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头部欢迎信息,自己发挥啦

广告赞助

品牌家电推荐阅读

主页 > 品牌家电 > INTRODUCE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大华网

2014-08-30 19:32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商圈之变”系列报道⑦ 汕头家电商圈的“迁徙之旅” 电器城人气凋零。 电器中心杂草丛生。 南方电器中心的许多商铺转行做起了和电器毫不搭边的生意。 “买电器,到大卖

冈比亚大王 hp甜美生活 凌云仙境怎么结婚 今典a660 桐乡十八楼论坛 奇丰涯 cfm4a1火凤凰多少钱 www.gxq.com.cn 老外当街qj中国姑娘 roosh v的书 北京宏汉董事长周锋 锤子之歌中文谐音 王子阵线联盟 变男 刘闻雯宣传照 疯狂大赛车百度影音 煤质分析仪器恒丰优 吉井泰子 我的生活与爱 岩佐真悠子快播

“商圈之变”系列报道⑦

汕头家电商圈的“迁徙之旅”

电器城人气凋零。

电器中心杂草丛生。

南方电器中心的许多商铺转行做起了和电器毫不搭边的生意。

  “买电器,到大卖场。”如今,对于汕头市民来说,家电消费的商圈似乎已经被“固化”为几家大型连锁企业,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汕头很早就有了电器批发市场,而且在国内同行中声名显赫,深圳、番禺一带的商家还曾经特地前来汕头进货。汕头电器批发市场有什么“威水史”,家电商圈历经怎样的迁徙?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走访。

  

  海墘老厝,电器市场“原点”

  电视音响收录机等“舶来品”倍受欢迎

  

  永泰路尾的一大片海边老厝,随着礐石大桥的建设拆迁,早已消失了痕迹,但那片棚屋泥瓦房,就是电器商圈发展的“原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风生水起,孕育出了汕头电器市场。

  陈汉清是一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经营电器的汕头人,称得上是第一批“触电者”。据他回忆,当时的大家的生意大都是从转手二手电器开始的,而且还有点“原生态”,即是各家各户都是在自己家里摆放了“日立”、“三洋”、“山水”等旧电视、音响就开门迎客。大家都是在成本价基础上加点利润就出售,根本不存在“黑心宰客”现象。然而,当时的“海墘人”怎么有电器产品售卖呢?

  原来,居住在西堤片区的“海墘人”有不少都是航运船员,改革开放后,因为职业便利,船员们从香港等地带回了一些二手电视、音响等电器,起初主要是自用,后来看到这些电器很受亲友欢迎,大家争着要,他们也就摸到了“赚钱”门路,渐渐演变成收购“二手货”转手售卖获利。于是,海墘老厝就这样“凑成”了电器批发市场,当时主要集中在永泰路尾的泥瓦房老厝。

  大约在1983到1990年间,永泰路尾的“电器岛”生意十分旺盛,每天前往看货、挑货的市民络绎不绝。据陈汉清介绍,当时生意完全是卖方市场,不管什么品牌电器、新旧程度如何,都很容易就出手。家住海墘的汉清兄的父亲是船长,有时也为亲友带一些二手电器,而头脑灵活的汉清兄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完成了“商业启蒙”的。当时一台“哑声”的故障“三洋”录音机售卖100—120元,修理后就能售卖130—150元。自小就喜欢捣弄无线电的汉清在无师自通修复了几台“哑声”收录机后,随即向亲友借了50元,开始了创业历程。他专挑“哑声”机下手,在先付还了部分货款后就持机回家维修,修复后随即转手卖掉,一台故障机这样一倒腾就赚上二三十元,有时一个月就能赚上百元。“当时的百元可是笔大收入,我父亲是船长,每月工资才八九十元,就能养家糊口。”而当时月收入“赶超”父亲工资的汉清才仅仅是一名高二级学生。

  

  “商铺转让费”曾达数十万

  黄河路电器市场见证汕头电器生意的旺盛时期

  

