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企业并购专家布鲁斯·沃瑟斯坦(Bruce Wasserstein)总结过并购潮流的原因是以下一种或多种,而在当今的中国,这五个驱动因素都在发生作用。
www.444aj.com 架向星空之桥aacg 真假美猴王是第几回 大象网晓华探案 云程天然螺旋藻精片 追梦的大魔导 兽吴念 chunnuanhuakaixingbayouni wwww.12306.cn 曾经的你青衫落拓 李洪志现在在哪 www.cpic.com.cn/life/dx www.37iii.com |
中国的互联网大佬们多年来执着于兼并收购,最近三个月来,你几乎没有哪个星期听不到百度,阿里巴巴或者腾讯的收购消息,可以说,中国互联网巨头收购狂潮来袭。 腾讯最近的收购清单有: 收购房地产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平台乐居15%股份,收购价1.8亿美元。 收购京东商城15%股份,收购价2.15亿美元。 收购韩国手机游戏开发商CJ游戏28%股份,收购价5亿美元。 收购搜狗搜索引擎36%股份4.48亿美元。 收购大众点评网站20%股份。 此外,有媒体报出腾讯正在协商以大约3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优酷,土豆网的20%股份。 而阿里巴巴的收购活动更是雄心壮志,清单列表如下: 以2.15亿美元投资手机通讯服务商,Tango,试图与微信抗衡。 宣布收购中国领先手机地图提供商高德导航。 投资8.04亿美元取得文化中国传播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权,该传媒集团旗下有电影,电视,体育直播等影视库,包括英超足球的中国版权。 余额宝的继续开发带领阿里巴巴向互联网理财更进一步。 建立娱乐投资资金“娱乐宝”,吸引电影电视的小额投资。 与中国最大电器制造商海尔集团合作,投资3.6亿美元建立物流合资企业。 和美的集团合作在天猫商场上开售首款智能空调。 另外,百度大亨的最近动向有: 以19亿美元收购软件经销商91无线。 1.6亿美元购买团购网站糯米网的过半数所有权。 总体来说,最近互联网大佬们的收购狂潮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规模上都让人惊叹,关于这轮新的收购潮流,各种分析评论甚嚣尘上,包括这是因为互联网的终端正在从电脑转向智能手机;这是源于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竞争;以及充斥的大量资金等等。 实际上,在企业并购中,这种浪潮是非常正常的。而中国的这种战略性并购狂潮很像美国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刚刚兴起和1900年左右美国工业经济起步时的并购热。在这三波并购热潮中(当然还有其他),大型企业都面临着环境的转型,如工业经济的兴起,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如今虽仍未被命名,但勃然兴起的“中国时代”。 领先企业都在日益变化的环境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战略性的兼并和收购就是大公司快速演变的表现,也是创新型企业、风险投资者和投资银行利用环境的时机。美国企业并购专家布鲁斯·沃瑟斯坦(Bruce Wasserstein)总结过并购潮流的原因是以下一种或多种,而在当今的中国,这五个驱动因素都在发生作用。 图:布鲁斯·沃瑟斯坦一生操作了总交易额超过2500亿美元的并购案例,如KKR 310亿美元并购RJR.Nabisco的“门口的野蛮人”成名之战,被誉为并购大师。 科技创新:最大的驱动因素 大家都敏锐地感觉到,智能手机和电子商务在根本性地改变当今中国的经济格局。不仅仅是在网上交易,对于中国的线下交易经济也产生深刻的影响,金融服务,娱乐业,零售,物流,交通和其他产业都在被改变。互联网经济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在创造新市场。互联网大头们一方面试图对抗科技潮流保护自己的传统业务,同时又争取新机会,在新市场上争夺市场份额。 企业扩张需求:第二大驱动因素 阿里巴巴的大规模并购促使腾讯紧跟其后,而腾讯的并购反过来又刺激阿里巴巴行动。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是你的两倍规模,你将被置于危险地位,而这种危险不是按照自然速度的增长可以抵抗的,所以你需要兼并收购。这种规模比赛会引发竞争恐惧,进而带来更多并购。 金融市场波动:第三大驱动因素 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引发金融性和战略性的收购风潮。20世纪80年代,垃圾债券出现,杠杆收购风行;21世纪初,抵押贷款证券化,抵押贷款交易激增。同样的,中国互联网巨头积累的巨额财物让他们有能力成为大买家。中国互联网公司足够的资金以及它们高效运用资金的能力都促成了这波并购风潮。 政策变化:第四大驱动因素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也称作《1933年银行法》,后被部分取消。这部法律的目的在于对投机采取一些控制措施。禁止银行控股公司拥有其它金融公司的规定被1999年11月12日生效的金融服务法现代化法案取消,实际上取消了承担风险的投资银行与接受存储的商业银行的隔离,使得投资银行家可以成为商业银行的上司,因此造成利益冲突)的建立和废除就分别带来了当时的分业经营和合并潮流。 图:《1933年银行法》是一部对美国银行系统进行改革的法律,法案颁布时格拉斯(左)任美国财政部长,斯蒂格尔(右)当时是议会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主席。 在中国,电子商务的缺乏管制和严格的线下交易形成强大反差。对于互联网大佬们来说,在很多情况下利用政策漏洞这一优势非常诱人,同时他们也扩张进入其他更加规范的领域,如阿里巴巴向互联网金融的进军。 领导决策:最有趣的决定因素 总的来说,收购还是个人决策。有些领导人会比其他领导者更有侵略性,有些是天生的“帝国建造者”,有些是预见家,有些是观察者。中国的互联网领军企业领导者是个具有高度侵略性和竞争性的群体,他们是正处于黄金时代里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和冒险家。当今的并购狂潮与马云、刘炽平、李彦宏的个人特质分不开。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