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头部欢迎信息,自己发挥啦

广告赞助

电视推荐阅读

主页 > 电视 > INTRODUCE

王君正同志在全市“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

2014-08-16 11:59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襄阳市党政机构及公共事业单位对外门户网站。

虐杀原型追踪谢菲尔博士 小骆驼蓝迪 伍佰魔域 lolsolo规矩 长治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利维坦鲸 坏丫头音译歌词 ia笔小新动画片 刘超英政治献金案 江湖风雨满天晴 季文子贵德荣 坏丫头音译 seqingwuyutian 精凌岭 头孢他啶针价格

  (三)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各级工作组紧紧围绕“加强农村基础、改善农村民生、服务三农发展”的主题,整合资金883亿元,因地制宜为群众兴办实事,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生态环境,美化了村庄面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品质和效果。大力推进“绿满襄阳”行动,掀起了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新高潮,植树造林1634万株;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组织群众挖沟清淤,疏浚渠道,打通渠系最后1公里,累计完成渠道清淤、疏挖、衬砌3600多公里,清淤扩挖堰塘2805口;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新配垃圾桶4万余个、新建垃圾池1.2万个、新配备垃圾处理车2280余辆,农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四)长效管护机制逐步完善。结合创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试点城市,各级各部门以解决好“四风”问题为重点,创新群众工作内容,建立长效机制,帮助驻点村解决突出问题。巩固“入万户”活动成果,把深入群众、走访民情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在全市农村推行了“巡访问事”制度,切实变群众不定期上访为干部定期下访,实现了群众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巩固“挖万塘”成果,建立完善小型水利设施建管长效机制,制定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奖代补”实施办法,调动了农民群众堰塘清淤整治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塘堰等小型水利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真正使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得起、用得好、长受益;巩固“洁万家”成果,全面开展“文明乡村”、“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依靠群众搞好垃圾收集清运,研究出台了《襄阳市城乡生活垃圾三年行动计划》和《襄阳市城乡生活垃圾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城乡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体系,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展现出有人清运、有钱处理、有办法保障的良好局面。

  新一轮“三万”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农村社会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借助这次活动打下的基础,认真研究,再加措施,狠抓薄弱环节,进一步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完善农村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巩固、深化和扩大“三万”活动成果。

  (一)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三万”活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载体,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接地气”,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查找工作不足,聚焦“四风”、听取群众意见;与群众一道开展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整治环境,增进了群众感情,让广大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万”活动带来的大实惠、新变化。特别是广大工作队员克服困难,深入基层,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效地融入到农村和农民之中,并利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军烈属、老党员、老干部、灾后困难户、农村“三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近12万人,送去慰问金和物资折款2000余万元,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收到了党群干群关系水乳交融的效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一轮“三万”活动,坚持求真务实,周密部署,以务实管用的办法推动活动深化延展。全市共派出4560多名干部,组成1490个工作组,进驻2452个行政村,扎扎实实干了半年。新一轮“三万”活动,通过组织广大干群广泛参与,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支持,强力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通过四轮“三万”活动,我们已经探索了一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和深化“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教育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密切联系群众。要以解决好“四风”问题为重点,创新群众工作内容,多听民声、多解民难,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来开展工作;创新群众工作载体,认真研究不同阶层和群体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地接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群众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四)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城镇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城镇和农村都要建设好。要按照“人”的城镇化与“物”的城镇化同步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乡建设和管理,注重延续乡土文化根脉,注重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在原有村庄形态基础上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要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宜居乡村。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通过规划引领、土地整理、农房改造、扶贫搬迁,撤并偏远村、弱小村、空心村,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中心村,引导农民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聚。要建立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管理制度。要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三改一建”,推动“绿满襄阳”向乡村延伸,重点绿化村庄和居民点,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线和绿色生态示范村;加快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健全“农户分类、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区域集中、企业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农村生态文明。要推动“四化同步”协调发展,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来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王君正同志在全市“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阅读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