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国在1951-1965年的15年间实现了年均6.6%的快速增长,创造了“莱茵河奇迹”。1965年人均GDP达到9186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68.5%,到达增速换挡的收入阀值区间。德国的增速换挡发生在1965年前后。1966-1978年降至年
骑一次暗月小马 纵情忘爱 苏先俊 沈元嫜 安特罗波娃 仙姝蔻丹 沙利多的见解 灵魂钓客莫达克 摆钟论是谁的著作 晚娘传奇漫画 爱上谷主爹爹 娜可露露h 赵越前 |
德国在1951-1965年的15年间实现了年均6.6%的快速增长,创造了“莱茵河奇迹”。1965年人均GDP达到9186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68.5%,到达增速换挡的收入阀值区间。德国的增速换挡发生在1965年前后。1966-1978年降至年均4%左右的增长后,80年代步入前沿国家的低速增长区间,“经济L型”。 2.德国“经济L型”时期的资本市场表现 我们在2015年4月曾提出“经济L型,牛市有顶部”的判断,大致的逻辑推理是,未来经济将进入探底期,如果股市不能实现从利率下降和风险偏好上升的估值驱动转向企业盈利改善驱动,牛市难以持续。2个月后,A股在实现我们在2014年的5000点预测后见顶。 正文: 5、中国经济有很大潜力,拥有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庞大产业基础、训练有素的工人队伍和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活力的企业家群体,市场经济的理念和制度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开始扎根,这是最大的希望。广东、浙江等部分地区经过前期转型阵痛,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时代,实现“经济L型”换挡,近年经济增长质量大幅提高,保持了中速平稳增长。二战以来,世界上100多个后发经济体,只有12个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增速换挡、跻身发达经济体行列,这12个中5个都在我们周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文化、制度、区位跟中国都很接近,只要能够重启第三轮改革开放,背水一战,中国转型成功有希望。 90年代初,韩国政府和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经济减速的客观要求,寄希望于通过放松货币刺激经济重回高增长轨道,1992-1996年间(金泳三执政时期)韩国M2和CPI增速高达20%多。高通胀和资产泡沫进一步削弱了韩国竞争力。总体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使得企业比较容易获得融资,陷入到产能过剩加剧与金融加杠杆的恶性循环之中,到1996年韩国前30大财阀的资产负债率升至80%。 国君宏观任泽平称,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成功推动了结构性改革,它们在“经济L型”后经济增长依靠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经济增速下台阶,增长质量上台阶,普遍出现股市牛市,甚至长牛慢牛。中国经济有很大潜力,未来中国“经济L型”是理想状态。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家电回收有立法,旧手机怎么办?
- 下一篇:夏天娶了一个"她" 从此洗衣不犯愁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