  随着“电器岛”声名远播,海边老厝巷道狭窄的现状也影响了商家和顾客进出其中选购商品,1993年,安平路尾的电器市场应时而生。这时的电器市场已经“名声在外”,省内的深圳,还有福建、浙江、云南等省的商家都前来进货,汕头“电器岛”生意进入了旺盛阶段。

  1994年8月,规划设计更合理、规模比安平路尾电器市场大两倍不止的黄河路电器市场开业了,商家们都搬迁到新址经营。1994年到1996年,电器生意达到了鼎盛期。据陈汉清介绍,当时市民都“时兴”购买大件家电,特别是乔迁新居购买“电视、音响”是基本条件,这也导致了电器城生意的红火,他店里最高峰的一天是售卖了13套音响。

  因为生意红火一店难求,当时就已经出现了所谓的商铺“转让费”。陈汉清订购黄河路电器市场商铺“动作”稍为迟缓,商铺就已经被抢订一空了。后来,还是朋友帮忙,他花了1.5万元转让费才从人家手里转到了一格铺面。而因为生意火旺,市场内的商铺转让费也“芝麻开花节节高”,没两年转让费就达数十万元乃至近百万元。大约1995年底,有人看中了他的商铺,托朋友洽谈转让事宜,并表示愿意出120万元转让费,也就是说,只要他愿意挪地方,120万元马上进口袋,完全没有风险。“自己生意做得好好的,也不紧缺资金,当然不舍得转让,但这也看出了旺铺的价值。”

  黄河路电器市场生意旺盛景象也迅速被商家“克隆”,1995年到1997年,汕头又先后建成了光华路电器市场、黄河路中电商城、火车站前的南方电器中心投入运营,汕头的电器贸易生意达到了鼎盛阶段。

  

  大卖场主导家电商圈

  实体店备受网络冲击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电器专业市场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大洗牌,汕头的家电商圈斗转星移,有的脱胎换骨,有的黯然消亡。

  记者走访几个电器市场,发现安平路尾电器市场、光华路电器市场都已没了踪影,黄河路电器市场则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家具大卖场,若非了解它的“前身”,谁也不知道以前还有一段“风光史”。而中电商城、南方电器中心也呈现“退化”现象,场内不少档口都是大门紧闭,有的经营轮胎,有的成了货运站,正常的电器经营者并不多。  

  为什么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电器专业市场会如此尴尬?业内人士分析,首先是大环境因素影响。以前汕头的电器市场在国内小有名气,不少国内电器经营者都前来进货,现在各地都有了自己的电器批发市场,而且规模比汕头还更大,商家们自然不必前来汕头进货了。再者,汕头的电器市场生意有“半壁江山”是售卖音响,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没有购置音响的习惯,生意自然淡了不少。另外,现在的大型超市里的家电专柜以及大家电卖场已经成为市场的“统领者”,如近年来异军突起的“苏宁”、“国美”乃至汕头本土新秀“国通”、“玉龙”家电卖场,也让市民选购电器产品不用再到专业市场。现在市场细化出来的各品牌电器厂家直销店如电视、空调直销店,都吸引了品牌目标顾客的关注,“分割”了一定的客流。

  看得见的商圈风云变幻,一个无形的“商圈”则暗流涌动势不可挡。网络销售对家电实体店的冲击不容忽视,如以销售家电产品闻名的“京东”等大型网络平台,家电产品售价“透明化”,年轻一代端坐电脑前就能货比三家,全国询价,这种和卖家“无缝对接”、减少了不少销售中间环节的“新时代购物方式”自然颠覆了传统的家电销售模式。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电器专业市场人气冷清还和不少经营者撤场有关系。据了解,当初不少家电市场的老板们在经历了“大浪淘沙”的市场变革后,要么改行,要么代理某几个家电品牌专门做起了批发、配送生意,并搬迁到高档写字楼办公,已无需像过去一样需要在电器市场内占据好位置、盼求“批发、零售生意兼顾”。

  本报记者 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