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藏中尼口岸 探访“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西藏,连接着中国与南亚地区。对常年跟尼泊尔做生意的西藏本地人而言,从拉萨到吉隆口岸的这段路
疑惑的近义词 赞叹的近义词 藕断丝连的意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 觅食的意思 大惊失色的意思 呆若木鸡的意思 巴哈古丽·热合木吐拉 千姿百态的意思 |
纽潘们从吉隆镇出发,前往吉隆口岸,然后出关,沿着古老的“唐竺古道”,与吉隆河并行,穿过在陡直如削的岩壁上开凿出的盘山公路。这条连接西藏和尼泊尔的古老商道,如今已成为西藏接入南亚大通道的关键环节。 空驶而来、满载而归的尼泊尔卡车让吉隆口岸常年保持着贸易顺差。根据吉隆海关提供的数据,2016年,该关共监管进出口货物10.45万吨,同比增长5.83倍,其中出口10.32万吨,同比增长5.75倍。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日用百货、服装、小型家电和农副产品,这些商品不仅在尼泊尔需求量大,其中一部分也通过尼泊尔转口销往印度。 “现在整个吉隆口岸承担了樟木口岸差不多八成左右的业务量,全都是由樟木转移到这边来通关的”,吉隆海关的旦增副关长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西藏,连接着中国与南亚地区。近些年来,西藏与毗邻的尼泊尔间的贸易持续增长,来自南亚的强劲需求在呼唤更好的物流运输。去年底,当由广州开往西藏的首趟班列抵达中尼边境口岸时,人们看到了南亚大通道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支点作用,也让居身其中的西藏获得进一步对接“一带一路”的良机。《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奔赴西藏,走进拉萨货运站、班列运营企业及边境口岸调研。9天时间里,记者为沿途壮丽的景色所折服,但更感震撼的是在边境口岸看来往于中尼两国的大货车行驶在漫长而危险的道路上。这样的情景让人看到边贸发展的活力和机遇,也显示未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仍面临现实性的挑战。 吉隆镇地处西藏西南部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南接尼泊尔的“Thuman”村,与尼首都加德满都的直线距离仅120公里左右。这座喜马拉雅山脉深谷中的小镇被繁密的阔叶林环绕,常年感受着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温润。这里被称作西藏“最后的秘境”,曾是吐蕃迎请尺尊公主入藏的途经之地。而位于峡谷深处的吉隆口岸也成了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的重要边贸通道。 由于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喀则)两年多前已开通,公铁联运的触角在向前推进。“从广州到日喀则需100个小时左右,从日喀则再到吉隆需要两三天时间”,中南亚班列的运营方西藏天知企业集团董事长秘书姚延丰对《环球时报》说。从自治区商务厅提供的数据看,粤藏中南亚班列开通后,已运送了价值1.5亿元的货物。
从吉隆镇到吉隆口岸20公里的盘山小路更让人胆战心惊。由于尼泊尔地震的影响,这段修在悬崖峭壁上的道路不时会有路面坍塌和山体滑坡的情况出现。有些路段因山体滑坡,已经看不清车道。扭头向侧面看去就是悬崖,隐约还能看到树木之间侧翻的车辆残骸。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