诚信社会建设与个人征信体系完善。何飞说,当前我国诚信体系建设还难以支撑信用社会的快速发展,个人征信体系落后于信贷发展,这给不法平台留了空子。监管层应联合公共部门、正规金融机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大型互联网平台、个人征信试点机构、大型数据公司等,共同推动数据信息共享及市场化征信体系建设,支撑消费信贷业务开展。

  “现在银行贷款严格得多,很难贷到最高额度100万元,基本是30万元左右,而且利率也上浮很多。几个月前去问,基本上就是最低40%以上。”陈静了解到,最近开始严查消费贷资金流向,打击首付贷,银行严格控制个人消费类贷款挪用于购房。

  商业银行从事消费金融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控股或参股消费金融公司;二是与各类电商平台合作,实现消费场景的延伸。三是自主推出信贷产品及构建电商平台。商业银行拥有极大的客户基础及海量的用户消费数据,可以通过对客户消费习惯、信用等级的分析,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创新信贷产品。

  “今年8月,全家准备出国旅游,当时正赶上要给孩子交英语培训费,前后加起来得付七八万左右,不巧那时候手头有点紧,就想着能去贷点款。”某南京国企员工邢辉对比了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产品后,最终选择了利率较低的银行消费贷。

  目前的消费金融公司商业模式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线下渠道为主;一类主打线上线下电子商务模式;还有一类将自身定位为互联网金融公司。

  助推百姓消费的同时,消费贷市场也存在参与机构众多、鱼龙混杂、对贷款人资质审核不严、款额用途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加之借款人非理性消费和借贷,使得消费贷穿上马甲摇身变成“首付贷”“投资贷”,滋生潜在风险。

  要有全面完善的消费者保护法规。曾刚介绍,在美国等成熟市场,从事消费信贷的机构准入门槛比较高,涉及零售业务的监管规则比对公业务更严苛。这些国家认为零售业务的服务对象对风险的鉴别能力比公司要差些,更需要保护。而我们正好相反,消费信贷市场发展比较晚,规模也不大,之前更多从保护金融机构利益出发,而忽视对贷款人的保护。未来消费贷市场不断发展,涉及人群越来越多,就更需填补空白,以法规护航我们每个人的理财生活。

  风险不可小视,但浊流并非主流。贷款挪用、过度借贷等风险触发点,并不是消费贷迅猛增长的主因。

  “当时我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实习工资,还款压力不大,这样我就不需要向父母伸手要钱了。现在,我已经习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各种电子产品,比如现在用的手机、电脑,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买的。”文涅说。

  其他机构

  客户群体的差异和风险控制能力的不同,也使风险更多聚集在银行以外的消费贷领域。“不同消费平台服务的人群不一样,面对的风险也不尽相同。商业银行服务的客户收入稳定、有较好的信贷记录、消费观念理性,风险相对可控。而服务学生、农民工、蓝领等‘长尾人群’的消费金融平台风险会高一些。一般情况下,平台风控能力不足,消费场景缺失,会选择用过高利率覆盖高风险,这样做的后果就会滋生循环风险,引发多头借贷、借新还旧问题和不合适的催收手段。”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高级研究员何飞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